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酪
摘 要:谈到数学学习,许多学生倍感枯燥乏味,家长更是手足无措。数学课堂气氛不活跃,也是让许多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原本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呢?近几年,笔者发现,有一门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课下也愿意主动去交流和分享。那就是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截至目前,我校已编写两套校本教材,一本介绍家乡风土人情,名为 《我爱家乡 美丽的叶赫》 ;一本纳兰性德诗词赏析,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好评。我校所处地区文化底蕴丰厚,民族特色鲜明,因此发挥校本课程育人功能,给初中数学课堂带来新变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 数学自信 数学教学
一、挖掘素材,在情境导入上苦下功夫
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相比,新时期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所以情景导入尤为重要。我们常说“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情境导入的过程中,就更应该注意素材的挖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始,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
我校一位从教近30年的教师在讲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知识点时,就结合了“转山湖水库”自行编制了一个小问题(转山湖水库位于叶赫镇),学生听到后,立刻活跃起来,积极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这时,教师开始讲解,整节课可以说是自然流畅,气氛活跃。之后教师开始规范数学语言的运用,学生也牢牢记住了这一知识点。
受这位老师的启发,看到我校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热情极高,笔者也开始了一些教学尝试。经过一番钻研后,笔者发现,其为数学课程的讲解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如:满族传统游戏之一的“歘(chuǎ)嘎拉哈”是同学们熟知的。在 “歘嘎拉哈”的过程中,“嘎拉哈”的下落过程轨迹可以近似地看成抛物线。学习二次函数之初,许多学生都觉得抽象,难以理解。单调的扮演作图,已让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倍感压力,谈到实际运用更是连连摇头。经过这样的联想,“抛物线”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有了这样的第一印象,后续的学习就容易得多了;满族传统游戏之一的翻花绳,课间休息或活动课上,都有许多孩子在玩。把翻花绳的图片一一整理出来,在学生学习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呈现,由学生自己判断它们的类型,学生在感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的同时,也掌握好了这一知识点;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冰猴,每到冬天,随处可见。无论是在叶赫一年一度的冰嬉节上,还是街头巷尾、广场之中,大人和孩子都会打上一阵子“冰猴”。初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教师若能抓住机会设问,鞭杆与地面成多少度角,冰猴转得快?冰猴在什么样的冰面上,转的时间长?学生或是课下讨论,或是寻求物理老师的帮助,增强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无形之中,也锻炼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综合性的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许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苦下功夫挖掘素材,孩子们的表现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二、迎难而上,培养农村学生数学自信
我们的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日后走向社会时,却和城市的孩子有着同样激烈的竞争。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仅仅是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还是要更深入细致。正所谓“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在做测试题时,教师也要根据班级同学的现状有意识地适当增加难度或找出一些较复杂的题型,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迎难而上的精神。让课堂上有学会知识的轻松愉快,亦有合作探究的分秒必争;有学习知识的欢声笑语,亦有独自思考的些许沉默。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他们正确地面对挫折与失败[1]。每天进步一点点,每个知识点掌握的深一点,日后学生才会有能力处理综合性的问题。学生拥有数学自信,并逐步拥有学习自信,进而拥有人生自信。
三、锤炼品格,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满族先民在创立清朝、巩固政权、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畏强暴,前赴后继,抵抗压迫,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2]。身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更要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紧紧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品格的锤炼。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善于适时补充知识点背后有关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先生出国访问,飞机上快速计算完全立方数的立方根,外国友人倍感惊讶,先生直到晚年仍奋斗在讲学一线;面对初回国时的困境,苏步青说“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浓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精神更要代代传承。
四、感悟
近年来,我校结合校情提出了“和合教育”,“给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在课前导入上,苦下功夫挖掘素材,才会让课堂活跃起来;依托小镇文化底蕴,注重学生品格的熏染,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校本课程引发了我们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给课堂带来了新的变化,我也将不断探索新思路,为实现我校“由和致合,因和而胜”的办学追求而努力;立足岗位实际,不斷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培养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马岚英.增强自信体验成功——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6(05):64.
[2]顾明远.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