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军
摘 要:主要从3个方面对有效开展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木本植物的自然恢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和论述,即松材线虫入侵对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林分恢复的“环境驱动力”分析及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木本植物自然恢复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木本植物;自然恢复
松材线虫病主要是由寄生在松树体内的松材线虫引发的,对松树等树种的健康生长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并且会导致树木大规模毁灭性死亡。目前,对于因松材线虫病而死亡的松树,主要选用采伐的方法进行处理,导致松材线虫病的伐除迹地面积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使得该空间中松树和其他植物的分布格局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对松树等树种的自然演替进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 松材线虫入侵对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通过对安庆地区伐除迹地的长期观察发现,原有的松林已经被以下几种种群取代:马尾松纯林、山合欢与沙朴林、马尾松林与杂木、枫香林与白栎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可以看出,松林群落的受损程度不同、起源不同,在自然恢复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方向性,因此今后在预测伐除迹地松林恢复方向时也可以此为依据。
另外,该地区伐除迹地上的植被经过十几年的自然恢复,已经从原来的针阔混交林转变成多类别复合林型,其中主要包括针叶纯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等。总的来看,群落结构及组成越来越复杂,并且其中大部分属于顺向演替,而出现逆向演替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从演变进程来看,该地区植物群落在松材线虫的干扰下,更加趋于稳定和复杂。
2 林分恢复的“环境驱动力”分析
本文还对土壤厚度、土壤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海拔、腐殖质厚度、坡位、坡向、坡度、土壤pH值及岩石裸露率这10个环境因子通过CCA排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物种空间的分布,以上10个环境因子的解释量只有56.69%,而剩余的43.31%仍然无法进行解释,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考虑到一些未知的环境因子。另外,除了环境会对次生裸地的恢复产生约束之外,人为干预及群落中原有的物种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此外,针对10个环境因子影响物种分布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坡度、土壤含水量、坡向及海拔等环境因素都不显著。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根据CCA排序结果,对主导受害松林恢复形成不同演替类型过程中的演替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将这些因子当作该受损松林植被恢复潜力的决定性因素,从而更快地恢复受害松林。如果松林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那么土层厚度及土壤腐殖质厚度就为起主导作用的演替驱动环境因子;如果松林不具備较好的地理位置,那么人为干预、周围存在的种源等就是起主导作用的演替驱动环境因子;如果是水分和阳光较充足的阔叶林,并且土壤层较厚,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植物的生长很少受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此时林木对空间及资源的竞争就是起主导作用的演替驱动环境因子;如果是阔叶林,并且是由之前的针阔混交林演替而来的,那么林内通常已经有较高大的乔木,并且具有良好的土壤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岩石裸露率、土壤厚度及土壤pH值等就是起主导作用的演替驱动环境因子。
3 松材线虫病伐除迹地木本植物自然恢复的有效途径
松林被松材线虫入侵之后,虽然开始了演替进程,但是相当一部分松林仍出现了明显的受损退化现象。而对于已经形成的不同群落类型,还应采取有效措施改造不同的退化系统。但是从物种组成、土壤基质状况、结构及繁殖体库等方面看,各个退化阶段的现有植被群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制定恢复对策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体现出相应的差异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造不同种群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对策恢复受损程度不同的松林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林系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如果松林分布的地域具有较厚的腐殖质及较薄的土壤,那么恢复改造此类松林较有效的措施为: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伐除受害松树,然后在林窗补植白栎等树种,这是因为该树种常年伴生在当地松树的旁边,并且在土壤较贫瘠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很好地生长,按照这个条件,其他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树种。如果松林所在的林分具有较厚的土壤,恢复改造此类松林较有效的措施为:将枫香、白栎等树种补植到林中,在该地区这两个树种往往与马尾松伴生,其他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树种进行补植。这样通过将阔叶树种补植到林地中,能够使林分的土壤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人为地引导其转变为针阔混交林,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松材线虫对当地松林逐代毁坏的风险。另外,对于原来为松阔混交林的林地来说,由于其中松树只占据很小的比例,因此发现受害松树之后,与之混交的阔叶树种,如枫香、栓皮栎等会将受害松树空下的生态位在短时间内迅速占据,并在此基础上迅速生长为高大的乔木,之后群落会逐渐演替成一种较稳定的林分结构,其中主要包括各种乔木的幼苗幼树、已经成熟的高大乔木及各种优势伴生树种等。对于这类松林,通常情况下所采取的恢复改造措施并不需要特别制定,只需采取封山育林等常规措施即可,这样基本上就可以确保林分的定向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