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制图课程优化分析

2020-10-21 03:50何潇鑫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课程优化高职院校

何潇鑫

摘 要:建筑工程制图作为高职院校土建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其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教学难度。本文将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寻找课程优化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促进该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制图 课程优化 教学成效提升

引言

建筑工程制图是高职院校土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其今后从事对口行业工作的必备技能。建筑制图基本规格及技能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图纸绘制能力,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及审美能力,也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一、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现状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虽然属于专业基础课,但是它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首先,建筑图纸的绘制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分析能力。其次,该课程会通过分析讲解各种建筑工程施工图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制图需要遵循的国家标准及注意事项,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新研究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调动学生学习建筑工程制图的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1]

二、建筑工程制图课程优化措施

1.提高教师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古往今来,教师都在教育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所谓名师出高徒,意味着教师团队的水平与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息息相关。教师若要提升教学成效,就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状态,不断提升自我,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总结教学经验,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创新改革,持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院校也应组织教师参与进修培训,进行学术交流,以此提高教师团队整体教学水平。[2]

2.将先进信息科技融入教学课堂中

建筑工程制图作为土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已经纳入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多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借助各种教学模型以及挂图等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此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看到立体模型,却不能观察其动态变化过程,缺乏灵活性。此外,教师也会通过使用制图工具现场演示制图过程及具体步骤的方式教授学生如何绘制设计图,此方法的优势在于循序渐进,实时互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成效较佳。当时此方法存在教学进程较慢的缺点,高职院校教学课堂课时有限,教师教学进程慢,便不能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制图课程应该将先进信息科技融入教学课堂中,比如运用线上教学平台以及现代化多媒体投影技术,来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提前录制成微课,并将微课视频传送给学生,让学生进在课前抽取时间在线上自主学习,而课堂上则就学生提出的难点问题进行着重讲解,提升教学效率。而现代化投影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将建筑工程设计图转变为立体形式呈现给学生,还可以进行动态演示,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塑造空间立体感。此外,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学课堂相融合,教师通常会在课前制作教学课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约教学成本及教学时间的作用。若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反复演示播放,帮助学生细化理解,直至完全掌握,有助于提升教学成效。

3.营造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理解

学生的空间立体感是学习建筑工程制图课程的必备技能,同样也是该课程的教学难点,营造教学情境是此难题的有效突破口。比如在讲解制作三面投影图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结构,将教室的六个面运用其中,让学生将书面抽象知识与实物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各种建筑物,为学生营造真实教学环境,并进行现场知识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全面掌握教学重点及难点。

4.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作为一门实用型课程,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必须在课下多绘制、勤练习,才能将从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吸收内化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该课程较为复杂抽象,学生缺乏主动实践操作的动力,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将学习重点设置为完整的项目,并在进行知识讲解后将学生随机划分为多个小组,把项目作为任务下发给各个学习小组,让小组自行分配,制定项目开展计划、自行搜集相关资料,组内配合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导,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实践动手、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5.优化课程考核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制图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它们的比例分别为3、3、4。此种考核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即平时成绩占据比重较少,不能调动学生日常教学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存在只要期中期末书面考试发挥良好,就能通过课程考核的侥幸心理。但是建筑工程制图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较高要求,若沿用传统考核方式及比重,不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院校可以对课程考核模式加以调整,比如增加平时成绩权重,并改变传统点名签到、提问确定平时成绩得分的模式,将上文提及的小组协作完成项目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考核得分,综合项目的难易程度、学生的个人参与度进行成绩的计算,而平时成绩总分则按本学期学生参与项目的累计分数及课堂签到情况综合得出。此种考核模式能夠起到加强学生实操作践能力的作用,克服传统考核模式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新花,任家骏.高职建筑类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J].机械管理开发,2017(04):24-25.

[2]牟明.关于高职“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8(21):170-171.

猜你喜欢
课程优化高职院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工艺与设备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英国高校留学生预科课程的思考与启示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置的质性研究
《旅游策划实务》课程优化教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