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分析

2020-10-21 06:25郑颖武峰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

郑颖 武峰

摘 要: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高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不平衡、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高。为此,本文从构建培训体系、搭建平台、完善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对高职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职业教育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于职业教育。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素质培养的关键阶段。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结合时代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会熟练的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来提高教学水平。

2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2.1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指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把当前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数字化的方式进行。通过形式的转变来提高课程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要求。能够合理的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方式,并通过运用来优化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总的来说,额信息化教学是指通过创造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目的的,综合运用当前互联网的高技术资源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2.2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2.2.1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学由于运用的现代互联网技术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对于新鲜的事务具有强烈的兴趣。为此,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學习主动性。同时,也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指示水平,更增强了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水平。

2.2.2跨越空间限制,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化的教学方式需要合理的运用互联网资源,譬如,音频、视频、图片等,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它能够突破空间上的局限性,让师生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学习。只要有网络,只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机就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的灵活和便捷。在一定程度打破了传统的只能在教室学习的局限性。

3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3.1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不均衡

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由于每个人的年龄、学历、教学经验、教学实践等存在差异,而且不同学科又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信息化教学对于不同的教师而言也存在发展不均衡。有的教师年轻、学历高、接受能力强,有的教师年龄较大、接受能力较弱、教学思维已经固话,对于新的技术的应用难以适应。这都会导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不均衡。难以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3.2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不完善

从学校层面来讲,不同的学校硬件条件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校资金实力雄厚,信息化建设比较超前。学校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如智能教师、多媒体教室等。而有的学校在硬件的建设方面比较落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配备不齐全,或者受限于资金的困扰,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所以,对于信息化教学环境来说,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

3.3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混同化

从培训条件来看,当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对于信息化的意识较强。也采取一些手段进行信息化培训。但是从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化教学培训的内容同质化严重,对于信息化培训的内容各大学校都采用相同的标准,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培训内容,另外就是没有考虑学科之间的差异,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于信息化教学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从而导致培训的质量良莠不齐,其效果难以做到理想。

4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4.1建立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系统要素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贯穿于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教学的全过程。系统理论要求在研究、分析和优化系统时,应考虑因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为此,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并建立一个提高教师基于信息的教学能力的系统。一是组织组织目标,成立以学校领导为负责人的信息教学专项工作小组,制定提高教师信息教学能力的专项发展计划。二是根据组织设计,协调院系、教研室、教研室、新闻室等有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三是以工作机制为重点,推进和纠正各项工作。四是以服务平台为载体,整合每个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支持。

4.2搭建全程化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平台

依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学校层面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来帮助高职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平台的开发和构建。课前可以教研室作为主体,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的形式来探讨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课中,则以教学系部作为主体,在系部内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观摩与研讨;课后则以学校为主体,在校内进行信息化教学大赛观摩等方式。通过采取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方式来构建信息化平台,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4.3创建发展性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动态调整的教学理念,学校要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硬件、软件支撑。如,学校需要构建校园有线或无线网络,构建信息化教学必备的智慧教室、配备数字化教学实训平台以及所需的教学资源库等,以支持各学科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工作。对于优势学科,还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从而在校内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4.4完善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评激励制度

学校要把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定评价标准来有效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并将基于信息的教学的有效性纳入年度绩效评估,职级提升、专业职称评估和优先级评估。此外,每年定期进行学校信息化教学竞赛、微型课堂竞赛和网络空间建设评估等活动,这些都可以被用作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杜玉霞.基于“互联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8):86-92.

[2]陈永光.教育生态视域下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8):100-102.

[3]王鑫.“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1):92-94.

[4]王亚飞.浅谈“互联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互联网”教学[J].现代交际,2016(21):150-151.

[5]颉梦宁.“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1):92-94.

[6]吴萌萌,周国海,芮海云.信息化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30):40-41.

[7]胡超宇.信息化时代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与维护[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2):109-111.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