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2020-10-21 04:08王哲
文存阅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 “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构建“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模式是保证其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外合作办学;育人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 教育机构的活动”。从近几十年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探索来看,国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提升了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办学水平, 为我国培养紧缺的高素质、国际型、综合型的专业人才, 同时,有助于加快高职院校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各项建设, 不断优化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满足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对海外教育资源学习的需求, 推进高职院校建设“双高”院校的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学业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正确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关注更多的是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思政”育人协同模式在此方面相对薄弱,同时,“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基于此, 笔者就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进行尝试性探究。

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来自西方国家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较为盛行,不同国家教师的意识形态和信仰差异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成长,甚至部分有着国外留学、访问或是生活经历的中方教师,因为受到西方生活方 式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样会把一些 “崇洋”的思想在课堂内外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在这个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成长环境下会产生思想上的懈怠,主要表现在: 不求上进,虚度年华,缺乏刻苦钻研精神与艰苦奋斗精神。追求个人价值, 注重个人得失,缺乏乐于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崇拜外来文化,排斥本族传统,缺乏民族认同感 和民族自豪感。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受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影响。校园的国际化氛围会让一些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崇拜,造成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价值观偏移,不能坚定文化自信。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保证其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要求 所有教职工都承担起育人责任, 设置的各门课程都体现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 “课程思政”不是新增一门课程,也不是单纯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程,而是各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课同行, 形成全局性的协同育人理念。

二、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要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教学内容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授课教师团队一般由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共同担任授课。在中方教师授课过程要结合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德育目标,在课程内容中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专业伦理、学术修养、工匠精神等相关德育元素的“触点”和“融点”,通过典型案例等教学素材的设计运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学成之后,即使计划出国继续深造,也会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形成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性的思考方式在深入汲取国外教育的精华后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所学,在今后人生成長方面形成深远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是“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推广的关键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授课教师大多具备海外留学背景,对西方国家教育较深入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无形中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和西方教育的认识,学校应加强中方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和培养,利用教师岗前培训、师德师风培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培训等多种措施,切实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提升“三全育人”意识,并进而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教师应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矩,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初步形成“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常态化与课程化需要长期坚持, 但在推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技术手段,不断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对育人模式不断优化,以便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国家担当和国际视野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增伟.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7.

[2]方宗祥.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J]. 黑河学刊,2014,(3).

[3] 马裕华,杨瑞洪.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10):89-90,96.?

作者简介:

王哲,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化人才培养、思政教育。

课题项目:

本论文系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19年重点研究课题:“中外合作办学中‘中国精神的传播路径分析”阶段性成果;重庆商务职业学院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电子商务类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南非公派留学生为例、“新商科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高职通识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