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淼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与主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也存在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標认知不清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缺口较大、课堂管理模式不适应教学需要等问题。可通过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建立开放互动的课堂管理模式等方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提升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时代,是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的时代,是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的时代,也是增进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理论,在新时代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谱写出新的华美篇章。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应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与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看待社会与自身的关系,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将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高效率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与主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与话语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抬头率不高、亲和力不足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访谈询问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觉与看法,在得到的反馈中,“枯燥”、“死板”、“没效果”是高频词。究其原因,正如陈宝生部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所指出的,主要是“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因此,新时代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一个值得研究与关注的问题。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发展情况
(一)国家高度重视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许多高校领导干部带头走上讲台,讲好思政课,相关视频、课件在网络上传播,引起广泛的关注,形成了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形式日益多元
相较于早期思想政治理论课严肃的授课氛围与形式,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正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乃至全社会面前。2018年11月,河南省教育厅举办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会场上,激情昂扬,精彩纷呈,“高大上”的多媒体呈现,隽永诙谐的金句,声情并茂的讲述,来自40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参会人员呈现了一场生动鲜活的教学图景。这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既是一个良好的示范,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缩影。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而且依托即时传媒技术,开通公众号与自媒体,以理性的态度、生动的方式回应学生的现实关注,让学生的疑惑能够及时的得到解答。各地、各高校也依托电视传媒技术,组织“开学第一课”活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中青年教师数量增加。随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相继成立,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教师加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与动能。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理论相关专业学历学位的教师数量增多,比例逐渐增大。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建立。国家、地方、学校每年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关培训,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交流经验、提升教学技能提供了良好平台。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
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把握存在偏差,仍停留于“应试教育”时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目标限定在教材知识的识记方面,未能把“立德树人”作为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心环节。究其原因,既有部分教师因“惯性思维”,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也有部分教师因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缺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难以切实关照到学生价值观念、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的变化,割裂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边缘化,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与学习体验,影响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内容的认同。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缺口较大
近年来,高校通过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仍显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重。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公共课,授课对象覆盖全体学生,课时安排较为密集,教师引进速度赶不上学校规模发展。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随着各高校愈来愈注重内涵式发展,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也随之提高,引进的专任教师一般应有博士学历与学位。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博士生的培养数量仍然有限,相关人才的培养数量与学校需求数量相比仍有较大缺口。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数量较多。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5门课程,5门课程各有侧重,覆盖大学各个级段,每门课均需要相当数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讲授。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出现“真空”现象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课,通常为多个班级共同组成的合班課,人数一般均超过百人规模。这样的教学空间与参与人数,一是不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情,割裂了多数学生与教师的天然联系,淡化了课堂的严肃氛围,形成“你讲你的,我玩我的”上课局面。二是不利于教师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学对象的全情参与。过多的上课人数在增加活动组织成本与时间成本的同时,还破坏了活动开展所必须的整体氛围,从而影响活动效果的实现。三是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管理。面对上百人的课堂,教师用于维护课堂秩序的精力有限,从而形成课堂管理的“真空”。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
(一)持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是要有坚定的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自身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才能真正的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引领学生。二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讲课不是诡辩,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更好的运用理论回应现实问题,才能通过讲清楚理论的缘起与发展,讲明白理论的现实指向,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三是内外兼修,厚重情怀。丰富的知识储备、厚重的人文情怀,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更宽厚的人格魅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示范效应,对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产生正面影响。
(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必须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从实践来看,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很多学生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难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忽略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按照认识规律,首先有感性的认识,继而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仅仅就理论而言理论,以理论验证理论。而应该遵循认识规律,一方面要做到关注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建立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加强引导,形成共情,启迪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真理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做到关照现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将理论与我国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改革开放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联系实践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
(三)建立开放互动的课堂管理模式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但不是唯一的参与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事物中来,在共商讨论中,形成信息的交换,促成有效的沟通。将学生参与的过程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部分。如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纪律,教师提出方案,阐明每项纪律的必要性以及制定的初衷,之后由学生提出意见建议,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论证,深入交换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一是信息得到了有效的传递与反馈,有助于教师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对方。二是在论证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三是有助于形成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各项教学活动的展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习近平.高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N].人民日报,2016-01-25.
[3]李芳.以课堂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77-80.
[4]吴爱萍.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