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教育是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教师在新时期这一大背景下,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注重提升其品质。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更新德育教学的理念,拓宽教育渠道,创新德育内容,关注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使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关键词:德育教育;新时期;初中;创新
前言
初中的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的水平,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在开展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时,将德育教育列为重点内容,能够推动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更好的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水平低,思想不成熟的阶段,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引导,进而走向叛逆和弯路。面对这一情况,班主任应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理念,推动自身健康发展。
一、创新教法,更新教学策略
在新时期这一大背景下,社会在进步和发展,使得教学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在进行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时,应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不断变革和更新,创新教法,更新教学策略,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实效性,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进行健康成长。教师在开展初中阶段德育教学活动时,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学效果难以提升。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创新教法,更新教学策略,确保德育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进行全面成长。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应不断研究和探索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与兴趣,更新教学策略,找到适合的教学模式,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措施,促使德育工作能够发挥自身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创新教法,更新教学策略,可以融入一些学生的日常生活元素,激发学生探索德育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德育知识探索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进行全面发展。教师在新时期这一大背景下,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为学生构建适宜情境,创新教法,更新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德育知识学习中,受到品质熏陶,进而树立正确三观,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进行全面成长[1]。
二、拓宽教学渠道,构建德育教学的体系
在新时期这一大背景下,教师开展初中阶段德育教学活动,仅仅依靠自身一个人,很难真正的落实和开展德育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拓宽教学渠道,构建德育教学的体系,联合社会与家长共同开展德育教育,形成三方教育,为学生构建良好积极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开展有效的德育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形成健全人格。教师在开展初中阶段的德育教学活动时,拓宽教学渠道,构建德育教学的体系,联合社会与家长,能够更好地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使学生融入到德育知识探索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质,形成健全人格[2]。
三、挖掘新素材,引入社会热点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的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等内容受到了忽视,未能开展真正对于教育。面对这一情况,在新时期这一背景下,初中教师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应挖掘新素材,引入社会热点,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德育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到德育知识探索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形成健全人格,进行全面成长。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形式主义经常出现,很难开展真正的德育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压抑和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应抓住时代热点,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内容,作为德育教学的素材,注入新内容,使德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活力,进而推动德育教育的开展。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结合时代脉搏,引入热点话题,以社会热点为案例,探索德育内容,能够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挖掘新素材,引入社会热点,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德育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进行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电影、电视片段,带领学生探索德育内容。如:《悲伤逆流成河》这一电影,就是反映校园暴力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电影,通过电影进行德育知识的探索,使学生受到一定的积极影响,形成正确三观,进行健康成长[3]。
四、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实践推动内化
德育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能够开展高质量的课堂活动,而是为了提升初中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而实现德育内化。因此,可以说德育内化才是对于教育的目标。但根据现阶段的教学情况看,德育教学活动只是浮于表面,甚至出现了本末倒置,外烁内空的现象。面对这一情况,在新时期背景下,初中教师开展德育活动,应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实践,推动内化,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提升,开展有效的德育知识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形成健全人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收获幸福感和成就感,推动德育知识的内化,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强化自身的行为和思想,形成良好的品质,进行健康全面成长[4]。
五、总结
德育教育活动,是教学获得的关键与基础。同时,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一项内容。教师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影响到初中生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策略,拓宽教学渠道,激发学生探索德育知识的热情,为学生构建良好、健康的德育环境,不断的融入社会热点,挖掘新教材,使德育活动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联系,不断的提升德育水平,将德育教育列为重点的教学内容,进而推动学生综合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穆晓敏.浅谈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创新管理[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9):15-15.
[2]柳兴民,柳士恭.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03-105.
[3]董向梅.浅谈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4):53-54.
[4]杨惠兰.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153-153.
作者简介:刘常国(1972.9.30)男,1993.7月参加工作,现新泰市岳家庄乡中心学校任教,汉族,专科,中学一级教师,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研究方向是中学语文教育和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