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间聋生教育教学工作之我见

2020-10-21 04:04胡力扬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2期
关键词:身心发展亲子关系防疫

胡力扬

摘  要:防疫期间,聋生在家里通过网络接受教育、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安排一定量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在家里也能锻炼身体。多读课外书,促进亲子关系、多与同学沟通,让同学们在家里的学习、生活丰富起来。

关键词:防疫;身心发展;阅读;亲子关系

正文:

防疫期间上网课能够保证教学进度,让学生“宅”在家里也一样能够接受教育。因为疫情,今年是学生从入学以来第一次放这么长的“假期”,第一次连续几个月在家里。如何与家人、同学以及自己相处需要老师教育、指导。通过网络上课与在学校上课有很大不同,聋生需要通过老师用手语讲课才能够明白所学内容。通过电脑或手机屏幕看老师的手语相对于健听孩子用耳朵听老师讲课来说,聋生接受知识的难度更大,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对疫情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让学生“宅”在家里也“忙”起来。

防疫重点时期不能出门,很容易让自己的作息时间不规律。学生的自律意识差,会出现长时间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的情况。老师要安排好自己班里的课程表,让学生按时收看电视上的公开课。每天上课的时间固定,让学生按时“露面”例如:每天早晨八点开始上课,老师就准时在网上等学生,上课的时候未到的同学迅速联系,老师、学生都出现在视频当中,让学生形成到点就要上课的自律意识。上课的时候,老师的手语、说话的速度要比平时上课的时候慢,每个词语都打清楚,避免由于网络问题引起的视频上的动作延迟,说话的速度也要放慢,让有听力的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听觉能力。如果速度太快,会影响学生对手语的理解,造成学生情绪上的不安。讲课提问时要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增加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打着手语读课文,通过屏幕,老师和其他学生都能够看到其读课文的情况。对于掌握知识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让其读生字、词语,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大家提起精神、避免出现慵、懒、散的状态。课后作业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后上传到群里,老师及时批阅并在群里展示学生的作业成果。对暂未完成作业的同学及时联系家长、督促其完成。让学生忙起来、生活充实起来,才能够让他们感到宅在家里也同在学校里一样,每天都有压力、都要进步。

二、课程中安排体育课,让学生在家里动起来,促进其身心发展。

宅在家里不出门,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少,很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虚无感。“就像压力和挫折难以避免一样,焦虑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心理学》张厚粲主编  2002年出版)虚无感会挫败人的自信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产生自卑心理。“焦虑会干扰学习,因为焦虑的学生更容易因为与当前任务无关或次要方面的影响而注意力分散,因而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细节上。”(《教育心理学》[新加坡]陈允成 [美]理查德·D帕森斯 等著 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降低学生的焦虑除了降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压力、小心使用竞争等方式外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会刺激大脑释放化学物质,令人感到开心、放松。疫情严重期间不能外出,不能进行打球、跑步等运动,但可以跟着视频做健身操、瑜伽、练哑铃。电视“空中课堂”里的大课间就很好,20—30分钟的运动量如果能全程跟做下来活动量是比较大的。体育活动时间可以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学生普遍比较喜欢节奏感非常明显的韵律操,老师可以从网上下载适合学生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跟学生一起运动。聋班的学生不多,9人以内可以用微信直播,十几个学生用软件“钉钉”或“企业微信”中的会议模式可以完全把大家跳操的情况展示在屏幕上,大汗淋漓过后会让人大脑放松、心情愉悦,锻炼了身体、促进了心理健康发展。

三、选择合适的书籍,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

阅读能够提高人的个人修养、使人安静、平和。如果聋生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别人打扰不了他,听不到声音反而是件好事。疫情期间在家里的时间多,正是大量阅读课外书的好机会。笔者认为,在鼓励学生阅读的初始阶段除了暴力、色情、凶杀等不健康的读物之外,不宜规定学生阅读内容。只要他能够静下心来读、愿意读,漫画、故事,哪怕是网上的穿越、玄幻小说、《故事会》这类的通俗杂志都可以读。当读的内容多了,他们自然会挑选一些更高层次的书来阅读,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来指导、推荐,例如《读者》《意林》这样的杂志,阅读量再增加一些就指导他们阅读一些名家散文、短篇小说等。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鼓励他们在班级群里“晒”出自己正在读的书,让他们在上网课时与同学分享阅读的内容和感受。学生在给同学们讲“故事”、讲自己读书心得的时候,促进了语言、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同学之间互相讲,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鼓励他们在疫情期间聊天时聊读书的内容,老师可以参与其中。学生读过的文章老师不一定读过,可以让学生推荐给老师读。老师读到好文章可以让学生读,读过之后大家一起讨论。老师可以专门建一个读书群,这个群里只聊读书的内容、心得,大家可以把读到的好文章推送到这个群里互相学习。

四、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活动、促进亲子关系。

大部分聋生从上学开始就住校,只有周末和假期与父母在一起,加上沟通障碍,有许多聋生与父母产生了隔阂,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缺少沟通,很容易叛逆。疫情严重期间一家人都不能出门,这时候是孩子和父母沟通的最佳时机。从微信朋友圈来看,许多家庭在疫情期间研究自制食物,做凉皮、蒸花卷、做蛋糕等尝试做各种美食。家长做的时候鼓励孩子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促进他们与家长用简单的手语、文字等方式沟通。做出的成品和制作美食的过程让家長拍照或录下来发到班级群里,让大家互相学习。老师可以将这些资料保存下来,几年之后可以给学生做成短片,成为他们学生时代美好的回忆。除此之外,与家人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最好的协调形式,父母可以借机教育孩子,在这种宽松的氛围当中,孩子更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

五、让学生之间倾诉、倾听,建立良好的友谊。

“青年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闭锁性。一般说少年儿童天真、单纯、直率,而青年的心理要复杂些,他们不大轻易吐露真情。他们的心里话有时可以和知心朋友谈,但不愿和父母谈。青年常常希望自己有一个小屋,抽屉要加锁,似乎有些秘密不愿意他人知道。”(《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李白珍 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出版)聋生到高年级基本上都到了十七八岁,由于听不到声音,更容易相信和他们一样的聋人。疫情严重期间不让出门,不能互相走动,只能靠网络来交流。通过网络视频交流能够缓解他们一部分心理压力,但在可以出门、能到公共场所活动的时候鼓励他们多沟通、多交流。任何人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需要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需要有人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青少年期间的朋友陪伴自己度过一生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鼓励学生们友好、和睦相处,在此基础上能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生的财富。疫情期间不能到学校来上课,不能与所有同学、老师在一起生活、学习,他们与一个或两三个同学在一起聊天的情况更多一些。这样,他们就会找更容易接近、更信任的同学,这是建立良好朋友关系的好时机,鼓励他们互相沟通、了解,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能互相倾诉、倾听自己和别人的心声。

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张厚粲主编  2002年出版

[2]  《教育心理学》[新加坡]陈允成 [美]理查德·D帕森斯 等著 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3]  《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李白珍 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出版

猜你喜欢
身心发展亲子关系防疫
“豪华防疫包”
防疫宣传
防疫宣传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锻炼研究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