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佳丽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一些教学平台的出现也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很多素材,甚至会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更加深入,更加多元,更加高效。
关键词:教育云;数学课堂;学习方式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运用信息化技术来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为学生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在当今教育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渠道更加多元,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学习效果也更加显著,本文试图聚焦教育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在智慧化学习中的新变化:
一、依托内容广泛的资源,提升学习的兴趣
学习资源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往往需要一些外力的作用,这些外力可以来源于课本,来源于家长和教师,也可以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学习者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们有很多学习的渠道,有很多可供学习和参考的资源,这些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
在课前预学环节,以往教师会布置学生预习的任务,其实学生只是大致浏览一下将要学习的内容而已,为了提升学生课前先学的效果,后来教师会预先编写先学材料,将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提供给他们,并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通过练习检测学生的预学效果,以确定课堂教学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而在教育云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在教育云平臺上寻找相应的资源,参与名师课堂,通过微课突破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充分,更加深入,学生的自学效果也更加突出。在班级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上,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寻找的优质学习资源推荐给其余学生,这样让学生有一个普遍的学习基础,更利于凸显出共性的问题来。在课后的练习巩固中,教师还可以依托于教育云平台给学生布置一些精炼的作业,学生自己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后,也可以共享给全班同学,给大家一个切磋和交流的机会。在这样广泛的学习资源作用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无疑会被激发出来,他们的主动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自然更加突出。
二、依托形式多样的资源,改变学习的方式
除了接受和模仿之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育云背景下,学生的自主探究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他们的合作交流的渠道也更宽泛,这样的条件在无形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增长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他们的以后学习打好了铺垫。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深入生活寻找圆的模型,并寻找一些与圆相关的资料,尝试探析圆的特征,学生在预学的时候有很多收获,有的学生从名师课堂中动态建构出圆的概念,知道“圆是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虽然这样的定义深奥,但是结合动态画面,学生对此有强烈的认同感,还有的学生抓住了“圆,一中同长也”的核心,把握住圆的本质特征是圆心到圆上的距离处处相等。在学习画圆的环节,学生也收集了很多画圆的方法和视频资料,并结合圆的特征认识到画圆的基础就是确定圆心和圆的半径。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织在课前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展示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将自己小组的资源包分享给大家,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了圆的特征,还运用与圆相关的一些知识解决了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很好。
三、利用直观形象的资源,提升学习的效率
追求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个数学教师的理想,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经常能感受到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比如说操作和实践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因为在操作和实践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学习,发现问题或者验证猜想,但是在组织学生交流操作过程的时候,学生的演示往往会浪费时间,拖低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教育云背景下,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和新资源来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足够深入的印象。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模型的操作来发现将正方体展开之后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学生在操作中记录下很多展开图,但是在小组展示的时候,再重新来过一遍显然会浪费不少时间,于是我将课前准备好的3D模型带给学生,学生演示起来就节约了很多时间,在将这些展开图分类的时候,我再次引入现成的微课,学生将之与自己的操作过程相印证,不但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体系,而且发展了有序分类的意识。再比如“圆的面积”的教学,有些学生对于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来计算面积有些无法接受,因为在他们的认识中,若干个三角形拼成的只能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其高应该是小于圆的半径的,于是我将现成的几何画板中的演示文件播放给学生看,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突破了原有的限制,对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有了强烈的画面感。
总之,智慧化教学平台和多样化教学资源的出现和应用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做好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而受益。(本论文用于课题《“教育云”背景下的学校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