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中小学教学的联系也日渐紧密,所以,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思考中小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这种教学衔接不单是指数学知识层面上的融合衔接,更多的还是对教学手段和教育模式的更新,让七年级新生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快速、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因此,本文就七年级数学教学进行探究,分析有效衔接策略,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浅见。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中小衔接;数学教育
引言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衔接教学应是每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在七年级这关键的一年当中,怎样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从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过渡到中学层面的阶段,是广大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事情。本文重在提出一些有效的衔接教学法,以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习惯和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过程。
一、中小学教学的差异
小学的数学与中学的数学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其中的要求、态度和教学方法截然不同。因此,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都必须了解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之间的联系,明确他们之间的差异,确保小学和中学教育承上启下的时间段里能够自然融合和有效衔接。
(一)计算能力的差异
初中数学教师对刚步入初中的学生的最大期望就是他们能够拥有足够扎实的计算能力,希望学生能够轻松地完成计算,并且能保证较高的准确率,如此一来,教师便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投入到教授新知识、新技能上了。从进一步学习的需求来看,七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的强化是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
(二)思维能力的差异
另外,中小学教育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区别很大。随着知识的不断累积和专业技能的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也将会不断趋近于理论化和抽象化。在小学阶段内,数学知识的呈现大多都是形象具体的。大多数问题的答案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常识和直观的数学数据,而到了初中,学生在课程中很难通过以往的形象理解来获取知识,数学知识的呈现也逐渐建立在抽象和归纳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研究也不再是之前用直观的数据得出结论,而是通过抽象、归纳、推理、论证等方法来获得问题的答案。
(三)解题能力的差异
最后,初中的数学学习更注重思维的灵活多变性和开放性。小学数学习题的解题只要求学生使用固定的解题手法和公式;而初中数学习题的解题就与小学天差地别,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特别强调问题类型的归纳,一个方法可以解决不止一个问题,一个问题也可以用多种解法。它还强调思考的周密性和开放性,例如知道如何根据问题的设置条件设计一个类似的问题,并寻找一种最有利的解决方法,以及学生要能有灵活的几何思维,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能够区分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图形元素都有哪些,并能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关定义。
二、如何实现中小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打好“提前量”,循序渐进以旧推新
初中阶段在教材知识、思维能力、题目难度等方面与小学阶段均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因此,一些小学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到了初中学习水平也会有下降,同时也会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出现。所以教师应认真考虑小学数学课程与初中数学课程的差异,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制定教学大纲,高效备课改进教学方法,明确应该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接受初中的新知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需要在学生巩固完旧知识的基础上再帮助学生吸收新知识,使学生顺利、自然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知识转移的目的。
(二)从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之前尽量对学生进行一次能力考核,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知识吸收能力,首先要根据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根据各级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进行教学。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以及作业分层。但是除了这三个方面外,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并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跟学生成为朋友打成一片,再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足够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會主动学习。
(三)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思维的培养
初中阶段要逐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布置预习和复习方面的作业,使学生尽快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外,通过让学生不断的预习和复习,学生可以强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铺平道路,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郭力丹.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现状及其突破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6):80-82.
[2]曲贵彬.中小学数学学习如何有效衔接[J].黑河教育,2019(02):54-55.
[3]吴东升.探索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措施[J].学周刊,2017(1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