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也日渐走入了学校的课堂教育活动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各项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这一科目的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应用微课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数学教学的结构体系,趣味化初中数学的学习课堂。
【关键词】 微课 初中数学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5-039-01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课是指教师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源与知识点进行整合后获得的碎片化的数字资源,往往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微课短小精炼,一般时长不超过十分钟,5-8分钟适宜,远短于传统课堂;在内容上则突出了教学重点,常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而设计。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能够有针对性地利用微课的特点,开展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进而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微课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会为接下来课堂教学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微课的出现创新了初中数学课堂的导入方式,给予了学生不同的课堂体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数学课堂中。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时,我根据教材上的阅读材料给学生制作了一个微课视频“美丽的勾股树”,在这颗勾股树一步步“生长”的过程中,学生在观察的时候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然后我告诉学生:“这个是有规律的,等同学们学完这节课的知识,你们画的会更好。”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就这样在课堂的一开始就给学生们设定了目标,学生才会更加集中精力的去学习。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制作微课,并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导入,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加深学生理解、帮助老师开展教学
在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时,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使得学生学习的更为投入。因此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将设置相应的问题,来主动引导学生去将问题与所学知识点连接起来,引导初中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解直角三角形”这一内容时,我制作了一节微课,以这几个问题为主线:1.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还有几个元素?2.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之间、三边之间、边与角之间都具有什么关系?4.解直角三角形應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学生利用微课解决以上问题后,加深了对解直角三角形这一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学习新知识。
三、通过微课,进行知识点复习
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能够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复习时,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发现不足,弥补自身的知识漏洞。在复习时,可以将上堂课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串接,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放映。在观看微课后,学生能够对能够将微课中的知识体系与自己脑海中的知识体系相互对比,收获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在复习所用的微课,仍可以添加部分具有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的联立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完之后,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感觉每道方程都会解,但是都不能保证全对,因此我录制了一个微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易错点分析》,先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最终转化为“x=a”的形式,然后以解一个方程为主线,从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一的每个步骤中的易错点加以分析,以便让学生明白解方程不仅是每个步骤的单打独斗,而且是各个步骤的相互配合,更要明白每个步骤变形的依据,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化解易错点,更好的去解方程。
四、通过微课,利用学生课余时间
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技术以及教学理念的限制,学生在课余时间想要学习或者遇到难题时总是难以找到相应的途径,使得学生不能够及时的解决遇到的问题。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放到课堂上去解决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也错过了解决问题的黄金时间。而教师可以将相关课后习题的讲解或者是相关知识的讲解以微课的形式发布在班级群或者学校公众号之中,让学生在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而及时解决。我们学校的学生不仅看老师制作的,或者发布的微课,他们也会自己录制一个习题的讲解发布到我们学校的公众号“和数坊”中,我本人非常鼓励中等生进行这样的操作,这样不仅使知识点加以巩固,也给他们提供了展示的小平台,获得了成就感的同时也增长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将课堂内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也让学生更有效的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之后,教师可以发布“二次函数中字母系数a、b、c对图像和性质的影响”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等相关知识点的微课,学生通过观看,一方面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必要的巩固,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要能够结合教材内容,积极开展趣味、生动、形象、创新的微课活动,并且把微课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等能力、进而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阮征.浅谈数学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6).
[2]赖志付.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
[3]葛思怡.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神州,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