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摘 要:语文是初中的基础学科,作为主科科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把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阐述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和具体要求,提出有效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能力 培养路径
引言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主要思考的问题。教师要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一、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和具体要求
1.以问题为主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导学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重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根据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自己的思维。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问题设置过程中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能力调整教学计划,承认学生之间的差距,但是要正确看待这种差距,把教学重点放到如何缩小这种差距上,要做到一视同仁,挖掘学生的潜能,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鼓励学生。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将阅读内容分层,理清文章结构,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2]
2.培养语文综合思维
語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思维。针对初中生阅历少,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摆脱传统教育制度的束缚,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丰富课堂活动,不应将语文教学定性为书本教学,要脱离书本,利用互联网查阅更多的学习资料,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技巧教学,而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者典故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筛选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3]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
1.注重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同理科科目有一定相似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调动各个感官感受语文知识,掌握基本的学习技巧,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更正自己的三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判断学生是否理解语文知识,通过合理设问帮助学生理清逻辑,整理语文内容。如在《愚公移山》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开始就开门见山批判愚公这种行为,要让学生跟着情景思考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并客观评价这种行为。在评价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以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并通过文中人物对愚公的态度分析这种行为。试着翻译“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并分析愚公移山精神对当代学生学习的影响,鼓励学生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少走弯路。
2.提高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以直观的方式是很难理解的,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能力。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理解知识,掌握学习技巧。如在《春望》这篇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直译法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要给学生讲述其时代背景,作者的基本情况,通过形象化方法联想诗句中的故事情节,深入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的深刻内涵,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背影》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写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背影,借助各种描写手法描写,然后再深入课文中,了解作者父亲背影的特殊感情。[4]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必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写作方面入手。如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教学中,从文中找到描写母亲“勤劳”的语句,总结母亲的品格以及作者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写自己的母亲,通过与母亲发生的某些小事突出母亲某些方面的品格。如在《桃花源记》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阅读文章内容,对人们理想的桃园生活进行概括,可根据文章中的内容拓展文章内容,如桃花源中人们的日常生活,若官兵找到了这片土地,都对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有什么影响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能够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提高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
4.专题化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开展专题化教育,将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划出重点内容。可借助微课教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能力。如《小石潭记》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积累文章中的重点词,借助古汉语字典查阅这些词,在理解这些词的基础上翻译整篇文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文章写作背景作为一个模块、字词为一个模块、句子分析为一个模块,实施专题化教育,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构建与完善知识框架。
结语
初中语文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落实素质教育,要基于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逻辑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形象化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专题化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建立知识框架,完善自己的逻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函璇.现行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明代文学作品比较[J].北方文学旬刊,2017(5):237.
[2]付永久.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当堂训练的运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4):243.
[3]聂小军.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8(10):102-103.
[4]姜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