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有效方式探究

2020-10-21 09:18江金初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3期
关键词:有效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

江金初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彰显了德育回归现实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对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研究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下,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全新的认识,寻找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方式,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有效方式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之下,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德育理念,采取有效方式,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明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义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依旧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引领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到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必须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使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教育路径,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实现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持续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陶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价值取向、思想风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提供了精神滋养,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习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新时代,我们要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堂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坚定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规则建构

法是生活中的一种规则。法治精神强调人们对法的尊崇、敬畏、捍卫和厉行。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逐渐完备,但弘扬法治精神依然任重而道远。在全社会厉行法治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一大要求。近几年来,校园欺凌现象频发。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全球范围内有32%的学生近一个月内被学校的同龄人欺凌至少一次。在中国,最高检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5月,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7人,起诉5750人。这这些数据极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学生规则意识、法治观念的淡薄。道德与法治课必须紧密结合当前学生面临的新形式、新问题,把弘扬法治精神作为重要任务,让法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中学生的精神向往和依托,才会真正内化为约束或支配他们行为的观念和准则,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习惯。

4.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素质提升

创新精神是指人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创新需要决心与勇气。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成为宣传与弘扬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教学中,鼓励学生不唯书唯上,不人云亦云,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打破常规,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不僵化、呆板,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真正实现复兴。

二、探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方式

1.教学資料的研究与开发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其应用也更加广泛,我们的教育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现在的教师,不只是单纯传授课本知识,学生也不是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育技术延伸为“对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料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料的运用已经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彰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生命力与创造力,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资料,开发利用一切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资源。

在教材的开发方面,新版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七年级教材关注个人与集体生活,八年级则关注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而九年级教材则引导学生聚焦 “我”与国家和社会、世界的关系。教材重视事物的本源性问题,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反复引导孩子们在不同的关系中去体验,探究与思考,对学生的启发性思维形成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教材在每一框题都设置了“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项目,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教材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巧妙运用已有的这些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在不同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小我,不断扩大到大我,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

教学方法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统一。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我们依然要改变传统的纯粹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灵活利用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式探究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

以讨论法为例。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题“享受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学习中的苦与乐,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关于“学习中苦多于乐”、“学习中乐多于苦”的观点大讨论。讨论前教师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收集阅读有关资料,认真写好发言提纲。在课堂讨论时,启发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自由发表意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最后教师再进行小结,概括总结讨论的情况,使学生在激烈和有趣的讨论中获得教材系统的知识。

3.课外活动的深入与实践

课外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途径,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学记》中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所谓“正业”就是指的课堂教学,“居学”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也就是说,受教育者除了接受课堂知识,还要适当进行有关的课外活动。在当前,课外活动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两大类。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地选择和参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才能、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走出道德与法治课堂,我们可以积极带领学生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社会时政热点形形势及育人的需要,开展一些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法治宣传活动、手工制作小发明活动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感悟生活的真实性,感叹祖国家乡的变化,增强了公民意识和法治精神,提升了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能力。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由近及远、渐次展开,加强对学生的价值教育、法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逐步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综上,道德与法治课要真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师要在充分认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点,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研究初中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形式,在课堂和社会实践中,明确社会价值导向、丰富社会实践形式。与时俱进,在瞬息万变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谱写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解析[J]. 贠吉芳.  新课程(中). 2018(08)

[2]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新思维[J]. 顾丽霞.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05)

[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 陈润萍.  学周刊. 2019(12)

猜你喜欢
有效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需求为导向推进社区教育研究
为课堂注入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