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真真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实际上的课堂学习中,还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导致许多学生慢慢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因此,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正能量;课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本人结合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将知识情境化,带领学生进入精彩信息世界。
学习的正能量是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让孩子学到有用知识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知识以情境化,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并从中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根据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极大兴趣这一特点,引導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例如在学习《管理文件》这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孩子们,小马虎的爸爸是个大马虎,他经常要用电脑办公,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电脑上存放的文件越来越多,但是非常马虎,经常办公完之后文件随便放,没有对电脑的文件进行管理,导致他常常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文件,你们愿意帮助他吗?这时我及时提出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小马虎的爸爸整理文件,让爸爸能快速找到在自己需要的文件吗?””说到这里,同学们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动手了。这样的情境创设,充分地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如何对电脑文件进行管理,以便能快速地帮小马虎的爸爸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孩子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二、自主探索,引领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课。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探索并解决问题,让每个孩子的手脑并用,让他们用心去体验学习,去感受学习、从而理解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并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会学习,增强自信,同时体验到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
如在教学《用键盘上的符号构图》时,老师先出示一些用键盘上的符号拼成的有趣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当孩子们遇到双字符键输入的是下档字符时,让孩子分组讨论、自主探索、尝试,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并进行演示,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拨,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输入下档字符的方法,再遇到双字符键的使用时便能得心应手,这样再用键盘上的符号拼图时也更快。
三、课堂互动化,让学生领会信息技术知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学科,如果课堂上只是一味地操作,似乎又少了什么,让孩子参与到课堂中,将所做所想表达出来,实现课堂的互动化,我想更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一)、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发展表达能力
参与是表达的前提。在教学中,应该鼓励所有的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在参与中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体验到参与课堂学习带来的满足。教师还应该根据孩子的知识水平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师的适时引导,训练学生从简单的表达,到条理清晰的表达,可以让水平中等的的孩子先表达,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做总结表达,而水平比较一般的同学让他们复述表达。这样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在原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初步实现课堂的互动化。
(二)、教师的倾听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的无私奉献让我们体会到做为一个老师巴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给学生,还怕孩子没有掌握,导致现在的课堂教学还是大部分由老师控制,老师的倾听意识和能力欠缺。如果老师不善于倾听就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真正与学生互动,那么也就无法真正知道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老师总是担心孩子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其实不少学生对知识是有一定了解的,不如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不仅对那些能够讲解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不能讲解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如在学习《拼图形,比创意》这节课时,站在讲台前讲课的是学生,学生演示并讲解,教师始终站在讲台的最右侧,作为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学生的讲解演示很有“老师范”,台下的学生有回答问题,也有向台上的“小老师”提问,彼此互相交流。当大家都被问题问住的时候,老师才在讲台的一侧进行适当的引导。这节课,老师的倾听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和学习欲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意。
总之,信息技术课已经是孩子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及孩子的能力水平设计出适合孩子们学习的方式与方法,让孩子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参考文献: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占珊. 从小培养孩子学说话[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