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体育游戏课程之革新

2020-10-21 16:20涂宏睿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2期
关键词:幼儿体育体育游戏核心素养

摘  要:幼儿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而游戏教学是幼儿教学的最基本形式。幼儿由于年龄小,单纯的知识讲解难免会让幼儿感觉枯燥,无法集中注意力,保持专注度。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通过游戏教学,就可以让孩子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能够高效且集中地完成眼前的游戏。这样从小便能够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幼儿体育;体育游戏;核心素养

引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游戏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来合理选择游戏种类和游戏方法。教师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应发挥指导作用,这要求教师熟悉各种游戏的特点,并能够结合不同幼儿的特点。为了使游戏顺利开展,并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進行更多探索和创新。

一、幼儿体育游戏课程革新的现实需要

(一)体育游戏教学方式单一

幼儿体育游戏教学虽得到了体育教师的认可和应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游戏教学的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地方。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之前,会适当开展一些准备活动,绝大多数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慢跑或徒手操等活动,这些方式对于幼儿而言难免会觉得乏味枯燥,这种“游戏”方式无法真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降低了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二)幼儿体育教师的缺乏

当前幼儿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大多数参与聘用制,教师人员流动性大,中专毕业的教师所占比率较高,本科及以上比率教师占据很小比例。在教师素养的要求上,重视幼儿智力素养的教育,忽视了教师体育教学素养的要求,导致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缺乏科学的指导。但根据实际需求,幼儿体育教师掌握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之外,还要从根本上了解幼儿体育教学的本质规律。

(三)游戏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很多体育教师安排的体育游戏内容混乱,缺乏针对性。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幼儿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让他们的身体各项机能得到锻炼。而锻炼是一项重复性的运动,注定了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枯燥的。因此,“体育老师采用一些体育游戏来让体育锻炼变得有趣”。然而很多体育老师却只注重体育游戏的娱乐性,而忽视其教育性,安排的游戏往往只是为了让学生消除训练过程中的不良情绪,而不是根据课程的内容来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开展游戏,甚至与课堂学习毫无关系,导致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没有得到提升。

二、幼儿体育游戏课程革新的路径

(一)“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寓教于乐”是把教育和娱乐融合为一体,使学生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因此,教师在引入游戏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的渗透,让幼儿以游戏为载体接受知识的熏陶。在幼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学”得开心,同时也要让幼儿“玩”得开心。因此,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的同时,应明确教学目的,将知识或者道理渗透在游戏中。此外,教师应全程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不仅仅是作为指导者参与,更应该以“玩伴”“朋友”的角色出现,这样能够营造更好的游戏氛围。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游戏,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幼儿,而幼儿也能获得一定的安全感,主动与教师玩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例如,在开展“老鹰捉小鸡”游戏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数字”的概念。所以教师可以自己扮演“母鸡妈妈”,让一名幼儿扮演“老鹰”的角色,当“老鹰”捉到“小鸡”时,让被捉的“小鸡”站在一旁,并询问幼儿“老鹰”捉住了几只“小鸡”。通过这样愉快的游戏方式,幼儿既玩得开心又了解了数字的概念。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以日常生活为出发点,开展游戏教学

幼儿的教学内容应该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来进行幼儿的教育。幼儿由于年纪小,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做游戏的方式使得幼儿不仅获得游戏的乐趣,也能够学会一些生活的必备技能。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自己来完成游戏,然后指出其中的不妥之处,给幼儿纠正之后,再次重复游戏内容。通过反复地做游戏,就可以让幼儿掌握一项日常生活技能。比如,在教幼儿“刷牙”这项技能时,教师可以通过儿歌记忆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过顺口的儿歌轻松记住刷牙的方法。当幼儿通过儿歌大致记住了刷牙的步骤,教师再根据儿歌步骤展示刷牙过程,让幼儿在记住儿歌的基础上去理解歌词的含义。教师可以多展示几次刷牙的步骤,以使得幼儿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再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刷牙。教师应该耐心指导,直到幼儿能够独立完成这一动作为止。做完游戏后教师应该主动夸奖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幸福与快乐,也有利于下一次游戏的开展。

(三)有针对性地对幼儿体育游戏课程设计

在进行小班幼儿的体育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代入的方式来引导小班幼儿模仿游戏,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会走、跑、跳等动作。中班幼儿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十分喜爱与同伴一起玩耍,逐渐掌握了交际技巧,身体动作发展也更健全,体力增强,对体育活动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中班幼儿的体育活动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如何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发挥团队精神,并且将个人价值与团队精神相结合,让中班幼儿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大班幼儿已经拥有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并且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已经初步成型,求知欲较强。因此,教师在设计大班幼儿体育活动时要考虑让大班幼儿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完成团队合作,提升身体素质。

结束语

游戏教学是一个有效的模式,通过游戏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专注度,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并加强家长与幼儿的联系,提升他们之间的亲密度。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习惯,还能够学习到生活中所需的必备技能,为以后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梅金.基于核心价值取向的幼儿园体育游戏设计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2):143-145.

[2]  范宇隆.探析幼儿体育游戏的有效组织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209.

[3]  齐燕.幼儿体育游戏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9(08):139-140.

作者简介:涂宏睿,男,1995,汉,广州,无,大学本科,体育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幼儿体育体育游戏核心素养
幼儿体育课程合理化设置分析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析幼儿体育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