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虹霞
摘 要:化学是一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科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产生动手进行实验的“冲动”,以实验来不断验证自己的假设。作为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本文从学生的主动性入手,主要依据“融入幽默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氛围”“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加强学生积极性”“适时设计学生实验,做好实验教学的指导工作”三个方面讨论了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教学 学生主动性
在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纷纷开始迎合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试图从课堂入手来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宜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的课堂,但不少教师忽视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即使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符合当前课改的要求,但仍然不能吸引学生投入教学活动中。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上产生探究化学现象、了解实验原理的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主动性呢?[1]
一、融入幽默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氛围
幽默的教学语言是打造令学生舒适的课堂的主要影响因素,相比刻板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喜欢在课上以适当的开玩笑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良好课堂氛围的建设作为教学的首要内容,在课上利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或客观而委婉地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采取令学生动容的形式表扬学生的学习效果。[2]
例如,有些学生在写电解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时会忘记写反应条件“水解”,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效果,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生活中的常识。教师:“如果氯化钠和水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发生反应,那么在炒菜时加盐是不是都会产生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呢?”学生听完之后哄堂大笑。这种幽默风趣的语言一方面指出了学生在写化学方程式时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联系,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加强学生积极性
高中化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化学实验原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可以依据多媒体技术来全面了解化学知识,教师也可以依据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实验过程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为之后实验演示奠定一定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电能”时,学生需要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为了直观地凸显出原电池中电子的转移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在课上播放一段土豆发电的短片,以引起学生学习本节课涉及的重要理论依据的兴趣。其次,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确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同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的回顾,让学生明确在Cu、Zn在稀硫酸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铜片上气体的产生是氢气,而氢气是如何产生的。再次,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直观的电子移动的动画,让学生能够在观看的过程中分析電子之所以产生规律性的移动的原因。这主要是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适时设计学生实验,做好实验教学的指导工作
实验是学生接触化学和学习化学的主要途径,也可以说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于单纯的化学理论知识并不感兴趣,对于亲自动手操作、动手感知等更感兴趣,同时新时代背景下的化学教学强调学生在课上的自主实验,而由于学生理论知识的丰富度、动手的实践能力等的限制,使得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实验。具体来讲,教师既要给予学生自主实验的机会和时间,也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保证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时,为了加强学生对乙醇和乙酸的认识,更好地区分二者的性质与特点,具体的授课可以设计适当的学生实验。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关实验材料,课上直接带领学生前往实验室,在实验室进行安全事项及实验注意事项的讲解之后,可以适当渗透本节课需要学习的乙醇和乙酸,但是不为学生的实验指定实验目标。学生需要在小组内根据教师的引导与教材中的内容选取实验,明确好实验步骤并严格按照步骤来进行操作。最后,教师可以将各小组的实验目的及实验步骤告知学生,让学生能够全方位了解本课涉及的知识,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教师分析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依据符合学生认知的幽默的语言来创设令人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知,最后结合学生实验的设计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参考文献
[1]康福家,林益辉.培养高中学生学习化学主动性的课堂策略[J].学周刊,2019(07):63.
[2]耿正.独立思考自我探究提高发展——浅析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学周刊,2017(3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