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视角探析中国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

2020-10-20 07:30张智华杨禹琪
艺术广角 2020年4期
关键词:经纪人综艺职场

张智华?杨禹琪

伴随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受众主体意识愈发强烈,一方面创作者通过对受众的研究进行艺术创作;另一方面受众自身作为传播者主动参与到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同时,网络综艺市场井喷式的爆发,观众的注意力被不断地吸引和分散,审美和兴趣不断更新和变化,这就使得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研究网络综艺节目发展变化的意义变得重要。

一、中国网络综艺节目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网络综艺节目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综N代”网络节目是伴随着电视季播综艺这种节目模式和形态而被提出的概念。2011年《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多档电视综艺开启季播模式后,以《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爸爸去哪儿》《向往的生活》等节目为代表的季播王牌综艺成为各大卫视的金字招牌,而后这股热潮蔓延至网络综艺节目市场。2014年是中国网络综艺的起航之年,在经历了井喷式发展后,近两年中国网络综艺市场进入了残酷激烈的角逐时代。“综N代”网络综艺节目指的是网络平台以一部固定综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为基础,对其进行系列化开发,使其形成连续性的节目品牌。网络节目本身具有生命周期,其第一季基本处于培育和发展期,随着第二季、第三季的迭代升级逐渐进入成熟期,节目的品牌模式才真正建立。但随着新兴网络综艺节目的不断涌现以及观众审美的不断提升,传统王牌“综N代”网络综艺节目的口碑和收视渐露疲态。处在安全区的“综N代”节目难以给观众新鲜感,而创新面临着创作本身的天花板和口碑流失的风险。因此,如何维持前季节目积累的品牌认知度和口碑,打破观众的审美疲劳,增强在网络综艺节目市场的竞争力和迭代创新水准能力应是“综N代”网络综艺节目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艺恩数据《2018年中国网络综艺市场白皮书》[1]列举的播映指数TOP10的网络综艺节目可以看出,《明星大侦探》第四季、《明日之子》第二季、《奇葩说》第五季以及《中国新说唱》(《中国有嘻哈》第二季)四档“综N代”网络综艺节目占据半壁江山,与电视综艺节目平分秋色,表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2019年,“综N代”仍然是几大网络平台的主力节目,其中以《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拜托了冰箱》第五季、《这就是街舞》第二季、《中国新说唱》第二季、《明日之子:水晶时代》(《明日之子》第三季)等为代表,这些“综N代”网络节目能持续发展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节目本身形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随着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四个网络平台以差异化的品牌理念和垂直细分的矩阵构建,对嘻哈、街舞、偶像养成等题材进行深耕细作,契合年轻受众的审美文化,成功打造出多档“圈层爆款”节目。其二,从网络平台的角度看,已有的“综N代”节目经过第一季的市场检验,以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粉丝基础能够保证节目的收视热度和话题度。

在网络综艺节目竞争激烈的今天,长寿综艺的发展难题不仅在于维持核心模式“稳健发展”,更在于不断创新和寻求突破,或变换嘉宾阵容,或升级形态模式,或制造话题,以期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但是这些“综N代”网络节目都有着极强的垂直性、固定的模式和有限的节目延伸资源,所以对于“综N代”网络节目来说要遵循“有效创新”原则,即在创造新鲜感的同时要守住节目的精髓,创造“熟悉的陌生感”。

二、中国网络综艺节目的积极探索

中国网络综艺节目积极探索,重视满足受众需求。“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考察大众传播的效果,重点分析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以及受众的需求对于媒介内容的影响。该理论将受众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体,而受众接触媒介行为就是“满足”特定“需求”的过程,人们都会根据“满足”的结果调整对媒介的期待,从而影响到以后的媒介选择使用行为。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E·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过程,即“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并且他从众多文献研究中归纳出了受众使用媒介的五大类需求,即認知需求、情感需求、个人整合需求、社会需求以及缓解压力需求。[2]这与网络综艺节目强调节目满足受众需求的观点不谋而合。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综艺行业报告》显示,谈话和脱口秀类的节目以14.7%的占比在TOP300综艺节目里排行第一[3],以《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拜托了冰箱》《奇葩说》等为代表的网络综艺节目以新鲜有趣的内容,年轻化、个性化、生活化的风格成为年轻人观看综艺节目的首选。《拜托了冰箱》是腾讯视频自制的一档明星美食脱口秀节目,引进自韩国JBTC电视台制作的同名美食综艺节目,从2015年第一季开播以来,前四季节目累计总播放量已经超过了11亿。2019年4月10日,《拜托了冰箱》第五季强势回归。猫眼数据第14周(2019年4月8日—14日)综艺周播报显示,以李宇春为嘉宾的首期节目热度值高达9991,成为当周综艺榜单第一名。同样表现亮眼的还有《吐槽大会》第四季,节目在2019年11月30日播出后,每期均有热门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单,无论从播放量还是口碑评分,都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呈现出成熟和理性的发展趋势。

1.满足受众情感需求:愉悦或美感体验

网络节目所培育出来的粉丝群体一般都忠于节目最初所设定的审美模式。《吐槽大会》第四季之所以保持高热度,其根本原因在于坚守节目的风格定位。结合时事进行犀利、真实的言语调侃,吐槽内容与嘉宾身上的故事进行自然串联,成功地将节目的幽默风格进一步延续。《拜托了冰箱》第五季依然延续了“开冰箱+聊生活+厨艺比拼”的叙事主线,采取了“2位主持+2位嘉宾+厨师的配备”节目模式,通过冰箱这一载体将明星艺人的生活观念进行多维度的展示和表达。从人员配置上,节目一方面保持着何炅、王嘉尔的“何尔萌”主持组合,另一方面通过老厨师乐乐的回归和新厨师北川的加入,在“冰箱家族”中引入新鲜血液,产生“化学反应”的人设组合使得节目有了精彩的看点。相较同期上线的其他“综N代”,如《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等,节目吸引观众关注度的创新点在于改变主持团队阵容,对于有着“原班人马”情结的忠实观众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除了“冰箱家族”人员的不断扩充和升级之外,节目的场景设计和环节设计也保持了“有效创新”。第五季延续了第四季谈话区与料理区两个空间的区分,演播室保持了米白色基调的同时,搭配俏皮可爱的“二次元”手绘漫画形象,不断创新变化的场景给观众沉浸式的家庭感和生活气息。这一季的动效设计也是非常有亮点的,食物不再是冷冰冰的摆设,而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牛油果、发芽的小土豆、胡萝卜等水果蔬菜化身为能与人互动的鲜活生命体,让观众的移情更加极致化。

2.满足受众缓解压力需求:陪伴或引导

节目通过落脚于情感层面的引导和陪伴属性进行更深层次的升级,以满足受众缓解压力的需求。《拜托了冰箱》每一季都在不断强化“温暖有趣陪伴+生活方式引领”的IP精神内核。在现今综艺节目热衷贩卖焦虑的主流趋势下,《拜托了冰箱》洞察到了新的社会现象,所传递出的美食背后的生活之道满足了受众缓解压力的需求,引导年轻的一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之下打开冰箱,在用心料理的同时好好生活。据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青年的独居人数逐年上升,国内的“独居青年”已超过5800万。[4]《拜托了冰箱》第五季邀请到了更多的“独居”艺人,例如彭昱畅、沈月、池子等,共同探讨年轻一代该如何“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的社会话题。节目中既有为独居青年正名的李宇春,也有以池子和彭昱畅为代表的“宅青年”。在固有大众印象里李宇春应该是忙于工作没有生活的,而在节目里通过冰箱透露出的是她对生活的合理安排和精心设计。由吴昕、彭昱畅、池子等为代表的独居年轻人引起的“跟风消费、外卖人生、车厘子自由、发际线困扰”等话题的讨论,与年轻人日常生活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如“车厘子自由”这一话题讨论中,嘉宾池子认为“车厘子自由”不是炫富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正确积极的金钱观指导。通过讨论生活趣事和制作料理,节目也试图引导年轻人即使一个人也要好好对待生活,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3.满足受众个人整合需求:窥视欲和好奇心

2020年,网络综艺节目市场更加趋于年轻化,而《拜托了冰箱》《吐槽大会》等脱口秀语言类网络综艺节目不断推陈出新、有持续的吸引力,其优势在于能够满足观众的个人整合需求,即满足观众的窥视欲和好奇心。《拜托了冰箱》第五季强化了对于受众个人整合的需求,通过在规则设计上增加了“放大镜” 的小环节以及“一人食”VCR的环节,加强受众对于明星的窥视欲的满足。在腾讯自制脱口秀网络综艺《吐槽大会》中,节目通过深耕观众感兴趣的娱乐动向,以“快、准、狠”的吐槽内容直接戳中观众的笑点。但通过娱乐圈明星的奇闻异事不断进行调侃来吸引观众,也不能成为维持网络综艺节目生命力的唯一方法。由于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心理阈值和兴奋阈值是随着节目期数的播出不断下降的,第一次的刺激一定是新鲜的,而反复在同一个兴奋点上刺激,观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吐槽大会》第四季反其道而行之,邀请嘉宾时不再拘泥于演艺圈明星,而是向其他圈层进行扩展,例如邀请了当今直播界“顶流”李佳琦、游戏主播一哥PDD。节目也逐渐产生了从单一的破圈影响转变为同时横跨不同领域的跨多圈影响的效果,满足了不同圈层受众的个人整合需求。

三、職场类网络综艺节目兴起

职场类综艺节目作为国内综艺节目重要的类型之一,受到了许多观众的热捧。“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只要涉及到人力资源题材(而不仅限于管理与开发)的节目就是职场类节目。从狭义上来讲,只有关注择业与创业的节目才是职场类节目。”[5]《我和我的经纪人》是由腾讯视频推出的中国首档聚焦经纪公司,以签约明星与经纪人搭档关系为内容的职场真人秀节目。节目通过记录朱亚文、张雨绮、白宇、乔欣、欧阳娜娜等艺人与他们经纪人日常工作中发生的真实的故事,首次揭露出中国娱乐行业背后鲜为人知的运营生态,从专业角度展现娱乐业的生存现状,并以经纪团队的视角冷静剖析艺人的发展道路,将经纪行业的困难真实客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节目的播出使得职场类综艺节目进入观众的视野,相关话题也受到观众的热议。

1.职场综艺节目的定位

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只有在读者阅读过程中才能实现其意义,但读者的个性和其当时存在的社会环境背景不能做预先的设定,所以此类读者被称为“隐含读者”。而“隐含读者”并不是现实的读者,它的存在是对文本意义的预先建构和读者阅读过程对这些潜在意义的实现。[6]《我和我的经纪人》备受关注的原因正是对文本中“隐含读者”的深入挖掘。

第一,激发普通观众的窥视欲。《我和我的经纪人》是中国首档关注“艺人经纪”和“明星日常”的综艺节目。明星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的原因除了节目所传达出的个人魅力之外,更多的是满足了人们观看他人故事的窥视心理。在以往的综艺节目或是电影、电视剧里,明星通常扮演着“上帝”的角色,是被保护和被捧着的角色,但在这档节目里观众看到的是明星也像普通白领一样有着选择与被选择、竞争与淘汰的压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同样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同样吸引人的是大众窥视欲下明星与经纪人之间的真实细节和经纪人这个特殊职业背后的八卦与行业运行规则。

第二,展示社会求职竞争压力。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2018年高校毕业人数达834万,2019年与2018年相近,就业总量压力很大,带来了供大于求、人岗不相匹配等就业问题。这档节目在开始同样也直面了这一现实问题,会议一开始杨天真作为公司的CEO给公司2019年全年的业务定了基调: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期结束了,2019年随之而来的挑战会非常大。“裁员”“收紧预算”“开源节流”等关键词同样出现在光鲜亮丽的艺人经纪行业。央视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超过50%的1980后生、1990后生的年轻一代职场人面临职场焦虑。[7]但另一方面,能够反映真实职场生活、缓解职场焦虑的大众化内容却相对缺失,《我和我的经纪人》正是聚焦当下最热的职场话题,这一点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在一定程度上这档节目更是一部职场沟通教科书,让观众在猎奇之外明白了很多职场道理。

第三,粉丝经济下的明星效应。在粉丝经济狂热的今天,粉丝会沉浸在偶像的媒介形象中,对于偶像单方面的依恋让两者之间产生了准社交关系,并将自身的情感投射在偶像身上。《我和我的经纪人》这档节目主动撕开那层神秘的面纱,让粉丝从被动接受偶像变为在现代媒体环境中主动搜寻偶像。旅行、侦探、游戏竞技等综艺节目建构的是明星外部技能,粉丝只能了解到偶像文本最表层的内容,当节目内容扩展到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时,粉丝已经进入到明星的私生活领域,而这档节目将明星日常的工作生活以真人秀的形式置于粉丝面前,直接将明星的虚与实之间的矛盾推向一个全新境界。

2.满足并且引领观众新的需求

“期待视野”指的是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往往会有既成的心理图式,一部作品只有在读者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中才会变得有意义。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会将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素养等带入欣赏过程中,因此创作者创作一档节目时应当首先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但要存在一定的“空白”和“不确定性”,与受众之间保持“审美距离”,在此基础上更要打破和超越观众的“期待视野”。

第一,满足观众“期待视野”。《我和我的经纪人》设置的“明星+经纪人”的阵容搭配对观众而言具有很大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明星本身自带关注度和流量,而站在明星背后的经纪人则更具神秘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第一期共展示了4组明星和经纪人,多条叙事线索并行,每组搭档关系都有其特色。观众可以从中看出既有相对成熟的职场人,也有初出茅庐的新手。节目对台前幕后的真实记录让媒体看片会上的朱亚文感慨到真实得令人惊叹,甚至开始担心身边的工作人员是否有强大的内心将日常的生活暴露在公众面前。第一期节目中关于朱亚文“人设模糊”的问题、张雨绮两性感情产生的负面效应问题、白宇迅速爆红但经纪人成长速度跟不上艺人的问题,以及乔欣面临是否解约的问题,都被逐渐曝光于公众面前。在节目内容方面满足了观众观看他人故事、渴望真实的欲望。杨天真曾直白表示,节目里播出的内容只是经纪人日常工作里非常小的一部分,但能保证播出的部分足够真实。节目没有全景式展现经纪人的职场全貌,但却依托于真实的案例和素材,在职场生存主题下,截取了经纪人职场里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来呈现经纪人职业的典型特征,从而形成极强的写实感和冲击力。

新媒体引领的追星时代给粉丝提供了新的追星方式,同时也极大地解放了粉丝的情感和动力。新媒体环境下粉丝追星行为的心理动机主要以情感投射为主,在偶像身上看到了理想中的自我,或是与自己相似的经历,这种共鸣激发了粉丝追星的原动力。粉丝在新媒体环境中主动搜集偶像文本,并通过情绪化的解读和消费将偶像文本再创作成粉丝亚文化产品,粉丝对偶像的情感也随着粉丝亚文化产品的传播而更加深远强烈。通过白宇的宣传经纪人琪仔的情绪崩溃、张雨绮学着克制与妥协等事件,观众了解到面对职场难题,承受住压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是赢得信任和解决困境的最好方式。可以看出,创作者的本意是温暖且富有诚意的。

第二,打破和超越观众“期待视野”。我国职场类综艺节目大多呈现形式为在固定的演播室内,应聘者通过自我介绍向前来招聘的企业和现场观众展示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应聘一份满意的工作,该类节目除了为企业推荐优秀的人才之外,更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求职的平台。中国职场类综艺节目兴起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周播节目《绝对挑战》,它将职场中的求职、招聘、竞争等实际环节与电视娱乐性相结合,初步具备职场类综艺节目形态和模式。在职场类综艺节目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时期,最为典型的两档节目是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和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赢在中国》。这两档节目的题材由求职类转向了创业类,融入了大众民生关心的创业话题,扩展了职场类综艺节目的内容。此后,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江苏卫视的《职来职往》、广东卫视的《天生我才》等一大批“相亲式”双向选择的求职类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由于节目类型更新速度较慢,没有跟上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节目内容中“作秀”的成分过多等问题,职场类综艺节目发展逐渐停滞不前。而《我和我的经纪人》的出现打破了单一的求职类综艺节目的固化模式,用一种全新的真人秀方式,将娱乐行业的真实日常呈现在大众面前,展现当代都市职场环境。

这档节目打破了明星经纪人在大众市场上的刻板印象,让大众意识到,经纪人的工作并非表面上那么美好,它比一般职业要承受更多的压力,除了业务能力要求,经纪人年龄比想象中年轻,不仅是伙伴,还承担着明星部分朋友、家人的角色。比起在各类新闻与饭圈轶事里塑造出的精明干练的形象,节目让经纪人这个职业属性上多了一丝温情。如节目中经纪人琪仔因为工作压力过大,在出租车上痛哭,痛哭完之后仍然要继续工作。可见明星经纪人的超负荷工作已经成为常态。

《我和我的经纪人》将职场作为观察焦点,拓展了网络综艺节目的内容和选题。创作者注意到目前的职场焦虑问题,这一点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任何网络节目都应该强调受众的作用,创作者应该在创作网络综艺节目时充分考虑受众的参与度,更好地延续网络综艺节目的生命力,提高网络综艺节目的影响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研究”(17ZD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智华: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视与新媒体、影视创意与编剧。

杨禹琪: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视、网絡影视。

注释:

[1]《2018年中国网络综艺市场白皮书》,艺恩数据,http://www.endata.com.cn/market/insight Detail.htm/id=62384。

[2]转引自陈霖:《新闻传播学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19页。

[3]艾瑞咨询:《2018中国综艺行业报告(节选)》,《中国广告》2018年第9期。

[4]《记者调查:独居时代来了吗》,央广网,http://

china.cnr.cn/yxw/2015121/t2015121-520562463-/.shtm/。

[5]谢耕耘、陈红:《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59页。

[6]〔德〕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行为》,金惠敏、张云鹏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1年版,第43-46页。

[7]《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央视网,http://jingji.cctv.com/2017/03/07/ARTIm9mcDt45GrnU1AafEwob170307.shtml。

(责任编辑 任 艳)

猜你喜欢
经纪人综艺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
职场首页
疯狂的职场/等
自买自销
何谓“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