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琳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如何改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活动组织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成为众多教师共同探索的课题。基于此现状,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教学语言三个方面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兴趣
小學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收获、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并以此为基础,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工作、生活、学习。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组织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课程教学具有整合性、基础性、应用性和趣味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身学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驱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是难以理解和记忆的,课堂练习是枯燥无味的,这使得他们很难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做好课堂教学组织设计。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天性,对游戏充满了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地将信息技术教学融入游戏当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指法时,教师可以以比赛的形式,通过让学生们玩《金山打字通》中“打地鼠”等游戏,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好的比赛成绩必须先要练习好指法。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师再对指法练习进行讲解,学生自然会认真地听课,进而保持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演示美好的事物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动手操作的强烈欲望。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了正确的学习方向,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以前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展现给现在的学生观看,包括图文并茂的贺卡、五彩缤纷的学习小报、意境优美的诗配画等作品。学生看后普遍会产生这种想法:这么漂亮的贺卡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只要你们发挥自由想象,多动手制作,肯定能做出比他们还要好的作品”。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还为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以讲授型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探寻新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笔者建议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一)直观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处于对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所以,小学生习惯通过模型、实物和形象语言的描述来获取直接感知,并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增长技能。根据小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教师应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固有的特征,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计算机理论知识。例如,在认识计算机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实体来配合授课,使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大致了解计算机结构和各个设备。教师还应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连接方法,使教材中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活灵活现的实体、实物,从而有助于学生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吸收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问题的答案,完成“任务”。在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会深刻体会到通过自身探索而获取正确答案的成就感,增强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三)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指教师将两名或两名以上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使学生们以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对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等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划分合作小组,并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个性的空间。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讨论和探索,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三、合理运用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是能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应熟练运用这门独特的教学艺术,捕捉最佳的知识传授时机,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二十分钟,所以他们极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兴趣盎然转变为疲劳倦怠,加之信息技术课的理论知识教学较为死板、枯燥,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语言,增强语言的幽默感,从而在教学中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此外,教师还应利用教学语言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学习环境,尽量避免用苛刻、生硬、严肃的语言批评指责学生的错误和缺点,而应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小学生逐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