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安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小学生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体育课程要发挥其优势,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教学计划,实现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也比较差。本文就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体育 应用探究
引言
体育教育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综合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近年来,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层出不穷,如教学目标一致、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评教模式单一等,阻碍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特征,恢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制定分层教学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1]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一致
目前来看,部分体育教师没有综合分析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教学目标比较统一。受学生先天因素以及后天运动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这种差异,使体育教学模式更具有针对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制定分层教学计划,对于体育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体育活动难度较大,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强的学生来说,体育活动过于简单,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长期下去,会使体育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产生挫败感。[2]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过于注重自身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强制学生做体育运动,未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一味按照课程标准教学,未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未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容易使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错误的认知,不利于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体育思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也成为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绊脚石。[3]
3.评教模式单一
目前来看,部分小学体育评教模式比较单一,部分学校以学生的体育成绩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这种评价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公平性,对于体育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评价模式不科学,容易增强学生的挫败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这种单一的评教模式也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也产生不良影响。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育运动能力,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制定分層教学目标,要体现分层的特征,不能制订统一的训练标准,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与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高、低、中三个层次,面向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也要体现层次性。对于低层学生来说,要注重基础教学,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教学活动也要简单,逐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运动基础。如长跑训练,锻炼学生的耐性,也可借助体育热身运动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教师要纠正学生的动作,保证动作规范,避免造成肌肉拉伤。对于中层学生来说,要注重学生体育技巧的锻炼,保证学生动作规范,积累更多的经验。同时还要巩固基础知识,适当加大运动强度,充分锻炼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对于高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做拓展训练,培养体育特长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某一方面的专长。如在基本体操教学中,对于低层次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队列对队形相关内容教学,要求学生能按照指令向右、左转,走向后转走,行进间列队、并队走等。对于中层次学生训练以广播体操为主,要求规范学生的体操动作。对于高层次学生教学应该适当加大难度,可选择轻机械操,如棍棒操,全面提高学生的体操能力。
2.恢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明确学生采取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恢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分层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育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把重心放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上,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在分层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整个教学活动的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调整。在分层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运动需求,动作规范性和耐性,合理分层。如在小球类相关内容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球类活动,小足球、小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教师要给学生讲解这些球类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的技术,待学生掌握相关的技术后组织学生竞赛,比如在乒乓球竞赛中,选择两个实力相当的学生成为一组进行训练,以竞赛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优化评教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学校要进一步优化评教模式,不能仅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要鼓励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多种评教方式共存,教师也能更加客观的总结自身的教学工作,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此外,教师在评价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客观。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提升学生的信心,如在对低层次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考察其理论知识掌握能力,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客观评价。对于中层次的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主要评价学生的动作规范性,要求学生掌握运动要领,规范自身的动作,提高运动安全性。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综合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运动能力。如在武术能力评价过程中,对于低、中、高层次的学生,要分别评价其步型、基本功串联、少年拳动作规范性。此外,学校还要完善激励机制,表彰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并完善分层教学计划,恢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重心放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上,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加广.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5(11):46-47.
[2]周金财.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8,3(20):112-113.
[3]沈绚丽.试论分层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8,11(2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