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10-21 02:48李根忠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证券应用型

李根忠

(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应用型高校介于职业技术学院和一般研究性高校之间,是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到2016年年末全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70万人,在这个庞大的数据背后由于高校人才培养与现实市场出现了脱节,所以出现了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与市场供给之间出现了失衡问题。因此,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以外的实践技能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今后“证券投资学”课程必须以“从业”为导向充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转化。

一、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上过度追求学生参加证券投资实践。“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基础知识、技术分析以及投资组合风险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应用型高校基于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考虑,使得“证券投资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趋向于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证券投资实践。具体表现为,在课余时间老师组织学生参加多样性的模拟炒股比赛,有的甚至在大一期间的学生就鼓励参与股票模拟实践,表面上看是在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引导。其原因是在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系统专业知识的时候进行该实战操作,不仅不能对投资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反而增加了学生投资股票或其他金融产品的风险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证券投资能力。而且,金融产品投资的盈亏都具有偶然性,而偶然性的成功或失败与个人的投资能力毫无关系。因此,当学生在没有掌握系统金融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模拟交易,偶然性带来的大盈大亏会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导致实践教学适得其反。

其次是教学课时安排上不合理,过于重视实践教学。例如:我院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共计48个课时,理论授课和课内实验各占24个课时。但是,相同的学生又被安排了“证券模拟交易集中实训”课程,共计24个课时,这就造成了课程过于类似,打消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但是要避免重复开课。

(2)教学内容过于僵化。首先,由于应用型高校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运用,其“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则侧重于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策略三大模块的知识点,而对于证券投资风险控制管理的知识点没有太多设置专门的章节或足够的课时安排,整个教学内容呈现出重应用轻理论的特征。导致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的原因多数是因为任课教师在选教材时候没有进行合理科学地处理。比如:由桂荷发和吕江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虽然该教材已经被纳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配套教材系列,但是,教材内容大多是围绕证券基础知识以及证券投资理论等内容展开讲解,而对于证券投资风险防范控制就没有涉及太多。证券投资在获得收益的同时风险一定会存在,如果不懂得如何有效地进行证券投资风险防范,那么该投资就是失败的。因此,证券投资中的风险防范知识点讲解必不可少。虽然应用型高校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论在实践中应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用型高校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授课内容就可以偏重投资理论而无风险防范理论。因此,应用型高校的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材应该降低对教材的过于依赖度。

其次,虽然“证券投资学”课程主要是以围绕证券投资为核心内容讲解,但是内容太过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对象也越来越多,不能仅仅局限于证券投资,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加入新的元素以达到课堂内容与时俱进的效果。同时,要建立一个投资收益分析体系,让学生通过这个评价体系能够判断哪种证券值得投资以及投资多少资本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应用型高校教学的要求。

(3)教学目标与现实脱节。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设立目的是让学生把证券投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初衷。但是,并不代表只要学生掌握了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其实际的证券投资能力就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这个逻辑思维显然与实践不相符。其原因是因为影响证券收益的因素很多,除了个人的投资能力外,宏观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修完“证券投资学”课程就能提升证券投资能力的说法是与实践不相符。

2.学生能力培养与学生听课方面的背离

(1)学生能力培养过于“一刀切”。“证券投资学”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所占的地位不同,有的是核心课,有的是专业选修课,还有的是专业限选课。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也不一样。比如,该课程当中的“宏观经济分析”章节对于投资学专业和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上过“宏观经济学”课程,所以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就非常容易。而财务管理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对“上市企业财务分析”章节理解就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容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搞“一刀切”模式,不同专业的学生就应该选择不同的讲授方法。不然就会造成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根本不听讲,达不到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

(2)学生听课不能“始终如一”。“证券投资学”作为金融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投资挣钱的一种途径。因此,会给学生带来一种错误的理解。其理解就是证券投资可以在短时间内让自己挣到钱。但是,随着授课时间的推移,当学生参与了证券模拟交易或进行股票实盘交易时,发现从事证券投资不但没有挣到钱,反而让自己亏了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由一开始的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状态转变为上课不专心听课,一门心事专注于自己投资的股票行情变化、或玩手机等一些不利于开展教学的状态。结果就形成了学生能力培养与学生听课方面相背离的尴尬局面。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应以“从业”为导向突出教学重点

1.如何理解“从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证券投资学”以“从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指将该课程设计目标定位成证券从业,引导学生以将来“从业”的要求来学习该课程知识,并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模拟实训中提升自身的证券投资能力。作为应用型高校是以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紧紧围绕其培养目标展开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从业”目的为导向进行学习“证券投资学”课程知识,并通过证券交易模拟实训不断提升个人的证券投资能力。但是,从事证券投资的同时风险并存,是一个复杂的投资过程。并不是说做几次模拟交易就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需要相关的证券理论知识作为补充。

在教材选择方面,市面上有很多教材过于偏重理论,这类教材内容一般会显得空洞化、抽象化,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非常有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难以理解。作为应用型高校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应用型较强的教材。而且,不同的专业根据课程内容应该安排不同的教学课时,做到因材施教,突出教学重点。例如:投资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宏观经济分析章节就可以减少课时安排,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财务分析章节同样可以减少该章节所占课时的比例。

以“从业”为导向的教学与传统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正确引导学生不应该以短期投资获益为目的,而是要以长期性、实践性作为学习的指导思想,扎扎实实地掌握好证券投资学的系统性知识,为今后的从业做准备。以“从业”为目的的引导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质量。

2.以“从业”导向式教学有利于教学突出重点

以 “从业”导向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可以为整个“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起到“指南针”作用,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不同的课程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课时。证券投资工具中包含股票、债券、基金以及金融衍生品四类有价证券。其中股票较其它投资工具而言是学生在毕业之后最有可能从业或投资的对象,因此“证券投资学”的讲授重点放在股票投资上。如果学生掌握了股票投资的基础知识及投资技能,在今后进行基金投资时也会变得非常容易。其原因是因为基金是一种信托关系,投资者购买股票基金其实就是投资者把资金交给基金管理人代为投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是一种间接的投资方式。其投资原理与股票大致是一致的。而金融衍生产品是在股票、债券等基础证券上派生出来的新的金融产品,不仅在投资风险上要比股票、债券、基金高很多,而且也会需要较多投资成本。正因如此,学生在将来投资该产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从实际应用出发只要把股票内容讲透就可以,至于金融衍生品类投资工具只要告诉学生其概述及交易原理即可。

分析股票一般从两个方面去分析,第一是基本面分析,包括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第二是技术分析,包括K线理论、形态理论及道氏理论等。通过基本面分析,学生可以利用一些相关数据对公司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以此来判断该公司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该公司的股票是否值得投资,进而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虽然说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股票价格,但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除了教材中写的那些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事件驱动”。作为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在讲授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看新闻或阅读诸如 《光明日报》这一类权威报纸,从阅读中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从业”为导向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1.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相结合

为了强化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的链接,应用型高校应该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的各种证券知识竞赛,使课堂知识可以得到及时应用。同时,应用型高校的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和组织学生设立专业社团,比如:证券投资协会,使学生即使是跨班级也可以进行证券知识的交流。通过专业社团活动以及证券类知识竞赛不仅能够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加强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组织学生进入实习基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亲身体会证券投资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借助QQ、微信等社交软件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搭建 “课外延伸”学习交流平台。该交流平台就像学习中的“双刃剑”,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向任课教师咨询,而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该交流平台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还可以借助交流平台就某一话题引导大家展开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优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有效手段,如果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那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证券投资学”课程应该避免填鸭式教学,否则学生听起来会感觉上课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证券投资能力几乎是没有意义。但是,巧妙的使用案例教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之处。通过一个案例教师可以把PPT上的某个概念或理论从抽象化变得具体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到达课堂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股票投资风险的时候,任课教师可以引入2019年5月份因茅台原董事长聂永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事件对茅台股票价格带来的动荡作为案例教学。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可以还原出2019年1月至5月初茅台股票被中国股民一路看好并疯狂买入,甚至出现了几次涨停板,进入5月份中旬后开始出现了连续的茅台股价大跌情况。通过这个案例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股票投资跟风买入的风险以及“事件驱动”对股价影响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比股票价格和内在价值的差异性,使学生加强投资风险防范的意识和方法。

图1 《证券投资学》课程案例教学流程

案例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如图1所示,从案例收集、案例筛选、案例加工到案例讲授环节,需要任课教师大量的翻译资料、查找数据以及案例积累,并及时更新案例,做到与时并进。因此,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任课教师要想实施案例教学,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密切关注证券市场的发展动态,并提取最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作为代表性案例。其次,要广泛阅读证券类书籍从中获取经典案例。在案例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合理地组织教学,加强教学管理的同时增加提问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案例教学与讨论式教学有效的结合。

3.推进教学方法“创新”

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理论讲解还远远不能够满足这一培养目标的需要。应该推行专任教师和校外专家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特别是聘请一些有多年从事证券行业经验的 “从业”人员走进“证券投资学”课堂,以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分享证券投资的经验。与专任教师相比,“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讲授的内容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同时,作为“证券投资学”的任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互联网功能观看新股上市现场直播或进行在线股票模拟交易。例如:下载一个“同花顺”股票模拟交易软件,不仅可以让学生实时观察股票市场行情、个股K线以及大盘走势等,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软件中的“20万”元虚拟资本进行实时交易,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投资感觉。

4.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从业经验。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与科研型高校的课程不同,由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因此对于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素质要求也不一样。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实战经验也是必不可少。

正因为如此,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越来越被一些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高度重视。积极培养 “双师型”教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第一,学校方面应该积极组织“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任课教师经常“走出去”增加与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的交流机会,并鼓励教师去证券公司脱岗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二,作为“证券投资学”任课教师自身应该进一步通过不断学习强化专业知识,提高科研水平。只有两者齐头并进才能使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呈现出整合化“一”,而不是目前所强调的“双”。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证券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东方证券
东方证券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浅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证券营业部上榜统计
证券营业部上榜统计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