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分析

2020-10-20 07:27黄勇
锦绣·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初中体育

黄勇

摘 要: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我国所提出的教育政策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型发展的人才,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在日常的授课环节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教育培养。而在我国现有的体育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导致“体”教育无法实现,本文就基于此进行适当的分析探究,进而找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主动参与;策略分析

1.现阶段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我国现有的初中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尽管对相关任课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观念的培养以及引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以传统型应试教育的教育目的”进行教育制度的确立以及教学方法的实现。这一问题的存在,进而导致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在进行的过程中,经常存在着被语、数、英等主课教师占课现象的存在。并且在这种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与文化课之间的教学冲突与矛盾也日益明显,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严重缺乏体育训练的时间与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动参与度的降低。

并且在现有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对学生个人以及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环节中,体育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单一的体育训练模式,忽视了相关体育教材的使用,这些体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多元化的发展,从而降低学生参与体育训练、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主动参与度也在不断降低。

2.在初中体育教学环节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几个重要意义

2.1 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健身的意识

正如古语所言:“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这就引导了相关任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在保障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质量高效率的实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这一兴趣对体育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生体能素质的目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器材设备,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当体育教师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体育教学,可以保障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提升

当今社会教育背景前提下,我國立足于当今社会形势,并且根据国际要求,及时提出了“培养全面型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在我国初中的教育过程中,相关任课教师积极适应国家的相关政策,大力促进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是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型、专业型、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我国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对于初中教学进行适当分析,可以发现这一课程存在着较大的特点——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提升较快的身心特点,因此相关任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对于初中体育课程而言,任课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终身锻炼的意识进行着重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水平能力的提升。

2.3 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意义

对初中体育教学而言,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兴趣,可以保障学生学习主动参与度的显著提升。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降低,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质量的显著减少。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环节中,应当注重对学生主动参与度的关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整个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3.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分析

3.1 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现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参与度严重不足的问题,这一现象的存在大部分是因为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兴趣匮乏的问题。基于此,相关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环节中,应当深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期望进行适当的分析探究,并且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借此制定有效的教学环节以及相关的授课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显著提升。

例如在进行足球训练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足球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短片的形式,提出创设性问题——我们在传球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将球传给我们的队友。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带着问题去思考,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并且情境创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3.2 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实现学生主动参与

对于我国现有的体育课程内容而言,教师在进行授课的环节中,采用的模式都是让学生进行长跑、运球以及跳绳等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感觉枯燥,甚至会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抵触心理,这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2]。基于此,教师在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入各类有趣的课堂游戏,通过竞争、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个别器材,丰富学生的课堂环节中的教学内容,实现学生主动参与。

3.3 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保障学生主动参与

在素质教学的相关理念中,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身份,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人翁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从而保障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例如在进行弹跳练习的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学习模式以及内容,保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保障学生主动参与度的不断提升。

4.结束语

初中体育教学开设的目的是在提升学生体能素质以及运动技能的前提下,保障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初中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来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的提高,在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观念下,帮助学生促进全面发展水平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陆新华.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1):73.

[2]张德洪.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01):49-50.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初中体育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