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宿舍管理情况探析

2020-10-20 02:23唐欢枫
广告大观 2020年4期
关键词:宿舍文化宿舍管理育人功能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宿舍管理呈现出的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例如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小团体”问题、宿舍文化发展问题等等,以上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关系着宿舍作为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能否真正发挥其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

关键词:高校;宿舍管理;宿舍文化;育人功能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当下,高校宿舍管理逐渐表现为管理难度大,宿舍文化缺失,教育育人功能减弱等。然而,高校宿舍管理又事关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和发展,如果说,学生在教室里学习知识,接受老师的技能指导,在宿舍里,每一个人都是对方的“生活老师”,宿舍里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舍友不同的影响,故而并非人人都是与世隔绝的,而是会受到群体发展情况的影响。高校之所以重视学生在宿舍的成长发展,原因之一便在于宿舍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关键环节,重视高校学生宿舍氛围的建构,宿舍文化的打造和宿舍环境的保持,都影响着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养成。特别是近几年来高校宿舍冲突事件和伤害事件的发展频率激增,大学生大多为成年人,一旦发生冲突,最简单的是口头争执,一旦酿成伤害流血事件,那后果不堪设想。

基于以上情况,加强高校宿舍管理工作势在必行。高校宿舍管理不仅涉及人员基数大,几千名学生、几十个寝室,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宿管老师等,涉及部门较多,学生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等等,同时工作繁重复杂,有时要处理突发事件,以上种种,奠定了高校宿舍管理工作的不易和艰难。特别是面对当下95后大学生群体,他们个性鲜明,追求时尚潮流,手机是他们宝贵的信息交流“媒介”,生活习惯各有不同,语言、生活方式的差异往往导致他们难以融入大学宿舍生活,如何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们,能够在宿舍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不做宿舍“低头族”,这是所有人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当然,我们在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之前,要先把问题梳理清楚。才能对症下药,一击即中。

首先,“小团体”现象普遍存在。高校宿舍“小团体”指的是发生在一个宿舍或几个宿舍内,通过共同的目的,具有普遍相同的家庭背景、地域背景或兴趣特长而聚集在一起的学生群体。他们的集结大多与学习互勉或互相进步无关,而更多的倾向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力量型权力变化。在高校中,这样的“小团体”极易提高宿舍内的冲突事件的发生概率,一旦这个群体周围出现稍微特立独行的个别学生,这些已经成年的“孩子”,将会用自己的认为适合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不同”的个别人。孤立的现象不可避免的便会发生。以上情况非常不利于高校管理及大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在当下互联网盛行的时候,这些游走在“圈子”以外的学生,融入不了之后往往会选择从网络中寻找及抒发情感,然后逐渐疏远与舍友的关系,当矛盾发生时,即便是在旁人看来极小的情况,也有可能被双方放大加强,从而导致矛盾激化,最终爆发。同时,在相同家庭或地域背景的吸引下,不同班级的学生会通过宿舍这个大环境被聚集在一起,随着交往时间的增加,有可能会导致他们将小团体利益凌驾在班级利益的情况,同时以团体活动取代班级活动,以团体朋友取代班级同学,最后逐渐淡出班集体。

其次,宿舍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专业性较弱。目前,很多高校的宿舍管理人员主要由学生处和后勤部门两个部分组成,在学生宿舍管理这一块还没有分出专门的负责部门,而是作为一个业务由两个部门共同管理,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会导致时间处理流程较繁琐,拖延解决速度,容易增加事情解决的困难度。同时,具体工作实施人员则是各楼栋的宿管老师,宿舍的卫生管理、宿舍评优、学生早晚勤和楼道保洁等等一切与宿舍相关的事务,都是与宿管老师相关,这便要求宿管老师需要有很强的专业管理能力、组织调解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但事实上,很多高校的宿舍管理人员都是招聘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招聘条件和流程较为宽松,致使后面的宿舍老师队伍专业性较弱,管理能力不强的情况。

再者,宿舍文化缺失。高校宿舍从来不是简单的提供大学生休息睡觉的地方,应该是培养他们如何适应群体生活,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地域背景甚至是语言背景的同学相處和交流,如何处理不同个体之间的纠纷或矛盾,如何相互促进,互勉进步,实现从学校宿舍向社会单位之间的模式转变。可以说,宿舍是大学生正式步入群体生活的“前哨”,宿舍文化的培养和发展,决定着“宿舍”成为大学生成长发展“助推力”的情况。拥有健康、积极、正向的宿舍文化,引导大学生行为端正,性格开朗,品行优良,反之,则会将几个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人,一同走向与合格大学生背道而驰的方向。所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便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宿舍没有有意识的去培养发展自己的宿舍文化,很容易导致“小团体”的出现,以及孤立、欺凌事件的发生。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努力。

其一,加强宿舍“朋辈效应”的引导。当下,高校宿舍中的“小团体”的形成,一般以兴趣爱好为基本,特长发展为导向,地域语言则加强,反而班级专业成为其中较弱的力量。高校可以通过增加不同宿舍之间的交流互动,鼓励同学们加入到高校社团中,以不同社团活动的筹办,引导宿舍“小群体”主动打破边界,流向人流基数较大的高校社团,同时,建立不同宿舍楼之间的“姐妹寝室”和“兄弟寝室”,每个周末举办以宿舍为单位,举办娱乐小活动,增加同一个宿舍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圈子主动扩大,卫生方面,可以以优秀寝室带较差寝室,一帮一进行提高,设置奖励机制,如果帮带效果良好,有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等。同时要求每个寝室每周拍摄一段搞笑视频,上传到抖音或朋友圈来进行点赞,获得点赞最多的寝室,可以获得食堂优惠券一套等。

其二,在宿舍管理人员设置上,建立“楼长”制度,一层楼设置一个“楼长”,协助宿舍老师、各宿舍舍长完成工作。建立从“舍长-楼长-宿舍老师-辅导员”的四层人员管理机制,当宿舍发生突发情况时,应该报楼长处理,楼长根据情况上报宿舍老师,最后消息到达辅导员处。每一层已经把权责范围划分清楚,严禁越权管理和上报,共同营造宿舍良好氛围,特别是在卫生管理、安全管理、违规电器和来访人员管理等事务上,各司其责,明确目标和使命。将宿舍卫生情况划入到学生个人评价体系中,同时建立宿舍紧急情况汇报制度,明确不同部门的分工和工作职责,形成流程图,公示在每一栋宿舍一楼。辅导员应该每个星期召开一次“舍长会议”或“楼长会议”,主动了解寝室情况,加深对同学们的教育引导。

其三,将家风教育融入高校宿舍管理中。加强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对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宿舍作为学生的第二家庭,它的氛围与家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宿舍文化管理建设中,应立足学生实际,突破传统,将学生宿舍作为家风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切入点,采取有效方式在学生宿舍内形成良好的家风文化。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举办雅趣家风节、宿舍文明大比拼、星级宿舍等宿舍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并投入宿舍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亲身体验中国优秀家风的魅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宿舍氛围,减少宿舍矛盾,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减压。

总之,高校宿舍管理与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大学毕业生就形式如此严峻的当下,宿舍便是一个“微型企业”,通过几年的宿舍生活,大学生在与人沟通、组织领导、情况应变、自主选择和责任担当等方面,都会获得极大地提高,对他们后面的实习就业也会有积极影响。反之,在宿舍的“适应不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突显出这类学生一旦进入社会,有可能同样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宿舍所展现出来的,应该是他们自身所获得并努力提高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如果这样的能力表现为孤僻,冷漠等等负面行为或消极情绪,这应及时引起老师及家长的注意及警惕。

参考文献:

[1]  李浩.高校学生宿舍育人功能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9):66-67.

[2]  倪俊.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德育功能建设对策分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2):148.

[3]  李莉,窦秉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宿舍“小团体”应对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9):186-187+196.

[4]  常卫东,袁江,程璐雯.高校大学生中“快乐肥宅”的教育与引导[J].绿色科技,2020(03):235-236.

[5]  黄金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评价模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2):48-52.

作者简介:唐欢枫(1989-),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文化。

(作者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宿舍文化宿舍管理育人功能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融合探讨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探讨信息化时代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宿舍管理有效策略
完善大学学生宿舍管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论学生社区党员服务站建设与独立学院宿舍管理
当前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破解对策
完善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育人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