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办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教学和科研的两大支撑,但科研水平向来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软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发展。需要我们对民办高职院校科研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科研水平的因素,理清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找准科研定位,从而促进民办高职院校科研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科研;水平提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第一句话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民办高职院校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潮流,不断发展,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5年来,我国民办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8仅有297所民办高等学校,而2009年则已建成 640所,增幅超215%。可见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是在2008年创建的,距今十余年的办学历史,非常年轻。也揭示了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起步晚、底子差、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尤其是科学研究方面,与本科或办学历史悠久的公办高职院校,差距甚远。
一、 民办高职院校科研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政策环境支持力度不足
1.政府对民办高职院校科研扶持政策不明显
2019年,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通知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等,由此可见,国家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都在不断加强。然而,从政策中也可以看出,利好消息明显是倾向于高水准的科研项目或工程,而民办高职院校目前的科研水平是达不到政策惠及面的。总的来讲,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只是起到指导的意义,更大程度上,还是看民办高职院校自身对科研工作的规划和投入力度。
另一方面,从近年来国家、省部级项目申报的文件来看,很多项目已经不再限制民办高职院校申报,在申报条件上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放宽了,很多项目还专门设置了青年创新类项目,这对民办高职院校是大利好。然而,从项目最终的立项结果来看就没那么乐观了。申报名额民办高职和公办高职、本科差异不大,但立项结果可谓两级分化。获得立项的民办高职院校课题相当少,即使获得立项,也是层次较低的课题,基本没有配套经费。当然,这与质量脱不了关系,但由此可见,政府对民办高职院校科研的政策环境支持力度不足。
2.民办高职本身基础薄弱,保障不足
民办高职院校无法改变“收支自负”、“纯自助”的运营方式。科研支出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只能自筹。然而民办高职院校大多建校时间短,大量资金需要投入到基建上,科研投入保障不足。另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近年来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师资紧缺。教师不得不承担超负荷的教学任务,加上学校缺乏专项经费资助、缺乏科研绩效考核、缺乏科研成果奖励,老师缺少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经费保障,科研工作负重难行。
(二)组织和管理机制不完善
1.组织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民办高职院校经历了规模扩展阶段,现在逐步进入了内涵发展新时期,近年来,随着省教育厅在创新强校工程、质量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各专业教指委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日渐规范,部分民办高职院校逐步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逐步在成立和完善科研机构及管理机制。但总体而言,科研部门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凸显不出,专职科研人员的数量和水平,不能满足“产学研”需要。甚至有些院校没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日常科研工作由教务处附属管理。由此可见,民办高职院校在科研组织和管理机制完善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科研管理不够规范
一方面,配套细则不完善。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科研定位不明,对科研重要性认识不充分,科研管理缺乏决策指导和长期规划。决策层对科研把控不力,成立的科研管理部门没办法拟定相关的科研配套细则。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目前只是制定了科研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普及型文件。科研评价体系,奖励制度和约束制度缺失,不足以营造科研氛围,也没办法形成科研压力和动力。另一方面,过程指导不到位。民办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不是专业上岗,又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缺乏科研管理工作的知识和经验。大部分管理人员对“管什么”、“怎么管”、“如何才能管得好”缺少思考,工作还停留在统计员、信息员和事务处理的层面。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监督力度不够,更谈不上对教师开展科研进行过程指导。科研项目的过程管控也是流于形式。
(三)教师队伍科研素质偏低
1.教师对科研的认知片面。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的理解存在误区,比如,认为科研是评职称的任务;科研是高大上的事,高职教师可望不可及;科研就是申请各种项目,通过项目立项写论文;科研就是关起门来做研究,没有意义,还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吃力不讨好等等。科研认知的片面甚至偏差,教师对科研信息不关注,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教师科研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大多是在 2008年期间创建的,学校尚且年轻,教师也以青年教师为主。加上当今社会,民办高职教师的准入门槛普遍低于公办院校。教师学历学位总体偏低,导致理论水平不足,影响科研质量和效果。高级职稱教师比例也偏低,科研队伍缺乏领军人物。民办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是应届毕业生,或者是一线教学工作有经验,但没从事过科研的人员,实践经验不足,影响应用技术的研究。
3.科研意识淡薄,科研氛围不浓。民办高职院校对教师只有教学工作方面的要求,对教师科研工作重视不足。学校没有形成科研的氛围,教师科研意识淡薄,加上教师没有科研压力,也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和科研方法。即使有部分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有从事科研的欲望,却无从下手。
二、民办高职院校科研实力提升通道
通过分析民办高职院校科研的现状,可见民办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还在起步阶段,实力弱、水平低、成果少。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可从以下四个维度着手。
数量,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用数量来显示,最为直观清晰。数量的多少,对当前的民办高职院校而言,是体现科研水平重要的指标之一。在数量维度上提升,可从学校重点培养对象和骨干教师开始,瞄准目标领域,按照从零到一,从一到多,从多到源源不断的路径,形成科研氛围,促使科研活动成为常态,良性循环。
等级,可参考纵向项目的常用分类,按照院校级、市厅级、省部级、国家级的等级安排科研活动。先从院校级项目开始,让教师熟悉选题、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整个过程,并在各个环节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教师通过项目研究不断思考和总结,获取经验。在校级项目基础上,鼓励和指导教师逐步尝试市厅级、省部级、国家级的科研活动。有针对性地完成开展科研活动,逐步提升科研活动等级。
类别,高校科研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成不同的类别,如按学科领域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技服务;按成果分为课题、专利、论文专著、教材、成果等;按合作和主管部门,分为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民办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科研规划,在类别上从单一到双元、从双元到多元、多头并进,充分发挥各部门的长处,针对提升科研水平。
思维,教师在开展科研实践时,科研思维会直接影响科研的质量。可按照由点到线、由线成面、发散辐射、由表及里的路径,引导教师科研思维发展。初期教师对科研无从下手时,引导教师从教学实际、从身边话题作为切入点,确定研究方向,这是由点到线;围绕研究方向收集素材、参考文献,从而确定研究范围,这是由线成面;在研究范围内深入调研,挖掘研究的社会经济实践及推广运用意义,从而确定推广运用对象,这是发散辐射;确定研究推广运用具体对象后,针对实际情况深入研究,这是由表及里。
以上的四个通道相互独立,又交叉交融。民办高职院校按照以上四个通道,再规范科研管理,制定各项细则并一丝不苟地落实,是可以提升学校科研实力的。
三、民办高职院校科研提升的策略与建议
(一)明确民办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
1.在科研定位上,民办高职院校应走出重看不重用的误区。现实情况是,前沿、高尖端型的科研不切合高职院校的实际,面向职业教学、一线生产、技术创新、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项目方能凸显高职院校的优势。
2.在科研内容上,应根据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定位,结合高职教育学院的职业性、技能性、针对性确定科研内容。要将研发贯穿于市场需求、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体现应用型研发的特征。
3.在科研方法上,坚持校企合作,民办高职院校的科研应扎根产业和市场基础,校企深度融合,形成良性互动,或校企共同研发。
(二)提高科研认识,转变观念
从管理层到普通教师,要转变以往科研不重要、不重视的观念,充分认识科研对专业建设、教学质量、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1.科研可以提高专业(群)建设水平,我国的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开展科研,将产业要素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依托专业群开展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提高专业(群)建设水平,打造专业品牌。
2.科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坚持“产学研”结合。开展教研,把行业前沿知识、技术、方法和工艺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行业企业适用人才。
3.科研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通过参与科研活动,保持与社会发展同步,了解社会新需求,掌握学科和专业最新动态,并根据新动态新要求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和专业能力,持续成长。
(三)规范科研管理,搭建科研平台
1.在当前内涵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要逐步规范科研管理。可根据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调整科研机构设置。开始先设立科研专职管理人员,逐步建设专职管理队伍,从成立科研管理办公室,逐步发展为科研管理部门。有序开展科研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制定各项科研规章制度,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监管,实施项目指导,成果统计、梳理和分析等各项管理工作,发挥科研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
2.建立科研网络,从各种渠道搜集有关科研信息。搭建科研成果应用和推广平台,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更好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等提供便利,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形成科研良性循环环境。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民办高职师资队伍普遍呈现出起步晚、基础薄弱、研究经验欠缺等方面的不足,大多在职的专业教师只懂理论缺乏实践,企业的兼职教师只会实践操作缺乏理论提升。针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偏低的现状,科研管理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组织教师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科研专题培训活动,让教师了解并掌握科研流程、科研方法和科研技巧。帮助教师提升科研能力。
(五)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健全科研管理体制。
针对教师多样化的需求,学校在不同阶段可采取灵活化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在初期,针对教师科研意识不强,动力不足的现状,在政策、管理制度上坚持激励为主,适度约束的原则:凡申报者都给予一定科研奖励;每年统计科研成果并纳入年度科研工作量范畴,予以奖励;各类纵向立项资助项目按比例配套资金,立项不资助的省级项目学校按级别资助。随着教师科研积极性不断提高,学校要求逐步提高,既要坚持标准,又注重导向,引导教师创造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坚持科研工作与教师职业成长结合,建立灵活的激励和管理机制,促使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学校科研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四、结语
民办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校应尽早规划,促使教师深层理解教育、生成科研创新和科研智慧,以沉淀學校教研氛围和文化,才能激发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明敏.民办高职科研实力提升路径的原因分析与模型构成, [J].湖北开放职业技术学院, 2020,33(1): 35-37
[2]朱晓峰,高创宽.民办高职院校科研现状调查研究,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38(21):36-38
[3]谢炳清.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J].教育与职业, 2013,29:69-7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立项编号:swzl2019015
作者简介:苏一波(1985.03—)女,汉族,广东广州,硕士,单位: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