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静
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开展了线上教学,文章分析了疫情防控时期思政课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评价方式、师生关系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提升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实效性。
2020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成为了国家的头等大事。面对疫情期间学生一时难以到校上课的实际,为保障教学工作,各地高校在宣布延期开学的同时,坚持“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线上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有着深刻影响。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教师以现代教学技术和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为载体,或是探索使用网络直播技术,或是利用各种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接受和学习,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了教学形式,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些都为当今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
但是,如何有效開展疫情期间思政课线上教学,有力发挥思政课对学生的疫情教育、思想引导、精神鼓舞,这是当前各高校思政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以下,笔者根据疫情期间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就疫情期间思政课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路径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疫情期间思政课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的持久关注度不够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了教学的主渠道。刚开始,学生对于线上教学这种形式感到新颖好奇,对于各科的学习都比较积极,打卡签到、在线课堂讨论、学习平台观看视频、学生们都坚持进行,网络学习效果良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所有课程都需要每天面对手机或电脑进行签到、学习、讨论、上传作业,而且疫情期间学生长期居家,长时间在手机电脑的刺激下,身心倍感疲惫、乏味,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的认真程度大打折扣。自律性差的同学会选择投机取巧的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就业有利的学科,且长期以来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的意识依然存在,学生认为思政课理论知识枯燥无味,晦涩难懂,且与实际需要结合不紧密,使学生感到学而无用,相应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会减弱,于是不愿认真对待,一些学生只是为了拿到学分,抱着应付的心态去完成课程的学习,这样就出现了只是为了刷记录假学现象。
(二)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统一的失衡
线上教学实效的达成与学生的自身能动性有很大关系。但是在目前的教育中,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较为薄弱,一时难以突破旧的学习角色与学习习惯,习惯被动接受,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不强。因此,虽然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为营造课堂氛围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更多课堂时间给与了学生,但是学生的主体性未能真正调动起来,课堂讨论和探究学习等环节总是流于形式,学生更习惯抄写笔记、做些记忆性的测试,课堂难免低效。其次,有些教师针对线上教学下自身角色职能认识不清,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主,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太多,引导的太少,往往一堂课教师只是在做布置学习内容、发布讨论题目、留作业收作业等工作,剩下的时间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针对课堂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也没有做好应急预案,所以显得无所适从。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教师在理论知识汲取和信仰转化中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自身主体性存在的不足,于是课堂状况越来越糟,学生越来越不爱上,教师也越来越不爱教,师生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
(三)线上教学评价机制仍需完善
目前,虽然各学习平台都有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到底能否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仍然值得商榷。因为无论是平台上的自动评价数据,还是教师设置的测试、考核,更多的着眼于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互动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过程性学习效果无从评价。例如,在MOOC学习平台中,大部分还是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考核,即便有讨论题目,也比较陈旧,强调理论知识的记忆,缺乏真正具有思考性和思辨性问题的设置和讨论。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敷衍了事,随意应付。这种追求知识忽视能力培养,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客观的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也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状况,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变得更加功利,思政课的育人目标难以实现。
二、提升思政课线上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疫情期间,虽然思政课线上教学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此刻,线上教学成为了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为思政课教师,仍然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积极探索提升思政课线上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一)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学生学习首先在于获得知识,在知识传播和获得中,课本知识无疑是最基础的,因此思政课教学首先要重视知识教育,要抓好课本知识所学,尤其是当前如何从疫情防控角度切入讲好课本理论知识。其次,思政课教学既是知识传播,更是思想引领,在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紧扣时代之问、现实之维,引导学生关注疫情,关注先进事迹、关注各个平台各类信息和报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明辨是非教育、网络规范教育等等,[1]实现思政课知识性与价值性深度融合。再次,还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困惑,不厌其烦、循循善诱的教育学生,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讲透彻;要观察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即时疏导安抚学生,让青年学生保持积极阳光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完整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线上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是指线上教学应和课堂教学一样,具备完整的教学环节,时时关联学生,这样才能把在网络另一端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课前的签到、新课导入、正式上课、回答问题、小组交流探讨、作业布置,教师都要精心设置,本着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充分理解课程知识,更加积极参与思考的出发点,有效地将线上学习资源与教师的引导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是线上教学,但是教师对自己的要求要和课堂教学一样,并要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一直在身边带领学生学习,才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重视度才能提升。
其次,强化对学生的研究,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2]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不断创新形式,采用各种能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比如每次课让学生轮流准备讲疫情故事、进行疫情播报、介绍国际动态,并将这些与本节课所有学习的理论知识关联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始终抓住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实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认知规律、关注点、困惑点,通过一系列的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觉乐意的去学习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博采众长,多尝试不同的方法,比如问题链教学法、研究型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不同的方法也能最大限度的适应不同特点的学生。[3]
(三)在评价方式上,坚持过程性和结果性的统一
对于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学习平台数据管理系统统计的数据可以作为参照,但不能仅依靠学习数据或者考试结果来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和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去思考问题、凝练观点、发表看法的学习过程是真正的进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所提出问题是否有针對性,回答问题思路逻辑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正向,是否真学真思考真互动。教师要适当多设置一些启发性、思考性问题和作业,这样的问题更加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更加具有挑战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真学真思考。
(四)在师生关系上,坚持“良师”与“益友”的统一
线上教学下,师生之间不能透过眼神、表情动作等传达和交流思想,通过手机电脑沟通交流的方式又极易造成师生之间情感弱化。疫情期间,学生长期在家,与同伴和师长沟通较少,主要通过网络了解外界情况,而网络信息庞杂,难于甄别,很多虚假消极的信息,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的恐慌和抑郁。学生十分需要老师像智者一样用心用情的引导,解疑释惑,需要老师像朋友一样可以敞开心扉,诉说苦闷。思政课教师不能只做传授者知识的教书匠,也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4]要主动走进学生、接触学生、倾听学生、努力融入学生,既做良师,又当益友。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拉近思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才能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思政教师的了解,剔除长久以来思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刻板说教的印象,让学生爱上思政课。只有融入学生,才能让一切研究学生的具体方法都变得水到渠成,师生会在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思想的沟通交流,进而求得价值的一致。当然,这种境界的达成,需要思政教师坚持不懈的情感付出和实践探索。
综上所述,疫情期间,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主动加入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将疫情防控作为优秀教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更要勇于面对挑战,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研究网络技术,探索提升思政课线上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总之,无论什么情况,思政教师都要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用心实践好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映胜.”停课不停学”中思政课线上教学的五个原则[ N].人民网,2020-03-26.
[2]张润枝,梁瑶.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如何研究学生[J].思想理论教育,2019.(9):69.
[3]方光罗.坚持“四个互动” 培养高技能人才[G].中国高教研究,2008(1):62.
[4]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N].人民日报,2016-12-09.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