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体军,胡容,许雪梅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仙桃 433000)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类型[1-2]。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在骨质疏松病理基础上,由低能量创伤所致[3]。其容易导致下肢畸形,影响患肢活动,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对家庭、社会亦造成极大危害[4]。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具有稳定性好、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PFNA内固定术未能直接纠正骨质疏松状态,不能有效减少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的骨折再发生率[5-6]。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降低骨折再发生率,是骨科临床关注的焦点之一。针灸疗法具有疏经通络、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功效,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等方面取得良好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7-8]。因此,本研究采用温针灸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观察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网膜素-1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学》[9]制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断标准。①患侧髋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②经X线、CT或MR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③骨密度检查股骨颈T值≤-2.5SD。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制定肾虚血瘀证的辨证标准。主症为患部疼痛、肿胀,步履艰难;次症为腰膝酸软、耳鸣,舌淡黯或有紫斑,脉沉涩。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上述中医辨证标准;③年龄20~75岁;④住院接受PFNA内固定术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陈旧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者;②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者;③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者。
①主动提出退出试验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③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④依从性差,未遵医嘱而使用其他药物、疗法者。
行PFNA内固定术。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中全麻后,取仰卧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骨折端。自大转子尖向近端作5 cm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筋膜及阔筋膜,钝性分离肌纤维,以确认大粗隆顶点;进针点为粗隆顶点,向股骨髓腔开口,钻入导针,软钻扩髓后,选择合适的 PFNA主钉插入髓腔,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按照螺旋刀片位置调整主钉深度及位置,直至螺旋刀片可位于股骨颈中下 1/3;后采用抗螺旋锁定,并在瞄准器引导下锁定螺钉,拧入尾帽;确认无误后,冲洗并逐层缝合伤口。术后常规预防感染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
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起予温针灸治疗。取关元、血海(双侧)、居髎(患侧)穴。患者先仰卧位,暴露关元、血海穴局部皮肤;医者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关元、血海,均直刺,进针15~20 mm,关元采用捻转补法20~30 s,血海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20~30 s,得气后留针20 min。留针期间,将直径10 mm、长度15 mm的小艾段置于关元和血海穴针柄上,从下端点燃小艾段,并于针与皮肤之间放置一厚硬纸板,以防烫伤。待关元、血海温针灸结束后,患者再调整至侧卧位,暴露患侧居髎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用 0.30 mm×7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居髎,直刺 40~50 mm,行捻转泻法20~30 s,留针时间及放置的艾段与关元、血海相同。每日针灸1次,周末休息,每周5次,连续治疗3个月。
3.1.1 骨折愈合时间
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标准为骨折局部无压痛、叩击痛,无异常活动,X线摄片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接触外固定后上肢平举1 kg重物超过1 min,下肢可连续步行3 min,且超过30步,持续观察两周骨折处未变形[11]。
3.1.2 髋关节功能评分
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arris评分,以评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好[12]。
3.1.3 疼痛程度评分
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以评估患者疼痛程度。VAS得分为0~10,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症状越严重[13]。
3.1.4 骨密度监测
于治疗前后采用Hologic骨密度仪测定患者健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值。
3.1.5 骨折再发生率
术后随访 1年,统计两组患者对侧转子间再发骨折的例数。
3.1.6 血清RANKL、网膜素-1水平
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1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 RANKL、网膜素-1水平。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由表 2可知,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s,周)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s,周)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骨折愈合时间对照组 38 11.11±2.71观察组 38 8.82±2.321)
3.3.2 两组治疗前后Harris及VAS评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rris及VAS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rris及V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images/BZ_101_1759_2876_1871_2924.png VAS对照组 38 治疗前 20.68±3.28 7.52±0.95治疗后 74.11±6.271) 2.97±0.621)观察组 38 治疗前 20.32±3.03 7.29±0.78治疗后 84.21±6.851)2) 1.64±0.791)2)
两组患者治疗前Harris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Harris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3.3 两组治疗前后健侧股骨颈骨密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健侧股骨颈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健侧股骨颈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健侧股骨颈骨密度比较(±s,g/cm2)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健侧股骨颈骨密度比较(±s,g/cm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健侧股骨颈骨密度对照组 38 治疗前 0.49±0.06治疗后 0.51±0.04观察组 38 治疗前 0.50±0.06治疗后 0.62±0.071)2)
3.3.4 两组骨折再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骨折再发生率为 10.5%(4/38),观察组骨折再发生率为 0.00%(0/38),观察组骨折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3.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RANKL、网膜素-1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RANKL、网膜素-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RANKL水平降低(P<0.05),血清网膜素-1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RANKL、网膜素-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RANKL、网膜素-1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RANKL、网膜素-1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images/BZ_102_643_2305_736_2353.pngimages/BZ_102_755_2305_849_2353.png()images/BZ_102_911_2305_1192_2353.png对照组 38 治疗前 11.91±2.33 36.01±3.28治疗后 11.18±2.44 39.04±2.831)观察组 38 治疗前 12.34±2.17 35.71±3.19治疗后 7.55±1.351)2) 49.34±3.201)2)
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中医学“骨痿”“骨痹”等范畴,其病位在骨,以肾精亏虚为基本病机[14]。老年人多发本病,其肾虚于内,精少髓减,骨筋衰弱,骨骼失濡;此时跌倒损伤或稍加外力,易致骨折,机体筋肌脉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使气滞血瘀、脏腑功能失调[15]。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为本,以血瘀为标。治疗当补肾益精,兼顾活血化瘀,以标本兼顾。
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有机结合的一种针灸治疗方式,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固本培元、调和阴阳之效[16]。本研究中取关元、血海(双侧)、居髎(患侧)为温针灸穴。关元属任脉,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是人之根元,为下焦元阳、元阴关藏出入之所,有培补元气、益肾固本之效;血海属足太阴脾经,善治各种血症,养血活血,通补兼顾;居髎是足少阳胆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居于髋部凹陷处,为邻近取穴,有舒筋活络、通利关节、益肾强健、理气止痛之效。以上诸穴相配,共奏补肾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Harris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健侧股骨颈骨密度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观察组骨折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提示温针灸联合 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升健侧股骨颈骨密度,降低对侧转子间骨折再发生率,其疗效优于单用PFNA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直接致病原因一般包括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两类。前者多为外力直接作用于大转子;后者在临床较为常见,多为跌倒时转子部位所受到的向内、向前成角作用力[17]。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骨质疏松是其罪魁祸首。骨质疏松严重的老年人,有时仅需轻微外力甚至日常活动即可导致骨折发生。骨质疏松发生机制复杂,总体而言是由于机体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功能失衡,骨代谢紊乱,骨吸收远大于骨形成,骨净量逐渐丢失,致骨密度下降、骨质松脆,易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等脆性骨折[18]。
近年研究提示,RANKL、网膜素-1水平变化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预后有重要作用。RANKL来源于成骨细胞,是破骨细胞活化增殖必不可少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主要作用为破骨,通过与前体破骨细胞表面的RANK结合,激活核因子-κB诱导酶,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增强其活性,促进骨吸收[19]。临床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血清RANKL水平明显升高,术后经补肾活血汤治疗后,患者血清RANKL水平明显降低,生存质量亦明显好转[20]。网膜素-1是一种保护性脂肪细胞因子。网膜素-1不仅具有提高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还参与骨代谢调控。其可通过刺激骨保护素生成、抑制RANKL表达,来减少破骨细胞生成、抑制成骨细胞分化,以影响骨密度值及骨强度[21]。研究发现,绝经前女性患者的血清网膜素-1水平可作为骨密度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与骨性碱性磷酸酶呈负相关;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股骨颈、总髋关节骨密度、骨钙素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2]。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RANKL水平降低,血清网膜素-1水平升高;且观察组血清RANKL、网膜素-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温针灸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 RANKL水平,提升血清网膜素-1水平;温针灸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加快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提高健侧股骨颈骨密度,降低骨折再发生率,这可能与其调节患者血清RANKL、网膜素-1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