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2020-10-21 07:14李晓青罗媛
智慧健康 2020年26期
关键词:负性视网膜评分

李晓青,罗媛

(德阳市人民医院 眼科,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慢性疾病,多是由于患者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所诱发,患者长时间的高血糖容易致使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并诱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所引起的并发症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容易对患者视力产生损伤,也是成年劳动人群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1],也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2],现在,DR 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青壮年劳动力人群的首要致盲原因,西方国家老年患者双眼致盲主要原因之一[3-4]。患病期间由于视力水平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心理压力较高,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因而加强科学的护理干预来改善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5]。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在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以及提升依从性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将重点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 资料、方法

1.1 线性资料

随机抽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7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以其就诊顺序为标准分组,观察组(35 例):性别比,男∶女=19 ∶16;就诊时年龄47~83 岁,均值(67.3±0.5)岁;DR病程1~11 个月,均值(5.2±0.3)个月。对照组(35 例):性别比,男∶女=18 ∶17;就诊时年龄45~85 岁,均值(66.9±0.4)岁;DR 病程1~13 个月,均值(5.4±0.2)个月。2 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即做好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疾病宣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护理,(1)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需要通过与患者间的有效沟通,详细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分析产生负性情绪的根源,同时给于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引导患者表达内心想法。对于存在焦虑、恐惧心理的患者需要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通过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来改善其负性情绪。而对于担忧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费用等而产生担忧、抑郁等情绪的患者,则需要积极给予心理疏导,同时引导其家属多给于患者陪伴和帮助,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以及亲友的温暖和帮助,从而帮助患者摆脱负性情绪,不断提升其康复信心与依从性;(2)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多种途径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等,有利于提高其疾病认知,并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恐惧等负性心理。通过面对面沟通、现场演示、播放宣教视频以及发放健康宣教资料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途径,丰富患者的健康教育形式,不断提高健康宣教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信心,并提升其自我护理与管理能力;(3)音乐放松疗法:首先为患者播放节奏舒缓的轻音乐,同时指导其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利用鼻腔进行吸气并保持腹部鼓起,停留约三秒后慢慢地呼气并保持下沉腹部,引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并跟随音乐的节拍依次紧绷手部、面部、上下肢以及躯干肌肉。引导患者在舒缓的音乐中回忆曾经的美好生活体验以及自然情景,同时帮助其舒缓压力并缓解焦虑情绪。

1.3 评估指标

(1)参照视功能损害病人生活质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测评,包括症状与视功能、社会活动、精神状态及躯体功能4个维度,满分均为10分;(2)应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与抑郁(HAMD)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分值与焦虑及抑郁程度均为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入组时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较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症状与视功能、社会活动、精神状态及躯体功能等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2.2 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入组时HAMA、HAMD 评分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同时对于患者视力水平的影响,呈现出持续性的状态,患者的病程时间相对较长,针对此类患者一方面需要加强血糖水平的控制,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的进行视力保护,进一步延缓期视力恶化的进展速度[6-7]。同时由于患病后患者视力水平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丧失了日常自理能力,许多患者出现了担忧、焦虑等负性情绪,同时较大的心理压力也对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因而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帮助其恢复自信心改善其意志消沉情况,是提高患者疾病控制效果以及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8]-[9]。心理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自信心,使其摆脱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影响,尽快树立康复信心不断提高医护依从性,对于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及改善预后等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中对于观察组开展综合心理护理干预,从比较结果来看,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同时该组各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这提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来说,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帮助其摆脱负性情绪的干扰,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并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负性视网膜评分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眼前有闪光、黑点、视物模糊,警惕视网膜脱落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