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田径项目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田径项目素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之称,而短跑运动作为田径项目的组成部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备受关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除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短跑项目教学外,并且还在课外时间组建训练队,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并对高校学生的短跑技战术能力进行培养,虽然短跑运动项目外在表现形式较为简单,但是对短跑专项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和技术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专业的教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的制定训练方案。重复训练法是指体育教师在针对高校学生短跑技战术能力方面的训练时,要求学生对各个技战术动作进行重复练习,其目的是使学生较快的掌握住基本动作,并提高学生短跑的技术水平。短跑运动对学生的速度素质,下肢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等方面的素质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某某学校田径队短跑项目学生和短跑爱好者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实验的形式,检验重复训练法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效果,为该校短跑训练的开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对促进该校短跑训练效果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以体育运动学校20名田径队短跑项目学生和短跑爱好者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对短跑运动特点,重复训练法的内容和特点,重复训练法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以及重复训练法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效果等方面的文章进行搜集检索,借鉴前人对此方面研究的经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实验法。
①实验对象:体育运动学校20名田径队短跑项目学生和短跑爱好者;
②实验地点:校田径场;
③实验时间:8周(每周4次课,每次课90分钟);
④实验原则:保持实验前后各项测试项目要求完全相同;
⑤实验内容:训练前将20名学生按测试项目的成绩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0人,在通过相同时间,相同强度的训练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各项测试项目成绩进行对比,验证重复训练法在高校百米加速跑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⑥实验方法:30m、60m加速跑,50m行进间大跨步练习,50m行进间弓步走,快频跑台阶,50m快频小步跑,大力量杠铃训练,原地摆臂练习。
表1 第一周4节课训练方法如下(2-8周训练同第一周):
对照组采用传统形式(讲解示范法、间歇训练法)的训练方法。
实验目的:通过对实验组采用重复训练法训练和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形式(讲解示范法、间歇训练法)的训练方法的差异性训练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短跑成绩测试对比,验证重复训练法在高该校短跑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测试项目:30m跑、60m跑。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
(4)逻辑分析法。
对百米加速跑各部分要素结合搜集的文献资料和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5)访谈法。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些直接的问题无法通过论文或者报道得到最直接的结论,在这一方面内容上,对吉林体育学院专家、教授和教练员、体育运动学校田径队教练员们进行交流,向他们请教关于研究和百米短跑的相关问题,经过访谈、整理,总结出最适的指标。
通过重复训练技术动作,加强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在不断的训练强化中,促进运动员对相关技术动作主观上条件反射式的掌握,重复训练法是目前运动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法之一,对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升,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相比较于其他形式的训练方法,重复训练法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以较强的针对性较为显著,在重复的训练过程中,每一次都要求运动员以规范的标准完成技术动作,并以合理的间歇时间的控制,完成整体的训练行为。
将每一种训练手段,都在合理的训练负荷的控制范围内,对训练内容进行重复多次的训练。教师在对高校短跑专项学生的训练实际中,以学生和具体的训练实际为基础,针对性对重复训练法的具体形式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1)重复训练法对学生30m跑速度爆发力素质的影响。
表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30m跑的成绩统计表 (单位:s)
30m跑是对100m加速跑学生起跑后与加速跑衔接的速度素质衡量的有效指标之一,相同的距离学生完成的时间越短,越反映出短跑专项学生良好的起跑后加速跑衔接的速度素质能力,并且30m短距离跑,也是对短跑专项学生下肢爆发力和起跑反应时的检测。对两组短跑专项学生的30m跑成绩进行测试并统计得知,独立样本T检验P值为0.059,P>0.05,由此表明,训练前两组短跑专项学生的30m跑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换言之,两组短跑专项学生在训练前,速度素质和下肢爆发力素质能力相差不大,保证了训练测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有效性。训练后,对短跑专项学生的30m成绩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两组学生的成绩在统计学差异性的检验中P值为0.026,P<0.05,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综上分析得出结论,重复训练法在针对学生的百米加速跑速度爆发力训练的运用中,有利于学生起跑后与加速跑衔接的速度爆发力的有效提升,相比较于传统训练手段,更具有训练优势。
(2)重复训练法对学生60m加速跑素质的影响。
表3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60m跑的成绩统计表(单位:s)
短跑运动是一项速度特征较为显著的运动项目,保持高速度的跑动对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尤为重要。60m跑对100m专项学生的速度和耐力素质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可以作为的衡量短跑专项学生速度素质的指标。对训练前后两组短跑专项学生的60m跑成绩进行测试并统计得知,独立样本T检验P值为0.053,P>0.05,训练前两组短跑专项学生的60m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保证了训练测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有效性。训练后,对短跑专项学生的60m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通过重复训练法和传统形式的训练方法的差异性训练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升较大,并在统计学差异性的检验中,P<0.05,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综上分析得出结论,重复训练法在针对短跑专项学生百米加速跑训练的运用中,相比较于传统训练手段,更具有训练优势。
(3)重复训练法对学生加速跑爆发力素质的影响。
表4 实验前后两组短跑专项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统计表(单位:m)
下肢力量素质是短跑专项学生速度素质发挥的重要基础,立定跳远是衡量短跑专项学生下肢力量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短跑专项学生进行差别性的训练前后,分别对训练前后两组短跑专项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进行测试并统计得知,训练前两组短跑专项学生的立定跳远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有利于实验测试的科学性。训练后,两组学生的成绩通过T检验得出P值为0.023,P<0.05。通过重复训练法和传统形式的训练方法的差异性训练后,实验组学生成绩提升大,并在统计学差异性的检验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综上分析得出结论,重复训练法在针对短跑专项学生下肢力量素质训练的运用中,对提升短跑专项学生的下肢力量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起跑速度爆发力和起跑反应时的提高对学生的百米加速跑成绩提高至关重要。重复训练法在针对短跑专项学生起跑速度爆发力和起跑反映时训练的运用中,有利于加强短跑专项学生起跑时腿部肌肉爆发力的条件性反射能力,相比较于传统训练手段,更具有训练优势。短跑专项学生能否延续强有力的起跑爆发力的速度,提高步频、步幅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验表明大强度的重复训练在针对短跑专项学生步频、步幅训练的运用中,相比较于传统训练手段,更具有训练优势。
在前期距离差距相对均衡的情况下,制胜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谁能拥有快速的爆发力。通过实验得知,重复训练法在针对短跑专项学生快速爆发力的训练的运用中,相比较于传统的训练方法,体现出更具优势的训练效果。下肢爆发力是决定短跑专项学生起跑速度爆发力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的重要因素,加强短跑专项学生的下肢力量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重复对短跑专项学生的下肢肌肉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下肢肌肉力量,对提升短跑专项学生的下肢力量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