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

2020-10-21 01:33杨扬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初中化学

杨扬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化学教学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要恢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展开论述,阐述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化学 动手能力 关键措施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科目,仅凭传统教学模式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要恢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教学目的定位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上,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模式,全面为学生服务,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一、落实化学基础知识教学,有效指导化学实验

化学是初中的一门新型科目,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多,实践性也比较强,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扎实化学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化学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对于多数初中生来说,好奇心比较强,但不容易专注,若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因此,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实践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首先,教师要重新审视化学科目的教学地位,合理分配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比重,使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其次,教师还要把握好力度,不能用力过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教学计划,不能好高骛远,要明确理论教学是为实践教学打基础,不能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人人参与课堂,恢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如在“制取氧气”一节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了解氧气的性质,如氧气的密度、是否溶于水、检验方法等。从其密度来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在氧气收集过程中要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氧气不溶于水,在收集氧气时要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具有助燃性,在检验氧气时往往采用带有火星的小木条,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先让学生对氧气的基本信息有所了解,才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之前,学生要明确制取氧气的化学药品和实验设备,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采取的药品为高锰酸钾,用到的实验器材有试管、棉花、塞子、酒精灯等,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问,为什么加热高锰酸钾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如何收集氧气?为什么?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在收集氧气过程中,由于氧气不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如检验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需要准备试管硝酸银溶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试管中出现沉淀后,再在试管中加足量稀硝酸,如果该沉淀没有消失,则可判定为溶液中具有氯离子。这是利用氯化银不溶于水或酸的特征鉴别。如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在实验过程中,要考虑氢氧化钠的特征,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了什么?如何检验其变质后的生成物。氢氧化钠长期置于空气中会发生潮解,容易生成碳酸盐,在检验过程中,可以利用酸检验,选择的药品为稀硫酸,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取少量该药品于试管中,在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如果变质,则变质后生成物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利用碱性物质进行检验,用到的药品为氢氧化钙,利用碳酸钙不溶于水的特征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碳酸根,进而分析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通过先理论后实践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做化学实验,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

二、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目前来看,有些初中生的自制力不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阶段性的教学计划,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导入教学内容,进一步升华教学主题,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利用多媒体演示化学实验,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内容教学中,可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将实验步骤呈现在白板上,对于部分操作能力比較差的学生,教师可为其播放相关的实验视频,按照视频中老师的操作方法操作,还要注意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酒精灯灭火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通过演示实验方法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如在探究一氧化碳制取过程中,由于该气体有毒,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实验,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跟随操作者的步骤学习相关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化学小实验的相关演示视频归纳整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如观察钠的燃烧,学生可借助多媒体中的视频进行实验,选择药品和合适的实验装置,独立完成实验。如在过滤实验中,要求学生观看视频掌握基本的过滤操作,用到的工具为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铁圈和玻璃棒,学生要按照视频中老师的操作方法进行过滤,规范操作,并在实验过程中巩固化学知识,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位置不是随意摆放的,要放到滤纸的三层处这是为了保证更好的引流效果,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学生能够规范自身的过滤操作,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三、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共同探究化学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布置小组合作任务,选择小组长,小组长根据组员的实际学习能力分配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再进行交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如在“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过程中,可按照模块分配小组合作任务,常见的酸和碱性物质有哪些?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完成课本中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自制酸碱指示剂等,小组长根据组员的学习情况分配学习任务,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要让该学生列举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与其他学生合作记录实验结果,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让他们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做实验,将8支试管分为两组,每组试管分别加入白醋、苹果汁、石灰石、氢氧化钠溶液,向第一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另一组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其颜色变化,判断这些溶液的酸碱性,并做好相关记录。对于基础比较好,想要进一步提高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酸碱指示剂,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牵牛花或者紫甘蓝等制作指示剂,按照课本或者查阅资料的相关步骤制作酸碱指示剂,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设计实验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留自主探究机会,根据课本内容自己设计化学实验,适当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如在设计“自制喷泉”实验过程中,学生可在网上查阅相关的化学实验,准备好实验装置。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器材辅助自己做实验,学生首先要选择实验,明确实验原理,如选择稀硫酸与氢气反应的实验制作喷泉,利用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利用氢气难溶于水的特征利用压强的变化将水压进特殊的实验用具中,这样能够形成喷泉。用到的实验药品为稀硫酸、锌片,实验器材有红墨水广口瓶(2个)、导管、尖嘴玻璃管、胶皮管、长颈漏斗、橡皮塞。实验步骤:根据实验器材和药品反应原理连接好实验器材(长颈漏斗与其中一个广口瓶连接,右接导管,连接另一个红墨水广口瓶,将尖嘴玻璃管置于实验装置最后),长颈漏斗里装稀硫酸,红墨水广口瓶中装锌片,稀硫酸和锌片反应后生成氢气,在另一个广口瓶中装满水再滴几滴红墨水,由于氢气不溶于水,瓶内的压强变大,会将瓶中的水压到尖嘴玻璃管中,形成红色的喷泉。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整个装置密封性良好,保证良好的实验效果。

结语

化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审视化学科目的教学地位,注重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张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分配小组合作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教师也要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探究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梁盛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實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知音励志,2016(24):138.

[2]谢忠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初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0):99.

[3]沈鹰峰.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6(02):85.

[4]陈红霞.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思考[J].甘肃教育,2017,(10):109.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初中化学
浅谈利用布艺手偶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