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2020-10-21 09:35于红立乔程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立德树人

于红立 乔程

摘要: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往往存在着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与企业素养要求有差距、匹配度不高、衔接不紧密,以及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等问题。本文从行业调研入手,总结提炼出有职业特点、适合中职生的“三爱三懂三能”素养培养目标,精准对接行业标准;构建有职教特色的“三接”育人途径,打通人才培养通道;创新“一核双轴”素养育人模式,从而培养“德技双修”职业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素养目标;育人模式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市园林学校利用行业办学和校企深度融合的优势,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为指导,逐渐打造形成“一核双轴”的素养育人模式,成功培养了一批批“德技双修”的高素质人才。

一、明确职业素养教育建设思路

为解决教学中学生素养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等问题,学校对园林、古建、景区、宠物行业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确定学校素养教育的思路,明确有职业特点的素养目标,创新素养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建设思路:明确育人目标—提炼素养目标—构建育人途径—创新育人模式—实施育人教育

1.育人目标:培养具有高职业素养和高人文素养的现代职业人。

2.素养目标:以“三爱三懂三能”为核心的素养目标,即“爱生命、爱岗位、爱艺术,懂規范、懂安全、懂礼仪,能吃苦、能服务、能表达”。

3.育人途径: “三接”育人途径,即课标与行标对接、课上与课下连接、校内与校外衔接。

4.育人模式: “一核双轴”素养育人模式。

“一核”:培养学生具备以“三爱三懂三能”为核心的高职业素养和高人文素养。

“双轴”:一是以专业教学为引领的教学轴,在课上教学和课下训练中融入素养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以专业活动、社会实践为引领的活动轴,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二、创新“一核双轴”素养育人模式

1.以教学为引领,坚持目标导向,实现课程育人

(1)课标与行标对接,明确有职业特点的“三爱三懂三能”素养目标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分析典型职业活动,研究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提炼出园林、旅游、古建、宠物行业对人才素养的共性和个性要求。共性内容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学习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等等。个性内容分析如下。

园林类专业要突出学生吃苦耐劳、爱护植物、艺术修养、安全环保等品质。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侧重服务意识、文明礼仪、表达能力的培养。古建筑修缮与仿建专业要求学生有文化底蕴、喜爱专业、规范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文明安全等素养。宠物养护与经营专业要强调珍爱生命、热爱职业和岗位、规范严谨、胆大心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审美情趣等。

针对以上个性化素养要求,结合中职生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提炼、概括出具有职业特点、又易于中职生理解和实现的“三爱三懂三能”素养目标,并将其细化、分解到课程标准中。

(2)实施以课程为载体的教学,落实“三爱三懂三能”素养目标

①教学过程融入素养教育,实现过程育人

通过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贴切的教学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将各专业课程标准中的素养目标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

以《宠物美容》课程为例,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法和任务驱动法,学生扮演美容师,对真实宠物犬进行身体美容。任务实施步骤包括:文明礼貌地接待宠物犬的主人,按照美容师工作岗位规范接待宠物,结合主人要求和自身艺术修养设计美容方案,针对不同宠物犬的特征灵活应用控制犬的方法并考虑犬和主人的感受,按照岗位操作流程规范地实施美容。通过上述一系列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宠物美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重生命、文明待客、规范操作、审美情趣及服务意识等素养。

②教学环境营造职业氛围,实现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建设坚持“设施设备标准化,教学环境景观化,景观环境教学化,教学环境人文化”四化方针,“一草一本融入教学,一景一物引导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体验,享受职业幸福感,激发对专业和职业的热爱。

在室内创造与企业工作岗位高度契合的教学环境,营造真实工作氛围。如古建木工、艺术插花、宠物诊疗等实训室完全设计和布置成微型的木工房、花店和宠物医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企业环境和文化,得到隐性熏陶和培养。

③学生参与实训基地管理,实现管理育人

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采用轮岗制参与不同实训室的管理。低年级学生主要负责日常卫生,协助高年级同学参与仪器设备的管理,帮助老师准备教学实训材料,熟知各实训室的功能及管理要求。中高年级学生是实训室管理的主力,根据真实岗位工作要求,管理仪器设备和材料的归档及出入库,物品分门别类码放整齐,按照实训需要准备工具材料,按照企业实际情况检查和维护工具设备,课后及时清理现场。

学生在管理实训室时是处于一种真实的工作状态中,能使学生产生职业认同感、建立自信、热爱岗位;能够吃苦耐劳,爱惜环境,节约用品;更加熟悉和内化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会珍惜和尊重劳动成果,珍惜现有学习机会,从而会更加投入学习;在今后的实习和工作中会尽快适应岗位、融入环境。

(3)实施以训练为载体的教学,助推“三爱三懂三能”素养目标

围绕专业成立兴趣小组和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下训练,如“花艺设计与制作”、“压花”、“茶艺”、“木质工艺品制作”等。各种训练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的同时,引导和助推“三爱三懂三能”素养目标的实现。

“花艺设计与制作”兴趣小组以任务为引领,开展创意插花、居室花艺的设计和制作,然后在校园进行义卖。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接受艺术的熏陶,挖掘花文化,感受花的美丽,从而提升艺术修养、懂得珍惜生命;同时,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节约花材、安全规范使用工具、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通过义卖,锻炼学生与客人沟通交往、礼仪接待以及服务他人等能力。

2.以活动为引领,践行知行全一,实现活动育人

(1)校内开展专业展示和比赛,强化“三爱三懂三能”素养目标

各专业每年在校内开展“花卉组合盆栽”、“职业礼仪”、“宠物病例治疗处置”、“古建细部图样设计”等专业展示或比赛活动。鼓励人人参与,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

“花卉组合盆栽”赛项需要学生有一定审美情趣,有艺术设计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有不怕脏不怕累的品质,有节约花材意识,以及规范施工能力,才能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通过 “职业礼仪”,训练学生的仪表与仪态、面部表情、职业着装、仪态举止等职业形象,强化职业规范和文明礼仪;选取“售票”、“讲解”等关键能力进行职业情境礼仪展示,体现了该专业优质服务、良好表达、文明礼仪的培养成果。

(2)校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学校紧密依托行业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志愿者服务及其他社会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实现育人层次和水平的提升。

①校企融合开展顶岗实习,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在长期的顶岗实习实践中,学校探索形成“校企合作、双轨并行”运行管理机制,保证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一体化培养。即学校和企业联合建立实训领导小组,共同做好顶层设计;专业科室和企业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组织安排;校内实训中心和生产科队、班组负责实训基地使用;学校和企业选派教师共同指导。校企共同制定实习课程标准、实训计划、优秀实习生评选标准等管理文件;企业、公园严格落实顶岗实习方案,依据行业标准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等工作。

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强化他们的职业习惯,养成优良的职业品质。进而把职业规范、职业习惯、职业作风等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再外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顺利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②依托行业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学校有十余年发展历史,目前已成为常态。结合北京市属公园“一园一品”活动为景山公园牡丹节、北京植物园桃花节提供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实践活动,参加北京市宠物兽医师大会,参加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园林科普津冀行,科技周宣传及“月季红五月,市花进万家”主题公益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学生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综合职业能力。

结语

“三爱三懂三能”素养目标是立德树人的校本化创新,它高度概括和凝练了行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精髓,体现了行业的特征和要求,将原本抽象化、不易理解和内化的素养目标加以具象化和通俗化,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掌握和内化,从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更强的针对性、适應性和职业发展潜力,人才培养质量高。

参考文献

[1]史晓鹤,程彬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成长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2]马垣.园林绿化专业顶岗实习运行机制探索与实践[J]北京职业教育研究.2016(2).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立德树人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