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年龄段”人群体育锻炼参与:现状、原因与对策

2020-10-21 02:3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参与率年龄段体育锻炼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江苏 南京 212300)

2013年20-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调查显示:不同年龄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随年龄的增长呈现“马鞍型”分布。李宁对我国三次群众体育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要改善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就必须要提高26-55岁人群的体育锻炼参与度,尤其是要大力提高36-45岁人群的体育参与水平,并认为改善这一年龄阶段群体的体育锻炼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重点与难点。贾婧媛、韩冬认为:中青年群体基于种种原因慢慢失去了最基本的健身机会,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中青年群体体质健康状况的下降,社会已经把愈来愈多的关注投入到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健康发展水平上,却忽略了中青年这个长期被诸多非健康因素包围的群体。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人口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促进老年人口体质健康、提升老年人口的生命质量于整个国家来说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也由此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由于青少年群体体质的普遍下降,近10年,围绕如何增强青少年群体体质健康的各项政策推行得有条不紊,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高度。然而,与老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政府除了通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锻炼的物质保障外,促进“中间年龄段”人群的体育锻炼问题实质并没有多大进展。本研究从“中间年龄段”人群体育锻炼参与的现状开始,从不同角度分析该现状产生的原因,并从3个不同层次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1、“中间年龄段”的解释与界定

1.1、关于青年和中年的年龄界定

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节,将青年界定为15-24岁;而世界卫生组织则将青年界定为14-44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是14-34岁。我国国家统计局将15-34岁的人纳入青年范畴;共青团章程则规定青年为14-28岁;青年联合会则界定为18-40岁。不同国家或组织都基于不同的需求和立足点进行界定。但总体上看,中学生被纳入青年范畴。

中年,按词释义,应该是人生的启程到结束的中点,我国2015年的人均寿命估计达75岁,中年人的标准点应该在37.5岁。按照青年联合会的年龄段划分,40岁以下是青年,而国家规定的为退休年龄60岁,中年人应该是40-60岁的国民。

1.2、什么是“中间年龄段”

从上面的材料分析来看,本研究使用“中间年龄段”,而不直接使用“中青年”这一概念”便不言自明。青年方面,中学生和大学生被直接纳入,而这部分人口一直作为体育人口进行相关统计的,所以,这部分人口并不是本文讨论的对象。中年方面,由于包含了50岁以上人群,而这一阶段人群的体育锻炼参与率相对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锻炼参与率逐渐增高。本研究要讨论的对象是参与率较低的“马鞍状”凹槽结构内的人群,因此,使用中青年这一概念范围太宽,并不能准确的地反映这一群体的显著特征。所以,使用“中间年龄段”这一概念,并将年龄界定在30-50岁之间,为的就是将该群体从大众中剥离出来,从而准确反映这一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现状。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30-50岁年龄群体的人数达4.59亿,占总人口34.49%。可见,促进这一庞大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对于整个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作用不容忽视。

2、体育锻炼的年龄分层现象

将体育锻炼的年龄分层划分为3个层别,分别是青少年与老年群体、处于中间的“过渡”群体以及“中间年龄段”群体。

2.1、青少年群体和老年群体的锻炼参与

之所以要把青少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归为同一个层别,主要原因是二者体育锻炼参与率都较其他层别高,且受到国家的关注与支持也高。

《体育与健康》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课时方面,2011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1-2年级每周4学时,3-6年级和7-9年级每周3学时,高中1-3年级每周2学时。此外,中小学生还有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参与率较其他年龄段高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近几十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普遍性下降,青少年体育锻炼问题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老年群体方面,除1996年群众体育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育锻炼参与率不高之外,近几次的调查结果则显示老年体育参与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老年群体锻炼参与情况相对较好,除个人层面原因以及该阶段群体相对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外,国家层面对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的促进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老年群体的锻炼热情持续增长,老年群体体育锻炼参与率逐年上升。同青少年群体一样,其锻炼参与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2.2、“过渡”年龄段群体的锻炼参与

所谓“过度”年龄段是指,随年龄的增加其体育锻炼参与率逐渐下降或者上升的这一年龄段群体。从实践调查可知,16-25岁这一年龄段人群的体育锻炼参与率相对较高,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参与率逐渐降低至低水平;年龄在55岁以上的群体中,其体育锻炼参与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甚至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单独把这两部分人群剥离出来放到一个层别,主要考虑到体育锻炼的参与年龄不容易准确的切割以及这两个群体参与率的变化有相似性这两个因素。对这两个群体的描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间年龄段”群体的基本情况。

2.3、“中间年龄段”群体的锻炼参与

(1)“中间年龄段”群体的锻炼参与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

“中间年龄段”群体是本文讨论的对象,相对于其他年龄段,该年龄段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率较其他各年龄段明显要低。从实践调查可知,这一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其中,尤以30-45岁最低。自1994年《全民建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促进。随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全民健身条例》,无一不是大大促进了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2015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群众体育政策的出台使得群众体育锻炼的参与环境等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体育锻炼的年龄结构呈“马鞍型”依然没有改变,在参加锻炼的人群中,青少年和中老年所占比例居多,中间年龄段的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率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2)“中间年龄段”群体的锻炼参与“不被关注”。

打开中国知网,设置“主题”模式,输入“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检索,相关文献有2296篇,换成“篇名”模式也有647篇之多;老年体育方面,“主题”模式下输入“老年体育”,检索到期刊文章2048篇,“篇名”模式下也有928篇。可见,随着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发生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推进,关于青少年体育锻炼问题和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的研究较为普遍,说明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各路学者对青少年和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十分关注。

理论上,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服务,所谓终身体育,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都在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解决好了青少年健康问题、解决好了学校体育问题似乎自然就解决了“中间年龄段”群体的锻炼参与问题。但是,终身体育仅仅只是学校体育的一个远大的理想,还远远没有实现。而且,个人的体育锻炼参与不仅受自身因素的影响,与个体所处的环境也有重要关系。学校是一个环境,进入社会又是另一个环境。所以,我们不能指望通过学校体育而一劳永逸。说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基础没错,但学校体育要实现成为群众体育的基础这一目标是有条件的。因此,绝不能忽视对“中间年龄段”群体体育锻炼参与的促进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3、不同视角下“中间年龄段”群体体育锻炼参与分析

3.1、从社会环境角度看

2013年20-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的调查中,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不足,这成为制约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首要因素,无时间锻炼而影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趋势并未改变。程云峰、苏国斌对我国城市不同年龄层次妇女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分析研究得出:在受时间影响上,中年组受时间影响较大,有56.34%,青年组认为没时间的人群占到71.25%。30-50岁的男性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阶段,是创业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压力最大的阶段。王岗对山西中型城市不同年龄群体体育锻炼状况的研究中,在选择“体育锻炼作为缓解生活压力”的手段时,30-40岁之间的群体中选探率最高,这与该群体所面对的社会地位、承担的工作强度有直接的关系。可见,该年龄段群体的社会生活压力是非常高的。参与体育锻炼更多的因素是缓解生活压力,而并非增进健康这一目的。整个社会环境对 “中间年龄段”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如同学校体育环境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而两者的效应恰恰相反。

3.2、从家庭情况角度看

人的一生中除极少数独身者和年老丧偶者外,60%-70%的生命之年都处于婚姻状态中,因此,婚姻生活如何就构成微观家庭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历次的群众体育调查结果都显示年龄与体育锻炼之间呈现U型关系,且已婚群体的体育锻炼显著地比未婚群体降低,说明了中国中青年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受到了“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双重挤压。“中间年龄段”尤其是30-40几岁的男性,面对的依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巨大生活压力。

一项针对各国公共主观阶层认同(表1所示)的调查显示(主观阶层认同一方面受个人自我感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国家政策和经济波动的影响,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国家的人民的生活状态。):我国认为自己是“中下层”和“下层”的比例要显著的比其他国家高。而这仅仅是其他国家28年前的数据。可见,中国广大群众的经济生活状态并不理想,生活压力还十分大。因此,广大“中间年龄段”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由于受到家庭生活的压力较大,致使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经常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表1 中国(2008年)与其他国家(1979年)公共主观阶层认同情况比较

3.3、从教育培养角度看

学校体育需要为终身体育服务,但没有能力主导个人人生不同阶段的体育锻炼参与。强调学校体育之于青少年学生时代以及今后不同人生阶段体育锻炼参与的作用不容置疑,但问题是,当前的学校体育的各种目标是否已经实现?答案是否定的。即使当前学校体育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还远远不够,学校体育自身包括整个教育系统也都有他难以克服的障碍。就拿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四大领域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来说,有哪一领域目标已经实现了或者即将实现?以”运动技能“领域目标为例,“前滚翻”从小学到大学“一滚到底”的现象由来已久。十几年体育技能的学习,最后“百无一会”的现象比比皆是。再者,就四大领域目标来说,体育课上实现的一切发展基本上是通过运动技能来实现的,运动技能学习应是实现其它三大目标的支撑点。也就是说,“运动技能”领域目标没有实现,再谈论其他领域目标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于再远一点的终身体育目标就更无从谈起。所以,总的说来,学校体育自身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得到克服,青少年没有得到学校体育理应给予他们的学习所得。走出学校这片沃土——足够的锻炼时间、良好的锻炼环境、全面的指导以及健康的氛围等,面对不一样的社会环境,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继续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从教育角度去分析“中间年龄段”群体体育锻炼参与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学校体育的目的目标没有很好地达成,还没有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4、从心理状态角度看

毕明、孙承毅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的调查表明,不同年龄的城市居民其主观幸福感体验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5岁以上群体指标值最高,18-34岁群体次之,而35-54岁群体最低。这无疑与三个群体不同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和担负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有重要关系,但同时主观幸福感也受心理影响较大。处于“中间年龄段”的群体尤其是30-50岁年龄段的这部分人口,人到中年,职业上客观上处于一种“劣势”,其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事实上,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压力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16-20岁人群的压力较高与学习压力可能有较大关系,而36-50岁这一阶段的压力高则是由多方因素综合影响下产生的。譬如这部分人群心理紧张度高,这对体育锻炼的参与是有较大影响的。首先,没有时间制定有规律的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体育锻炼不能坚持,锻炼的效果自然就不会很好,增进身体健康的目标可能也无法达成。其次,心理紧张度高不容易专注体育锻炼,在这种情况下,参与体育锻炼更多的是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如此,就不会有强烈的锻炼需求,对健康的增进也可能更多的是消遣娱乐,即使消遣娱乐通常也是伴随着对体质健康的促进,但终不如个人内在的体育锻炼需求所产生的功效。换句话说,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紧张状态不同,不同的心理紧张状态对体育锻炼参与有不同的影响,表现在“中间年龄段”群体的身上的影响就是降低了该年龄段群体体育锻炼参与的积极性,而这无疑使该年龄段群体体育锻炼参与率较低的情况雪上加霜。

4、结论

(1)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存在年龄分层现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育锻炼参与率存在明显差异,“中间年龄段”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率较其他年龄段明显低,其参与率长期处在低水平;

(2)“中间年龄段”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环境角度看,该年龄段群体的生活压力是非常高,没有时间参与;从家庭情况角度看,该年龄段群体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经济生活压力还十分大,无心坚持体育锻炼;从教育培养角度看,学校体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该群体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得到学校体育理应给予他们的学习所得;从心理状态角度看,心理紧张度高使得该年龄段群体不易于专注长期有规律的参与体育锻炼。

猜你喜欢
参与率年龄段体育锻炼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