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洁
摘 要:低段的午间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下低段午间阅读主要是问题是杂乱无章,无从有序选择,阅读时间缺失,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关键词:低段阅读;午间阅读;有效性;情境性实施;持续性发展
一、低段午间阅读情境性实施
在学期初的时候,笔者对我们班新学期的孩子做了一个阅读情况的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大致阅读情况,以便能更好的制定阅读计划,和孩子进行阅读。比如,可以制作调查问卷(可以请家长协助完成表格)。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80%的新生,头脑中并没有阅读的概念,或者我们应该说是家长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因此怎么样将阅读这种概念渗透给孩子以及家长是首当其冲的。
(一)环境渗透,激发内需
环境渗透,就是需要营造一个书香味浓浓的读书环境,这样对激发孩子的阅读内需是行之有效的。激发孩子的内需,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认为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爱因斯坦说:“興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
(二)推荐读物,引发体悟
语言渗透就是用语言去引发孩子对阅读的共鸣。此处的语言可以以说的形式展示,亦可以是文本语言打动孩子的心,从而产生阅读体悟。针对低端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
(三)活动交流,诱发实践
儿童的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用各种读书活动的效果评价,促使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强化阅读兴趣。
1. 阅读交流汇报。
2. 班级读书活动。
3. 亲子共读活动。
4. 年度表彰大会。
二、低段午间阅读的持续性发展
(一)建立家校生三维立体网
阅读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课本界限,拓宽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扩大午间阅读平面地域网
传统的午间阅读,只是将学生聚集在教室中看一通书,读一个故事罢了,而忽略了语文源自生活,作家的一切创作皆来自于生活,那么我们的阅读如果要达到更有效的目的,当然也要回归生活,那么我们在进行午间阅读时便扩大了午间阅读的平面地域网,即走向不同的地方进行阅读。如阅读《昆虫记》时,我们便走进草丛中,去倾听,去探索,去感受奇妙的昆虫世界。想象与实践并重,地域网的拓展,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个人都沉溺于这样奇妙的昆虫世界。有些同学甚至开始写起自己的观察日记,比对着法布尔的作品,扎扎实实的一点一滴的进行累积。
自此,林荫树下,有我们倾听《爱心树》的身影,操场上,有我们奔跑着感受《风的故事》,陶艺教室塑造一个个《泥巴花园》。
(三)延伸午间阅读与学科交叉网
要真正的把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去,走进学生的世界,融入学生的血液中。
例如,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中有一单元主题是“金色的秋天”,这一单元中笔者结合秋天的资源,进行了中外诗歌大荟萃、动手制作树叶画、秋日童话创作赛、华笔绘金秋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孩子们创作了《秋天的金鱼》、《秋日》、《调皮的秋雨》、《秋到我们的校园》等等各种作品。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例如午间阅读可以和美术课相结合,绘写相结合,更适合与低段孩子的表达,也体现了低段表达的多样性,更加全面有效的体现了午间阅读。
三、低段午间阅读的有效性反馈
近段时间, 低段的午间阅读效果整体比以前有提升,中午的学校,不再是闹哄哄的,更多了一份安静。教师将阅读的书籍按章呈现给学生,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午间阅读的魅力,牢牢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促进了学生感知文本的能力,更是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开阔性得到较好的锻炼。
部分同学,在阅读文本的解读与写作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有趣又有效的阅读,夯实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无形中文字的运用能力也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阅读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每当手中捧着书时,他们的脸上便笑意盈盈,真正能够自由徜徉在书的海洋中,阅读是实实在在的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体验。
作为教师,在带领学生游历书海时,自己也切身的感受到阅读需要张弛结合,课题组内教师对于这短短的午间阅读意识在实施课题时得到强化,随意散漫的午间阅读减少,完善午间阅读有效性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