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性和实践性理念下以学生互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2020-10-21 04:49蔡璧君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主导建构主义互动

蔡璧君

摘 要:现代教学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但“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标》的指导下,认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主导;主体;互动;建构主义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把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学的改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中也强调学生活动的重要性。

一.以教师为主导

如果我们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把教学活动比作演出的话,那么,教师就是这个演出活动的“导演”,学生则是“演员”。导演“术业有专攻”,担负着组织协调、规划引导的任务。对此,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有过非常精辟的阐述,他认为教学就“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演需要导,可是导演决不能代替演员去演。导,要导得切实,精到;演,要演得认真,有个性。导演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作用,又不能专断,独裁,使演员无从发挥他个人的专长和风格,或者空讲一通拉倒,让演员‘八仙过海,想跛脚就跛脚,愿意倒骑驴就倒骑驴。一幕成功的演出,是导演和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张老的这一番话,很生动地说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身份是“主导”,因此其“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所以,学生入门,需要教师先搭好一座桥。作为“搭桥者”,客观地要求语文教师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堂设计上。

语文教师的课堂设计应体现“起承转合”的原则。这不仅体现了问题的价值性和针对性,而且体现了问题的梯度性。所谓“梯度”,一是指问题须有一定的难度,即问题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二是课堂问题的编排须“拾级而上”,注意序列。一堂课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数量要适中,一般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安排,这些问题必须由浅入深,可从内容到形式,可从局部到整体,等等。

“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教师”,会“搭桥”的老师就是一个能启发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乐在学中。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效果自然提高。

二、以学生为主体

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从本质上讲,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外部信息收集、加工、反馈及调整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可以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举出很多生动的实例。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已有知识和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在初三的文言文復习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隆中对》一文出一份试卷。接到任务后,学生非常地兴奋,积极地查资料,想方设法地读懂文章,并对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仔细琢磨,一一过关。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因学生的积极参与变得熠熠生辉。

教师“下台”,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一位“小老师”上完《登幽州台歌》后这样总结:“以前,一直以为做老师很轻松,以为讲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没想到,为了台上的四十分钟,老师在台下做了那么多的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课,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同时,教师的“下台”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通过学生自己讲课,让学生做到心到、口到,对整篇课文的结构、写作特点、思想内容,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听课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地站在讲课人的立场,支持自己的同学,积极地参与课堂。当然老师应真正从理念上让自己“下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

三.以互动为基础

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个人的家庭背景及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程度上的差异。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既有与问题情境的交互作用,也有与学习群体间的交互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以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可以彼此取长补短。这是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由个别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锗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社会的和情感的发展。

笔者在上《杨修之死》的时候,提出“杨修该不该死”的主问题,在课堂上,笔者首先统计“认为该死”和“认为不该死”的学生人数,进而让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辩论,最后进行两大阵营的对垒。辩论中笔者没有判定双方的正确与否(因为本身答案就应该是多元的),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交锋,学生得到一个结论“不管杨修该不该死,他都得死”,学生认识问题的程度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更透彻了。笔者在上《丑小鸭》一课时,抛出了“丑小鸭丑吗”的主问题,有学生是认为“丑小鸭丑”,学生展开辩论,有学生提出了“不丑”的观点,并从“丑小鸭坚强执着向往美”等精神层面去思考“丑”与“美”的辨证关系,并获得了“真正的美源自内心”的人生启示。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进行生生互动,这样使得学生摆脱在大众面前回答问题的羞怯,能将孩子的思考引向深入,并能够培养学生讨论文的习惯,渐渐地培养学生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习惯。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互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并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提升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 王松泉,《教育艺术论新编》,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3] 陈玲玲.中学语文“实效教学”之断想,语文教学通讯.2007.10B

猜你喜欢
主导建构主义互动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