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胜
摘要: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积极的融入数学模型思维,加深学生对问题内涵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解答效率,使其能够更加准确、轻松的去学习数学知识。本文简要分析了数学模型思想的内涵以及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而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数学模型思想;小学数学教学;融入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最佳时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思想。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只有学生学会构建数学模型,才能够自行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的融入数学模型思想,使小学生在理解、学习、感悟、思考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模型思想。
一、数学模型思想的内涵
学术模型一般就是参照或者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物体、某种事物的数量或特性间相依关系,对其进行简化和假设,然后采用直观的数字符号对其进行概括,而表达出来的数学结构[1]。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汇总,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就要构建数学模型,也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出数字的理论,然后构建模型,把数学理论、概念、定理、性质等问题进行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是近年来兴起的教学方法,其符合新课改的培养要求和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模型思想,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感知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构建一个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精准的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能力是小学生的本能思维,其不夹杂任何的操作过程以及智力理解,其主要是通过小学以往丰富的经验以及对知识了解的程度对事物进行预判。小学生在构建数学模型思想的过程中,培养其直觉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的直觉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
(二)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时就要求学生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概括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将问题转变成更为简单、形象的图像或者算式符号,然后利用这些图像或者算式符号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准确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精准的直觉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合情推理能力。推理主要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主要是指小学生通过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对未知的数学结论进行合理的推导[2]。低年级小学生由于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其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具体的计算为主,在观察之后对事物进行尝试性的分类对比,然后以图画列表的形式来推理和总结数学规律,从而得出数学结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并将其积极的运用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模型
数学知识是人们现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数学问题之间都具有共性,因此,为了提高相同类型数学问题的解答效率,人们总结出一些数学模型,给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带来一定的作用,所以说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具有良好的教学价值[3]。数学知识有抽象化等特征,而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级尚小,其智力还尚未发育成熟,且好奇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给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模型,使其能够更加通俗易懂,并感知数学模型的作用,从而提高解答数学问题的效率。
例如,在讲解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时,为了让学生对加法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列举下面的题目:学校要组织学生去参观世博会,其中一年级一班有35人,二班有34人。然后向学生提问: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列出计算公式:35+34=69张,其中一班有35代表一班的人数,34代表二班的人数。而在此时,学校通知一班原本请病假的1位学生也回学校要去参观世博会,那么这个时候应该买多少张车票呢?此时的公式应该列:36+34=70张。然后提问:你们在这个数学问题上发现了什么规律?由于是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行的举例,学生对此场景也较为熟悉,所以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致较高,最后对案例进行总结发言:“在加法的运算中,如果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在增加,那么得出的结果也会增加。”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模型,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参与模型建立的过程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掌握和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模型的建立中,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正确的思考,根据教师的提示抽象化的概括出数学模型[4]。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建立模型的过程汇总,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裁剪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彩纸,然后在课堂将学生分为六人一组的小组,并将裁剪的彩纸发放到小组中,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找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彩纸,并要求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分析上述图形有什么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猜想画出相关的模型,最后参考教材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列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模型构建的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能够使学生找到建立模型的成就感,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另外,通过建立模型,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