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钧庚
摘要: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立时间久远,自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之时我国教育技术专业便已经诞生,然而到了近代关于教育技術学专业的唱衰论甚嚣尘上,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反思教育技术学的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求探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及其前景。本文正是基于随着时代进步教育技术学科发展遇到瓶颈的问题,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求探析出一条教育技术学及专业发展的正确路径。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信息化
一、引言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底蕴悠远的深远的学科,在现代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技术学先后走过了视听教育、信息化教育和智能化教育等多个阶段,在实践的摸索和科学技术的推进之下,教育技术学科也逐渐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实践上取得了大量傲人的成就。然而现今的教育技术学却越来越衰弱,多所高校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停办,让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学界和学者的关注。反观我国各高校的实践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师范类高校在教育技术学的本科专业建设上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教育技术学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在现在教育技术学发展现状之下,急需探索一条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育技术学及专业发展的路径,让教育技术学继续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发展及专业现状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理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一个交叉性学科,这一特性使得其从诞生至今的发展过程中从弱小走向强大。首先学科的内涵不断扩展。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从起初的单一视听教育,主要涉及的技术有投影、录音、电视的初始阶段,以视听教育理论为基础,不断加入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围和实践领域。以计算机的出现为里程碑,教育技术学步入信息化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涉及的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投影、影视和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被广泛应用与学科教学实践中。走向现代,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标志,教育信息化又进行了一次飞跃,逐渐进入了智能化教育阶段。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开始加入教育技术学的课程之中,我国着手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教育制度变革的内生要素,我国智能化教育正式拉开帷幕,推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使得学科研究更加深入。
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不断随着时代而创新,研究领域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学方式也不断丰富。但是学科的发展却遇到了如下的问题。首先是学科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错位,教育技术事业如日中天,但是其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却正在衰弱,理论跟不上实践导致发展错位,教育技术学科实践超前,没有理论引领的优势,学科的不可替代性难以显现。其次,教育智能化也为学科带来了新时代的挑战,教育智能化所带来的新形态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也为教育技术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最后,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创新难以突破现实困境,使得学科交叉的优势逐渐转变为劣势。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路径
(一)适应现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的交叉特性使得其学科内涵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没有固定路线和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照抄。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就是本专业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教育技术学是用各种现代技术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学科,教学重点落足于“技术”,最终目的是解决实践问题,可见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以理论基础为支撑,让学生掌握各种媒体技术,才是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的正确路径。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技术学学科内涵的变革,专业培养也要适应现状,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顺应时代,加强教授智能化技术、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培养出能够在时代教育技术发展潮流中发挥实际作用的精英人才,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
(二)就业导向,合理设置培养课程
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如日中天,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在现代的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却陷入了就业困难的困境,究其根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的课程,大多注重理论传授却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人才输出不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在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当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技术掌握、信息素养、策划能力等高端能力。另一方面,各个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千篇一律,缺乏特色,毕业生之间差异性不大,没有突出的优势,加剧了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各高校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上,应当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自身长处。
(三)立足前沿,实践创新走进课堂
随着教育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正在贴近国际发展步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经验,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智能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问题,使得我国教育事业逐渐均衡,教育技术学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会学生对从实践中验证理论的合理性、科学性,并从实践中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多采取新型教育学方式,如团队小学、小组探讨等,真正将教育技术学的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将教育技术教学实践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在课程上引导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创新思维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被陈旧思维禁锢的学生终将难以跟上教育技术学的现代化发展,只有具有创新思维才能跟上发展、引领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刚,孙芙蓉,郑信军.危机与突围:“师范气质”引领下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的路径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 (10):109-114+128.
[2]张绒,袁梦霞.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2017年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 (11):124-128.
[3]杨九民,梁林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 (07):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