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昌锦
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在我国一直都比较受重视,近几年来,汉文化逐渐受到了关注,从汉服到汉字,都是我国的汉文化,经常隔几天就能看到关于汉文化的微博热搜。语文作为学习汉语的学科,作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语言学科,更应当从小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实践研究
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研究表明,没有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可以达到50%,而这个没有教师加以指导的情况,指的就是学生课前的自主預习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语文教学模式日益凸显,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是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以后学习高年段知识打下基础。
一、低年级语文的预习方法
低年级的学生之前在幼儿园接触到的大都是启蒙类的,类似古诗、成语等等。进入小学后才开始接触课文[1]。如果说刚开始接触到课文就让学生自己预习的话,未免有些苛刻。因此,针对低年段的学生,教师应当提前为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好的问题来进行预习。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单元,就是识字,第二单元是介绍汉语拼音,等到学生学习了这两个单元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拼音来拼读课文,对于不认识的生字,先看清笔画顺序,并尝试着写一写。到了二年级的时候,预习要求就可以进行适当地提升。二年级的学生就应当学会查字典了。对于生字,学生还要分清这个生字用音序查字法怎么查,用部首查字法又怎么查,查字典的时候,还要顺带记住两个生字的延展词,这样既能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如何运用工具书。
二、中年级语文的预习方法
中年级是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到了中年级的时候,学生的课文篇幅、字数、难度都会有所增长,难度增加了,预习的任务自然也要随之进行添增。不过毕竟是小学阶段,所以预习任务都不会难[2]。中年级的学生就需要每天在预习的时候,标好文章的自然段,熟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不加字;划出文章中不认识的生字和觉得写得比较好的句子;对于那些看不懂的词语或者问题,学会运用工具书、资料,尝试着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在通读全文后,思考一下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之后摘抄一些认为写得比较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写作素材。举个例子,比如当学生在预习三年级上册第18课“美丽的西沙群岛”时,就可以重复上述的几个步骤,然后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西沙群岛呢?思考完以后,就可以把问题写在课本上,等到上课的时候请教老师。
三、高年级语文的预习方法
高年级已经进入到学生阅读、写作、读写各方面综合运用的阶段了,如果说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那么此时就应当将焦点放在选择与运用上了。高年级的预习,较之低年级的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变。(1)高年级的学生需要根据课题进行联想,锻炼思维的发散力。(根据这个标题,我可以联想到什么?我能够知道些什么?我想从这篇文章学到些什么?)(2)开始自己学习生词。从拼音开始,再到偏旁,再到延展词。其次,高年级的学生要自己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对于不理解的生字生词,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文章内容来解决。(3)用双横线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很棒的词、句,并尝试自己进行批注,对于不理解的句子,标上记号,等待教师课堂解惑。(4)高年级的学生在预习时要求反复多遍熟悉课文,熟悉课文的时候就要标记好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5)尝试着自己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是用自己的话,如果能够说出阅读完这篇文章的心得体会者更佳。(6)对于自己不懂的、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做好标注。(7)对于自己最初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回答,如果在文章中能找到自己提出的问题答案,就做一点标记,如果不能找到答案的,就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改写,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8)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收集一些与课文内容、写作背景、作者相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增加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四、预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首先,预习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文章,会有一些差异。比如说古诗和记叙文的预习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预习步骤。有的课文只需要略读(比如说明文),而有的课文却需要精读(记叙文)。根据教材的排版,不同单元的文章,也就意味着需要不同的训练方法。另外,预习需要循序渐进,以突出预习的效果[3]。俗话说,胖子不是多吃一口养成的,而是每天都多吃一口。学习也是这个道理,不能心急,需要日积月累。另外,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不管是哪一个年级的预习指导,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通病:学生一开始时兴趣浓厚,可是到了中后期,敷衍了事,搪塞教师等状况就出现了。针对这个通病,我配制了一幅“药”--分清预习时的掌握层次。有的内容在预习阶段是不需要学生全面掌握的,而有的内容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对于必须掌握的内容,学生就应当认认真真对待。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为学生提出不同的、阶段性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孩子都是需要鼓励的,假如一个孩子,经过了努力,换来的却是教师、家长的一声抱怨,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都会大受打击。而如果把抱怨换成激励,那么结果将会大相径庭。要相信孩子都喜欢被鼓励。最后,教师可以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对于一些预习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或者说进步巨大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奖励。
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结合着自身教学经验撰写的一些关于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教师在教学当中要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戴银,姜丽.城乡接合部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预习实践探微[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Z2):51-52.
[2]杨美芳.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
2019.
[3]冯雯,王丽莹.部编版初中语文预习有效策略探究[J].学周刊,
2019(0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