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US 在纵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0-10-21 07:13林军伟罗丽凤程真顺
智慧健康 2020年26期
关键词:支气管镜气管常规

林军伟,罗丽凤,程真顺

(1.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844000;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1)

0 引言

纵隔组织具备组织结构复杂、来源渠道难以分辨,并与重要器官紧密相连,其中纵隔疾病(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肿瘤)的诊治是现代胸外科诊断临床难题之一[1-3]。此类疾病一般应用纵隔镜、PET-CT与穿刺活检等诊断方式进行诊断,其中纵隔镜最为常见。纵隔镜容易在操作中引起组织明显创伤、操作费用高、难以进行二次操作,因而很难进行推广。近年来随着微创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内镜检查在临床诊断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超声支气管镜(EBUS)因针头小对于组织的创伤轻微,避免因为血管创伤过大导致大出血致死,并能通过超声获得图像,清楚、有效地分辨病灶与周围组织、血管,有效提升诊断率。现将本院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收治的纵隔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并归纳所得相关数据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提供科室为放射科,资料来源时间在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在其中随机抽取80 例,所有患者均确认为纵隔类型疾病。其中有男性53 例,女性27 例;年龄45~80 岁,平均(57.2±4.7)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支气管镜检查和常规气管镜检查,在被告知本次研究的详细内容后,所有患者均表示同意配合并签署同意书,且本次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检查方法

(1)常规气管镜检查。该检查所用仪器为1T-260(Olympus),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体位,采用常规气管镜从患者鼻腔或者口腔进入,同时在患者的声门、气管与支气管处使用10 mL 浓度为2%的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以雾化方式吸入。检查总体顺序可从声门、气管,而后进入隆突部位,最后检查各级气管情况;气管先从健康处检查而后检查有患病之处。需注意的是,检查时需要将呼吸道中异物充分清除,对于所得影像图片交由放射科有丰富阅片经验(工作时间在5 年以上)的诊断医生进行阅片和判断。

(2)超声支气管镜检查。该检查所用仪器为BF-UC260FW(Olympus,Japan),在常规气管镜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检查,患者保持仰卧体位,超声支气管镜经过声门后便开启超声检查淋巴结与病灶,根据Moutain 提出的淋巴分期系统定位对检查的淋巴进行分类[4]。到达指定位置后,调整图像,使镜头缓慢接近气管壁,通过双显示器观察镜下的图像与对应的超声图像,通过微调操作在超声图的引导下寻找目标组织,此时开启彩色多普勒扫描仪辨别并确定周边血管及病灶内血流情况。工作人员注意记录淋巴的分组、数量、大小以及超声图像特点。

1.3 判断标准

最终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的最终结果。如果EBUS 检查的标本能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即以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作为最终诊断;如果EBUS 标本的病理结果为阴性或不满意,则随后进行经皮肺活检、开胸术和纵隔镜检查等。将EBUS 诊断与患者最终诊断进行比较,比较其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数据,所需要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 20.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表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纵隔病变患者应用常规气管镜以及超声支气管镜手段检查,提示在对此类患者分型诊断准确率方面超声支气管镜技术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对纵隔病变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论

纵隔病变是目前胸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表现为结节病、纵隔淋巴结结核、纵隔型肺癌等,且以纵隔形态及位置的改变为主。纵隔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包含心脏、气管等重要组织器官,为多种良、恶性病变提供了丰富来源。纵隔形态的改变多表现为纵隔增宽,常见于纵隔肿瘤、炎症、淋巴结肿大、纵隔疝、纵隔气肿等;纵隔位置的改变是指纵隔向左右移位。肺不张及胸膜广泛增厚可牵拉纵隔向患侧移位;胸腔积液、肺内巨大肿瘤及偏侧生长的纵隔肿瘤可推移纵隔向健侧移位。纵隔病变没有特定的小儿或者老年等发病群体,且在各个年龄段皆有患病者。纵隔病变可发生在各类疾病中,发病者常以气促、寒战、呼吸困难、消瘦、发热、咳嗽、乏力、声音嘶哑等为主要表现。纵隔病变的发病部位包括上纵隔(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纵隔支气管囊肿等)、前纵隔(畸胎瘤、皮样囊肿等)、中纵隔(淋巴瘤等)、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为主)。胸部影像学的不断发展极大提升了影像诊断的检出率,但是难以取代的病理检查决定疾病变化性质,单依靠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上的漏诊率较高[5]。纵隔病变患者一般都实行针对性治疗,且以预计检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X 线检查、CT 检查)、病理检查为主要检查方式,联合检查更能提高准确诊断率。纵隔病变的诊断原则通常是依据纵隔病变患者的详细病史、纵隔病变典型的临床表现,并结合CT、X 线检查等进行诊断。长久以来,纵隔镜以及胸腔镜等胸外科常用的活检方法创伤较大、操作难度高,并且需要全身麻醉,以及在各大重要部位做切口,存在较大死亡风险[6-10]。支气管内超声波检查法(EBUS)可用于肺部支气管更深层次的检查,尤其是结节病、肺癌中期、结核病的检查,临床专业医师也可通过吸引活检针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采样,与此同时,也可有效防止误穿血管。EBUS 是一项新型的微型胸部创伤诊断技术,其具备创伤小、易操作的特点,不仅可观测气管、气道、淋巴等部位是否病变以及病变情况变化,还可为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提供视野操作,防止常规TBNA因无视野出现盲穿事件,继而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创伤小的特点,可有效降低死亡率[11-15]。临床上针对纵隔病变患者行有效诊断后,便可针对病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急性纵隔炎患者主要是行病因分析、控制感染及支持疗法;慢性纵隔炎伴上腔静脉梗阻患者则选择外科手术建立侧支循环和血管搭桥术;对纵隔疝患者行去除病因治疗,加快患者的恢复效率;纵隔气肿患者行病因(肺气肿、外伤)治疗,若只存在少量气体,便可不治自消。

本次研究数据可知,常规的气管镜由于视野较窄,并且检查中存在一定的盲区,导致有部分患者出现无法明确诊断或取材不满意的结果。而超声支气管镜相对于常规气管镜拥有更为高清与广阔的视角,在诊断率上显著高于常规气管镜诊断。

综上所述,对于纵隔病变患者应用EBUS 手段诊断对于病情有一个更为准确的判断,这对于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患者而言这种检查简单,在短时间内便可得出结果,对医生而言所得图像全面,提高了患者在整体治疗中的舒适体验,也降低了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负担,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支气管镜气管常规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经支气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效果观察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常规之外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带你了解电子支气管镜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