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珍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方式之一,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点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对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运用加以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人才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重视。高职院校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成为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重要形式之一。团体心理辅导结合了个体心理健康问题特点,组建具有相互影响、具有共同目标和统一共识的团体,通过团体内人际交往,让每个个体能够深入观察和学习,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改善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提高个体社会适应能力[1]。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及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1.自卑心理
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学生在长期的求学期间目标定位过高,经过高考后未能实现自身设定的目标,产生落魄心态,对自身发展前途感觉迷茫,进而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是为学生营造了集体生活环境,增进了学生之间交往机会。但是,不同个体之间会形成横向的比较,一些学生自身发育条件、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往往会产生自卑,导致学生不能够正常进行人际交往。
2.自我封闭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在家庭生活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保护意识较为严重。在高职院校集体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排他性,无法和其他同学正常交往,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形成自我封闭心理。
3.行为偏激
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各类文化信息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带来冲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学生缺乏信息甄别能力,受到腐化思想侵蚀,在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产生偏差,进而与其他同学无法形成观念上的共识,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孤立,进而产生偏激心理和行为[2]。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优势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因此,高职院校加大了专职教师的培养力度。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形成常态化,高职院校学生众多,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数量来看还存在不足。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显然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其次,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情况来看,更多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广泛存在的心理问题,采用团体健康辅导,不仅能够解决高职院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还能够给学生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辅导下,在团体活动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改善自身心理状态。因此,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更加符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求[3]。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一)目标的确定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运用时,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具有共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组织过程中,需要确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组织目标和活动主题。例如:针对交往困难,存在社交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将“敞开心扉,展示自我”作为团体活动的主题。在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题时,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效果会更好。
(二)方案的制定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结合团体成员的特点和团体成员数量。团体心理辅导大多以游戏活动或拓展活动为主。在组织活动前需要对活动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进行策划。“敞开心扉,展示自我”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针对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而开展的,因此,采用具有团队协作效果的游戏形式比较理想。
(三)团体的组成
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组织中,可以采用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几个班级联合开展。在团体组织前,需要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学生来源主要为经过心理健康咨询推荐的学生、教师介绍的学生以及自愿参加的学生。在组建团体中,需要进行心理测试,经过筛选后,确定最终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成员。
(四)活动的开展
1.关系建立阶段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需要发挥出群体动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作用。活动开始阶段往往被称为关系建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团体成员进行自我介绍,互相認识,营造出心理辅导团体的和谐氛围,让每个学生感觉到归属感,消除社交心理防范。关系建立阶段通常需要经过2次活动。
2.实施阶段
经过关系建立阶段,团体成员之间开始逐渐熟悉,每个成员会渐渐融入到团体中。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游戏活动氛围,创设话题讨论情境,让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能够与其他成员讨论共同关注的话题,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敞开心扉,表现自我风采。实施阶段一般要经过5-10次的活动,每次活动后,心理辅导教师要引导成员进行交流,进而改善学生心理状态。
3.结束阶段
经过关系建立和主题实施两个阶段活动后,团体成员之间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够正确看待自我。团体辅导活动结束阶段需要做好心理辅导效果巩固,让学生们总结自己心理体验并在结束阶段与团体成员之间进行交流。
四、结束语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主要辅导方式之一,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加以运用,具有效果好,效率高的特点,不但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影响,还能发挥出群体动力作用,解决高职院校学生中具有共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翠芳.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时代教育,2017(11):207-207.
[2]陈继红.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17(9)
[3]周丰.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