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2020-10-20 16:23祝芳
文存阅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校园文化高校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精神内涵和特色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对大学生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思政功能、辐射功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人文修养、身心健康等方面。因此,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从而努力探索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大学校园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承载着传播文化、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在社会文化背景下,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以校园环境、校内基础设施、教学基础设备等为物质基础,以全体在校学生为主体,以全体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身心素质、人文修养等为核心,以校园精神为支柱,由全体在校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和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具体部署和要求。

校园文化对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提升精神境界、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增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然要求。

二、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主要表现

(一)价值导向功能。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不稳定阶段,面对网络环境的复杂、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他们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观念。高校倡导的价值观对每个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导向作用,对每个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使大学生能够认同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逐渐帮助他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加了解自己。[2]

(二)规范约束功能。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会产生约束力,具有约束功能。高校规章制度明确规范了大学生的行为,并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使正面的行为得到加强,反面的行为受到抑制。在制度文化的约束下,会使学生自觉地规范和调整自身行为,积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文明守纪的大学生。

(三)凝聚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文化,渗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不仅能接触到先进的科学理念,更能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形成正能量的自我暗示。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产生一种向心力,把高校师生凝聚在一起,从而形成精神振奋、积极向上、开拓进取、朝气蓬勃的优良校风和班风,增强爱校荣校的意识,充分发挥高校强大的凝聚力。[3]

(四)示范辐射作用。校园文化塑造着学校的形象。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对广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通过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青年志愿服务、三下乡服务、公益活动等,大学生可以从社会吸取积极的、正能量的营养,提升精神境界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做出贡献,达到充实校园文化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实现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辐射作用,形成积极的社会效应。

三、发挥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发挥以文育人作用。

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精髓,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高校永葆青春活力的内在源泉。因此,在育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4]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创建中,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拥有自信的气节和精神。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真正去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流的思想意识和形态,也是党和国家教育理念的要求,因此,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引导高校教师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念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努力提升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与教学能力。一是引导高校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是关键,要丰富校园活动形式,创新活动形式,积极开展户外活动、评选先进、论坛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志愿活动等多种多样形式,在实践中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要义。

第三,加强校風、学风和教风建设。 校风是高校的精神面貌,是高校师生思想引领、价值取向、身心发展、文化传承的集中体现,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校风包括教风、学风二方面。教风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是校风形成的引导者,应起到表率带头作用,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业务水平,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优良的人格品格,广博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等。 另外,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在学生中,树立、宣传一批优秀的学习模范,如评选“优秀学生”“学习标兵”等,倡导大家学习先进,争做先进,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加强学校的校风。

(下转149页)

(上接150页)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实践育人。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构建校园文化形成和活跃的一个必要条件,能够满足学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社会能力的提升。

第一,学校要积极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健康有效开展。要积极开展校园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具体形式上可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会”“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引导高雅艺术、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走进师生等,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5]

第二,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当中。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脱离了学生的主体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校园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精神需求,投其所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组织,积极参与,真正有所收获。鼓励学生创办各种学生社团,如文学社、英语角、话剧社、书画社等,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实现实践育人的功能。

(三)加强高校制度建设,实现管理育人。

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高校应遵循教育规律,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立足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一,高校规章制度要体现以下二点:一是要“全”,高校的规章制度必须是全面的、完善的,要确保学校各项事务都有章可依、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应包括学校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行为管理规定、班级或宿舍管理制度等;二是要“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内容要清晰、明细,确保操作性强,指导性大。

第二,发扬民主,做到制度民主、制度科学、制度平等。科学高效的规章制度是实现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坚实保障。要充分发扬民主,一是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意见,多听取不同的声音,确保制度决策的民主和公平。同时,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确保学生身份平等、机会平等、公平竞争。[6]

第三,高校的规章制度还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校要树立创新理念,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结合社会环境、学校实际等情况,积极创新各项规章制度、改进程序流程。

四、结语

總之,校园文化体现着高校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效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创新育人形式,不仅有利于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春华.用和谐校园文化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7(23).

[2]吉昌化,郑永泉.略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95-98.

[3]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215-265.

[4]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5]张淑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研究 [J]. 教育现代化,2018,(21).

[6]肖小英.发展学生主体性教育,加强高校学风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作者简介:

祝芳(1990-),黑龙江七台河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校园文化高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