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呈像方式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20-10-20 13:30刘洪澍杨欣童
艺术广角 2020年4期
关键词:观者静态动态

刘洪澍?杨欣童

一、关于图像

图像,一直是人类认知世界与认知人类自我本身的重要渠道,是人类获取认知信息时极其重要的视觉要素之一。图像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物象的描绘与再现形式,或是人类主观想象、主观创造等抽象化概念的具体形象化的表现形式。图像作为信息载体在人类长期发展与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人类在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中较为常用的一种信息传递形式。因此,人们对于图像的存在是有客观需求的。

图像是具有画面效果的视觉感知形式,绘画、插画、照片、设计图等都是图像。它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信息传播媒介中,如:绘画作品、书籍、照片、电视、广告海报、产品包装、网络界面等诸多媒介空间。

图像大体可分为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两大类。图像从原本单一的静态方式逐渐发展为静态图像与动态图像共存的形式状态。静态图像是指图像处于静止式状态,是瞬间物象的凝固式画面形式,是人类先期记录信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的一种基本的视觉感观形式(如绘画作品、印刷品、照片等)。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对于视觉感观刺激需求的增加,动态图像孕育而生。动态图像是指图像处于运动式状态,是一种连续可动的视觉画面形式,是信息记录效果更加全面而逼真、信息传递与获取效果更佳的视觉感观形式(如电视、电影等视频类型图像或者互联网界面中的动态图等)。动态图像的出现表达出人类对于认知世界过程中视觉感受需求标准的不断提升,这不单单是因为动态图像具有更为全面的信息记录与传递优势,更重要的是动态性的图像更符合人类生活的场景化本质,更接近真实生活状态,更具有视觉感官的刺激性、激发性和吸引力。因此,较之静态图像而言,动态图像更具有优势,更能从视觉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一点从当下的广告牌从传统静态的印刷纸媒广告位逐渐转向为动态液晶屏广告位,以及互联网动态图应用量的增加就可见一斑)。动态图像虽然具有信息记录与传递的直接性、逼真性、全面性,但它的制作周期比静态图像要长许多,并且承载媒介也要求具备数字化功能的载体,而且动态图像无法实时出现在人们的全部生活状态与生活环境中,并且也无法全面替代静态图像的传播功能与地位,有时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更多还是来源于静态图像环节,如传单、照片、书籍、海报、包装等,同时动态图像有时对于品牌视觉形象的全方位塑造更需要与静态图像相互配合。由此看来,既然静态图像缺乏动态图像的视觉感观刺激性体验,那么增强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效果或许是一种提升静态图像视觉感观吸引力与信息传递能力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二、“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呈像方式

“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是指图像在静止状态下产生视觉上的动态感观错觉效果。它是将“静态图像”通过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营造出“动态的视觉效果”,使其“静中有动”。换句话说,“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是为了实现静态图像中的“虚拟动态效果”,营造出图像“静非静”“动非动”的视觉效果,也可以理解为此概念下的靜态图像其实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静态图像中的静,是相对的静”,“动态视感下的动,是相对的动”。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使静态图像能够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通过特殊的视觉激发来引起观者注意力和信息接收过程中的广泛性联想,从而使其在不具备动态图像展示条件的环境下达到虚拟图像动态化的效果(具体方法内容将在下文中进一步探讨)。本文所探讨“动态视感”的前提是人们具有长期的视觉动态经验积累,并在观看经过特殊表现手法处理过或特殊表现形式状态下的静态图像而产生的“动态视觉感受”。“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只是视觉层面的一种心理联想机制的触发,其图像的本质还是在“静态图像”本身,而非真正的“动态图像”。

1.缩时呈像

缩时呈像就是将不同时间上的动作同时性、重叠化表现在一个画面中,是一种“将时间进行压缩”的观念与行为方式。若想营造出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首先应该从动态图像的现象与状态角度出发去思考。动态图像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在于物体动作的连续性发生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时间这一维度上进行持续发生的,多种动作的发生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而静态图像则是事物或物体动作的某一瞬时片段映像的凝固,不具备图像连贯性与时间轴属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动态图像理解为不同时间上的多个静态图像在同一时间轴上连续排列地出现而产生的一种视觉现象所诱发出的一种视觉效应,我们可以从中思考:是否可以将时间推移过程中的持续动作的这种“动态现象”,通过瞬时图像重叠的方式将其凝固在同一静态画面中,形成一种在视觉经验引导下的“静态图像中的动态视感”。

这种方法其实是艺术与设计领域中“四维观念二维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四维是指时间、二维是指平面),也就是不同时间轴上的多个图像在同一时间轴的静态画面中叠加性表现。此时画面看起来是静态的多动作重叠表现,但却可以唤起观者的动态联想,因此这里所说的图像的静态只是“相对的静”。这种动态视感呈像方式常用在摄影领域,比如摄影技术方法中的多重曝光和延时摄影。多重曝光是指在摄影中利用相机特有的功能,进行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独立曝光,然后相机自动将它们重叠起来,组成一幅照片的技术方法。由于其中各次曝光的参数不同,画面各异,因此最后的照片会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1]延时摄影又叫做缩时摄影,是一种时间压缩技术,其能将原来是几小时、一天甚至几天的照片内容浓缩到几分钟,并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摄影方式可以将时间轴压缩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具有极强的对比性和变现力。[2]如果我们将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时间上的多个动作状态图像通过“压缩时间”的方式,同时多次出现在同一静态画面中,就会形成静态图像中的动态化视感的惊艳效果。通过运用多重曝光技术方法呈现可以将人物与景物的连续运动状态呈现在一张静态图像之中,从而使图像在静态效果下触发观者的动态联想,以此便会形成虚拟动态的视觉感受。这种动态视感手法也曾在20世纪初的“未来主义”部分绘画作品中出现过,这些作品常常是在静态画面中表现运动效果或时间观念,这也是未来主义画派的重要主张。

2.视错觉呈像

前文提到过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就是在图像的静止状态下产生的视觉上的动态感观错觉。因此,营造“视觉感观上的动态错觉现象”是实现“静态图像动态视感”的一种有效设计方法与表现手段。

对于静态图像,营造视觉感观上的动态现象,实际上就是塑造观者观看过程中的视觉错感,即创建能够产生观者“视错觉”的形式,此时图像的动态效果只是“相对的动”,是一种视错觉效应。图像中所谓的视错觉,就是当人们观察某一图像时,基于过往长期积累的视觉经验或者在具体图像的观看过程中由于不当参照而产生的错误性的感知与判断。[3]这是由于观者在观看图像时,一般情况下眼睛总是会沿着图像的轮廓边缘与图像的形状或线条等形体因素做有规律的扫视,但当人们注视图像的某一具体部位的时候,由于周围图像的形状、轮廓、色彩等客观因素的干扰或观者自我心理因素的支配与倾向,导致了观者眼睛运动方向、色彩印象、观看范围的改变,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观者在图像取样过程中出现局部或者整体性的图像识别误差,从而使观者对图像面貌产生了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错误的视觉感受。[4]

这种静态图像的动态化视感呈像手法,是基于心理学、色彩学、构成艺术等多学科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将静态图像通过视错觉方式虚拟为图像动态化现象的设计表现手法,是形状艺术、色彩科学、视觉心理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下使图像作品与观者二者之间产生互动效应的结果。尤其是在艺术设计构成学科理论与实践中,很多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静态图形作品都具有比较强烈的动态视感。这些作品呈现出的视觉现象,不但具有艺术上的形式美与视觉上的奇幻效果,更是科学与艺术、科学与心理学的综合结晶。例如日本艺术家北岗明佳的动态视错觉作品往往是通过对图像的面积、形状等因素的大小对比与精心排列,或是利用色彩上的对比色、互补色、同类色等系列因素相互作用对人们视觉造成冲击与干扰,使观者所形成的心理感知偏差,从而带来的动态视错觉效果。

3.连续性呈像

在上述呈像方式的討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图像的“相对动态”都是在纯粹静止的、单一的二维平面上呈现出来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思考如何在二维平面空间的静态图像基础上融入多维观念元素,通过多个二维空间分解图像的连续性快速叠加,使其在视觉上营造出图像的动态效果呢?而对这一思考,需要我们回到动态图像形成的基本原理中去寻找答案。这个问题就如同动画片制作原理一样。动画片的制作就是将一个连贯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静态分帧动作,然后将这些分帧动作快速进行连续播放,从而形成了连贯性动作的动态图像。如果我们利用这个原理,把一个运动性动作的动态图像分解为若干个静态图像,形成多层背景,并将他们按一定的顺序并置于一个二维平面上或者分列到多个相同大小并上下罗列的二维平面中,然后通过对这些二维平面的快速移动或者翻转,使这些分解的静态图像快速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够达到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

这种方法不但有别于上面所说的“不同时间上动作的同时性出现”,又有别于纯动态图像的那种“同平面中动作的连续化显示”。虽然说原理上很相似,都是通过对分解过的二维静态图像进行四维时间观念介入,但是这里的图像客观上依然是静态的,物理方式上依然存在于二维平面空间之上。因此这种方法下的动态视感图像依然是“图像的动,是相对的动”。时间观念、外力作用、多个二维空间的连续层叠所产生的多维并合,使得多个具有动作关联性的静态图像短时间内连续性地呈现,是这种设计表现方法的关键。

三、“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缩时呈像方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缩时呈像这种将多个动作图像通过重复、叠压的表现手法融合于一个画面中的视觉呈现方式比较适合运用在标志设计与海报设计等领域。因为标志设计与海报设计往往是需要通过一个简要的静态图像来表达企业、品牌、产品等内容的丰富信息与多重特殊内涵属性(如运动、激情、速度等),所以在设计中运用这样的手法,往往能使观者在观看简要的静态图像时获取更多的视觉及心理层面上的动态性信息概念。例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标志设计作品“运行之星”,这个标志运用类似摄影技术中多重曝光与延时摄影相结合的手法将五颗五角星通过虚实重叠并置于一个画面中,从而使得标志图像在静态状态下,给观者营造出一种五星向右移动的相对动态的视觉效果。通过动态视感图像设计者为观者带来了体验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具有速度感内涵的视觉映像。LUMA品牌的标志设计,图形中将多组LUMA字母进行叠压与错位,在保证一种主体字母图像识别清晰的状态下,对其他几组字母进行不同程度的虚化和动感模糊,并进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犹如将长时间运动着的4个字母压缩在同一时间轴画面中一样,由此,通过渐变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了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这种表现手法很类似延时摄影技术的动感塑造。日本设计名师胜井三雄的一幅海报设计作品“Letters and life”,其画面中将“雨水”二字的180度横向旋转的全程影像通过缩时定格呈像的方式全部表现在画面中,创造出了缤纷奇幻的视觉动感效果。

以上案例表明,将不同时间上的动作同时性、重叠化地表现在同一静态画面中这一缩时呈像方式,无论在艺术作品创作还是对设计作品创作,都具有比较直接且直观的指导性。

2.视错觉呈像方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这种营造静态图像动态视感的视错觉手段,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标志、广告、包装、空间环境等设计领域都可以适时而用,如果运用得当都可以获得很好的信息传递效果,甚至能够形成一种视觉潮流与独特的品牌风格。比如时下中国一款比较流行的客户端短视频平台“抖音”的标志,是运用对比色营造视错觉的方式来实现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由于对比色的同时存在会使人的眼睛在注目观看时产生两个色彩强烈碰撞下的视觉残象,从而干扰人们正常的视觉,造成心理认知偏差。这一手法的运用不但使抖音标志具有独特性,也符合了抖音这款动态视频客户端平台的产品感观定位,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时下流行的设计风格。利用视错觉这一原理营造静态图像动态视感效果的设计作品还有RTP通讯公司标志设计作品。

这种视错觉呈像形式下产生的“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更能够有效地刺激观者的视觉感观,能够有效地激发观者深度视觉联想和加深观者对于信息的深刻记忆,也能够产生主客体间的互动性效果。索尼BRAVIA系列电视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就很好地通过这种视觉错感形式将静态的平面广告画面图像形成了“动态效果”,表达了索尼电视机的屏幕色彩斑斓且逼真生动的产品属性。

由此可见,运用视错觉呈像这一形式不但可以完成单纯的艺术作品创作,表现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同时可以广泛地应用在设计领域,而且可以更精准和巧妙地传达出设计项目本身所要表达的内涵。

3.连续性呈像方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连续性呈像方式在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营造过程,更强调连续动作的分解化静态表现,并且更需要客体外力互动性的参与配合,是一种能使静态图像更倾向于逼真动画效果的方式。这种方式更需要单体平面静态画面的连贯性或者多个平面静态画面的连续层叠,在平面设计中比较适合运用在包装或者书籍设计的领域。这种呈像方式在设计运用中依靠体观者的长期视觉经验或者偶然性发现,很容易创建一种新奇惊艳的视觉效果。一款葡萄酒包装瓶的静态瓶贴设计,瓶贴上的驴子图像是将一个奔跑跳跃中动态的驴子形象分解成若干个不同的静态动作,类似上文提到的动画片中的分帧动作。在正常情况下画面平淡无奇,只是一款多图瓶贴,但当人们将酒瓶横向转动地时,这些分帧动作就会被连贯起来,产生一个奔跑的动态驴子形象。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视觉体验,静态图像在不经意间一下子变成了具有动态视感的图像。这个设计的奥妙在于利用连续性呈像方式,结合人们在享用葡萄酒时总会拿起酒瓶转动看标贴上信息内容的这种习惯动作而进行的一种巧妙的设计。客体受众的互动参与(转动酒瓶的习惯)触发了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呈现。这种使静态图像呈现动态视感的呈像方式除了在包装设计中应用外,还可以应用到书籍设计领域中。时下一款比较流行且受年轻人群喜好的手翻书就是充分利用了书籍纸张是多个二维平面层叠方式的特点,将分帧静态图像分别印刷在不同的书籍页面上,通过人手对书页的快速翻动使这些静态分帧图像形成联动效果,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动态视感。这种形式除了可以用在这些礼品类、娱乐类的书籍中,更可以运用在一些文学、自然科学、儿童读物等图书出版物中,其原理是相同的。比如一本天文学内容的书,我们就可以将月亮的阴晴圆缺或者星空的斗转星移等静态图像进行分帧提取,然后印刷在不影响书中文字内容的书口边缘等处,随着读者不断翻阅创建一种新奇的视觉动态效果,不但能够配合书籍增强读者对书中知识内容的视觉化直观理解,更能创建一种阅读过程中的趣味与新奇。

总之,这种将动态图像进行静态分帧化处理、进行环绕排列或者层叠排列、运用图像连续性呈像方式,通过客体参与或者外力诱导可以更好地将静态图像形成一种更加真实的动态视感,使得被设计对象更具视觉特色,从而增强设计对象的互动的效果。

结 语

当下,数字化媒介的出现,使得图像呈现为静态与动态兼备的视觉展示方式,而动态图像更易于获得受众喜好。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获取图像的来源依然是纸媒等传统媒介。

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这一观点的提出,有利于弥补纸媒等传统媒介在接受方面的劣势。毕竟利用数字化媒介进行全动态化图像的信息传达还不能覆盖全部的现实生活需求,因此,合理且有效的增强与转变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表现更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虽然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可以形成一些独具视觉個性的、精彩纷呈的设计作品,也能满足设计项目的某些特殊属性(如表达动感、速度、趣味、变化等),但本文的研究内容在设计应用上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只是众多设计表现方法中较少应用的一种,在设计运用时应更多地考虑设计项目的形式需求、内涵需求、信息传播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受众与观者的视觉经验成熟度等因素。因此我们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针对不同设计项目应更多地思考与尝试不同的设计表现,选择最为适合的设计角度去完成设计工作。

关于静态图像的动态视感设计研究,在艺术设计领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只是针对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局部现象做了一个简要的剖析与讨论,所述方法和在设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不够周全与详尽,应该还有更多元的解法与更可提升的空间,有待专业人士与爱好者做出更多探索与尝试,让设计变得更多彩,为受众带来更为有趣的信息接收方式与产品的使用体验。

【作者简介】

刘洪澍: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杨欣童:常德市郡德学校美术教师。

注释:

[1]张恣宽:《模拟多重曝光的〈瞬间〉》,《照相机》2019年11期。

[2]朱杰:《摄影技术中延时摄影的应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年23期。

[3]白雪:《视错觉表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包装工程》2016年18期。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责任编辑 杨 雪)

猜你喜欢
观者静态动态
端午节观龙舟赛
猜猜他是谁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分布式系统负载均衡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脉络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