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
摘要:阅读,是以语文课本为载体,以语文知识获取为目的的学习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阅读;精读作品;积累;探索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能仅仅依赖课本和课堂教学,而更应该凭借社会这样一个广阔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学生在更多的场合、更多的机会,进行的是自读实践。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选择好需要精读的作品
所谓精读作品,包括很广,但提倡学生读文学名著。名著是时代的精华,是人类传统文化知识的体现。文学名著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及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自然是言情、武侠小说所无法比拟的。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如果连基本的文学名著都未读过,那绝对是欠缺的,而党文学名著成为学生求知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其实正是学生阅读心理走向稳定成熟的一种标志。所以,选好文学作品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阅读后要勤于写读书笔记或读书批注
养成读书就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古今中外的优秀学者无不从“多动笔墨”中获取智能而创立辉煌业绩。作为语文教师理应积极引导学生:一旦开卷读书,必须挥毫泼墨,或划重点,或作摘抄,或写体会,勤勉不怠,定会有良好的收获。
三、阅读贵在持之以恒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学生因为年纪请,情绪波动大,他们对阅读实践的热爱往往不能持久,兴趣常常 不能稳固,因而“持之以恒”尤为重要。具体地说,即要求学生对自读实践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始终坚持聚精会神地阅读;坚持利用工具书,以此释疑解惑,使获取的知识准确、清晰而牢靠。当然,自读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监督、检查和鼓励是肯定不行的。所以,作为指导老师,必须坚持不定期的检查和总结。
在检查过程中,有的同学在读书心得中写道:“这一次又一次令我欢喜的由衷感觉,不正是书——我最亲密的朋友给予我的吗?她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倾出所有,使我从懵懂顽童成为有独立思想的学生,当我面對挫折踯躅彷徨时,是书给我最坚强的力量,让我重新昂起头,在我混混沌沌,不知所事所非时,是书给我一盏最明亮的灯,在我迷茫的眼前指出光明,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书永远是我的向导,更是我的朋友。这一页一页的书中有深情有鼓励有力量,是书让我懂得历史懂得人生。还有的同学写道:”虽然生活之路坎坷崎岖,但我将笑对前程。因为书已经成为我的挚友,我的良师,我拥有了悠哉的幸福,难得的惬意,为我解难的诤友和顿顿教导的良师。
四、培养阅读意识重在积累
语文探究、创新发展对学生提出要求:学习要从语言、文字、文化现象中发现问题,学习思维的创新和表达方式的创新,培养语文创新能力。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材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既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名句名篇,积累丰富的文学语言,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语文素养,又培养学生的语文发现和创新意识,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诗词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发现诗词创作中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认识点化的概念,并探究诗人创作中灵活运用点化以达到创新目的的几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阅读赏析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语文的发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通过阅读把教师讲授过程改为探索过程
语文教学的内容当中,耗时最多的是阅读教学。从小到大,学习了那么多的优秀课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却不甚明显。究其原因,大概与教师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有关。打破陈旧观念,营造良性阅读空间,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因而,在阅读教学的操作过程中,知识的传授以及阅读方法、技能技巧的训练显得更重要。
如教学《项链》一文时,如何理解路瓦栽夫人,确实是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众说纷纭,无一定论的问题,要学生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很困难。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来解读莫泊桑笔下的这个马蒂尔德。有的同学批评她的虚荣庸俗,有的赞美她的诚实守信,有的歌颂她为还债务而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精神,有的欣赏她勤劳俭朴、宽容大度的人性之美。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尽管有偏颇,但从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探求精神与独立的感知,让人耳目一新。
教学《石钟山记》,如何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奥秘,掌握真理?按我以往的经验,从“事”“情”“景”入手,直截了当,得心应手。可是我抓住疑问:“盖全山皆空,如重覆地,故为钟名”问学生,石钟山怎么会是“皆空”“如钟覆地”?这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也包含了地质、地貌知识。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认真细致地阅读原文之后,在课外搜寻到大量的资料,终于解开了谜底。原来石钟山的山体是可溶性岩石组成的。它的内部隐藏着深长而巨大的喀斯特溶洞,千万年来,湖水不断溶蚀山体的腹部,溶洞日益扩大,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实践中的力量,充分调动了阅读的兴趣。
六、把单元教学改为多元比较
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工作。因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不能只满足于一课一得,而要以原文为基础,把原文以外的二至三篇(或段、句)进行多元比较,克服单元认识课文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形成较完整的多元化思维过程。如教学《荔枝蜜》可用《茶花赋》与之比较,借以掌握作者的行文线索,《荔枝蜜》借蜜蜂表明要做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愿,《茶花赋》借茶花抒发对祖国热爱之情。两篇都托物言志,表露作者心迹。前者的线索不是蜜蜂而是“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的轨迹;后者的线索不是茶花,而是“我”寻求爱国之情的寄托和慰藉的感情历程。由此可见,托物言志的散文,多以感情变化为线索。
阅读教学需要新的方法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网络信息时代,无限的纸质书和电子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大量新知识与读者的理解能力等各种矛盾较为突出,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势在必行。阅读教学方式,只要教师掌控住局面,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对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