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
摘 要:就目前而言,我国财商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培养策略与国外差距甚远,在孩子的初等阶段注重了智商和情商的培养,却忽略了同等重要的财商教育。根据儿童认知特点,儿童接受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处于3-12岁的年龄阶段即对应的小学学习生涯。因此本文以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财商教育的价值意义及当前财商教育下家庭和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段;财商培养;问题
一、关于小学财商教育的研究概述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工.清(Robert T.Kiyosaki)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所提出。Financial中译作“金融”,清崎的本意指“金融智商”。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本文中所探讨的财商范畴为小学生财商,具体是指小学高段的孩子在家庭、学校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教育下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金钱观念认知,掌握一定的金钱规划和支配能力,进而促进正确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建成。
四年级开始儿童思维发展开始转折,抽象逻辑思维由不自觉到自觉,辩证逻辑思维也得到初步发展。在对于金钱的观念上,在此之前的小学低中段儿童虽然不具备具体的知识体系,但在通过其自身对生活的感知,已经对钱是什么,钱能干什么有了生活化的统一基础认知。而在小学五六年级孩子当中对于金钱的观念却是各执一词、良莠不齐的。有部分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懂得勤俭节约,而有的孩子花钱却是大手大脚没有节制。私下攀比、奢侈消费的现象大量存在,“金钱至上”的观念逐渐在小学高段学生中初见雏形。
二、进行财商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家庭:幸福感的基础
中国从夏朝建立开启“家天下”,这个观念在社会的发展中得到不断地加强巩固,在现代社会下,为孩子的未来操一辈子的心,是中国式家长人生的最重要事项。因此一个家庭中,孩子未来的生活好壞与否便是家庭奋斗一生的目标。
著名台湾作家龙应台先生在和儿子安德烈的书信中这样写道:“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事实上,对孩子的个人未来来说,金钱所带是来的物质保障是最基础要求,可以说财商直接影响到孩子成年后一生的发展。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孩子习得了赚取金钱技能时,家庭经济压力自然会大幅度下降,幸福指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二)社会及国家:和谐进步的推动
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上来看待财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手段对小学高段儿童进行的财商教育,有利于优秀的个体对于社会及国家的良性发展,对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日趋物质化的社会发展情况下,通过财商教育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金钱价值观,避免孩子在社会不良的风气下养成“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成长为可悲的“守财奴葛朗台”,危及社会发展;同样避免孩子幼时缺少对金钱的正确认识,成年后缺乏积累财富的能力,成为“月光族”、“啃老族”,同样是个人于集体社会的蛀虫。
(三)孩子:人生的“抢跑”
其首先是对自己的正确的金钱观念的培养形成,避免染上骄奢、攀比等不良行为习惯,而是借此培养孩子在认识金钱中习得自控、乐观等优秀的道德品质;二是在支配和打理金钱的能力培养中初步认识积累财富的方法和启蒙,为自身未来离开父母后的自食其力奠定生存能力的培养基础;三是开阔眼界,在幼时就了解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家庭的经济生活、个人的金钱管理,而不是拘泥于“今天和哪个小朋友吵架了”这样的孩提琐事,把重心放到学习上去。总而言之,知识技能的学习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本,对于孩子的世界同样适用。
三、小学阶段财商教育的问题
(一)国内外财商教育差距明显
1.国外:重视较早,体系完整成熟
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国外很多国家对于注重儿童的财商教育重视程度都很高,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都有其一个完整成熟的体系。[1]尽管如美国、英国这样的各个发达国家的国情和文化环境都有所差异,但分析研究其关于儿童的财商教育却是有共通点:一是正确认识金钱;二是正确使用金钱。教育部门更是会将财商教育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其对儿童的财商教育程度以美国儿童小学高段的财商教育目标为例可见一斑:
十岁:懂得在零花钱里节约一点钱攒下,为了大笔开销准备。
十一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提取信息,并明白理财事实。
十二岁:能够自己制定并执行两周消费计划,懂得正确使用理财业务中的术语。
2.国内:缺乏“透明化”,起步较晚
我国在长期小农经济体制以及重农抑商风气的控制影响下,社会对于金钱的观念以及相应而生的财商教育都不够“透明化”。自改革开放将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飞速发展,而财富、金钱为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就是形成了“金钱至上”的风气,但是对于这样的“金钱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下又是大家“羞于启齿”的。“谈钱庸俗”,因此财商教育也长期得不到重视,最近有迹可循的国家颁发关于财商教育的措施还是我国的台湾省地区于2013年将财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中,颁发了《个人理财》的教材。这是处于“一国两制”下的台湾,而内陆地区至今还未有相关教育措施,在此之下,家庭及学校在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上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二)家庭:财商教育意识淡薄,方法错误
首先是家庭在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上存在以下问题:1.不愿意和孩子谈钱。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不良风气下,认为这是一个“敏感”词汇,害怕引导失误让孩子染上市侩、奢靡的不良品质。2.家长个人知识能力水平有限,认识不到财商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家庭中俯拾皆是的传统教育观点之一就是,教育孩子努力读书考上名牌大学,“名牌大学=好工作=拥有财富”的教育模式,其实实质上还是父母为孩子预设的“老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挣钱买房再好好工作这样一个为钱生活打工的循环中。3.意识到财商教育的家庭在大环境下缺乏正确行之有效的教育知识,或当用国外的教育知识来教育孩子时,发现“水土不服”,一样做不到对孩子的正确财商培养。
(三)学校:财商教育资源缺少,缺乏课程体系
在如今教育深化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重视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小学本身课程设置已经较为具体和定型化,特别是高段学生面临升学,学习生活时间安排更是丰满和紧凑。在这样的“百忙之中”,大多数学校教学中都会“被迫”选择忽视财商教育,同样也并不会具有校本课程。相关的财商教育方面大部分是学科中小范围的对于金钱知识的涉及,如数学课上的人民币认识,但其侧重点是在于教学“数的计算”;课程学科上有关于“消费观和金钱观”的章节,一是到初中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讲述的“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等几大消费观念,二是高中一年级政治学科《经济生活》关于货币的相关知识,前者不足在于初中孩子三观大概形成的时间节点上为时较晚,后者则是更偏重于生硬知识点的教学。整体上呈现碎片化的状态,并没有一个完整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国外的财商教育[J].金融博览(银行客户),2009(02):40.
[2] 周慧婷,柏芸,丁茂兵.我有多少钱——3-12岁儿童财商教育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03):173.
[3] (美)罗恩·利伯.反溺爱[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