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摘要:本文根据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含义,从经济发展、经济基础、社会发展、城乡统筹、生态水平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工业化效益、科技水平、人力资源、环境资源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并应用协调发展度综合评价二者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对河南2008-2017年十年间的数据做实证分析,得出河南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度不断优化的结论。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9-0131-04
一、熵值法的计算
为了确保所使用的数据资料和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排除研究者的主观性干扰,本文通过熵值法来进行数据的处理。熵值法的计算在这里分了六个步骤:
(一)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二)计算第i个年份下第j项指标的比重
(三)计算指标信息熵值
(四)计算信息熵冗余度值
(五)计算指标的权重
(六)计算单指标评价得分
上式中:i表示年份,j表示第j项指标,Xij表示第i个年份第j项指标值,max{Xj}表示所有年份j指标的最大值,min{Xj}表示所有年份j指标的最小值。k=1/lnm,其中m为评价年数,n为指标数。
二、协调度的计算
协调度用来衡量指标体系中各个因素发展的和谐度,协调度从严重失调到优质协调变动的过程也反映了系统发展由杂乱向有序规律转变的过程。河南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二者协调度的动态数据也反应了在发展过程中二者和谐度的变动过程。协调发展的计算分为三个步骤:
(一)计算協调度C
上面公式中,X代表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分,Y代表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得分,K代表调整系数,K值一般取2。
(二)计算协调发展水平指数
本文认为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二者密不可分,重要性是一样的,故在此处α=β=0.5
(三)计算协调发展模型
D=C*T
按照协调度的范围从小到大变动情况,这里把协调等级从严重失调到优质协调划分7个等级,如下表1所示。
三、多指标平均体系的构建
从科学性、层次性、综合性和指标获取的可行性原则来构建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内涵和发展现状为依据,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基础、社会发展程度、城乡统筹状况、生态环境状况五个功能层构建河南新型城镇化水平。从区域经济基础状况,工业化对经济的贡献、科技发展基础、人力资本状况、环境改善情况五个方面构建河南新型工业化水平。
目前,在研究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协调关系时,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多层次指标分析和国际标准法(IU、NU)相比,这种综合分析的方法更全面准确的勾画了一个地区发展的真实情况。要根据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具体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层次多指标来反应一个区域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20个指标层处理上本文运用了熵值法,在协调关系测定上用到了协调度。
四、河南新型城镇化动态发展分析
通过熵值法计算河南2008-2017年新型城镇化20项指标的权重,得出河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基础、社会发展程度、城乡统筹状况、生态环境状况五个功能层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970、0.1958、0.2226、0.2310、0.1537。(如表2所示)
从表4和图1可以看得出,2008-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在各功能层以及总体的水平上的评价值是呈上升趋势的。社会发展和城乡统筹评价值波动大一些,主要原因是指标层中城市人口密度、城乡居民人均生活住宅面积比及城镇农村恩格尔系数比在十年间波动较大有关。河南新型城镇化水平2008年0.2837,2017年上升到0.7829,年均增长率12%,上升速度较为稳定。从各个功能层上看,经济发展水平2008年为得分为0,说明2008年在经济发展水平这个功能层的四个指标(人均GDP,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经济密度)均为十年内最低,从动态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出,河南经济发展水平呈快速增长的态势;经济发展基础得分由2008年的0.0989增长到2017年的0.9819,年均增长率为29%,增长速度非常快;社会发展得分从2008年的0.3592增长到2017年的0.7086,2010、2011年呈现下降状态;城乡统筹由2008年的0.4590增长到2017年的0.5463,2011-2013年呈现下降状态;生态水平由2008年的0.4558增长到2017年的0.7140,年均增长率5%。通过比较五个功能层的得分动态变动情况发现,2017年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得分较高而且这两个功能层在纵向得分变动上相对稳定,生态水平和社会发展在2017年得分居中,都在2011和2012年出现了波动,城乡统筹这个功能层在2017年得分最低,说明河南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还比较大,城乡协调发展需要推进。
图2反映2009-2018年河南新型城镇化率和户籍城镇化率动态演变,户籍城镇化率由2008年的34.34%增长到2017年48.5%,平均每年上升1.57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水平由2008年的28.37%上升到2017年的78.29%,平均每年上升5.54个百分点,上升较快。
根据图2可以把河南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13年之前,河南户籍城镇化水平高于新型城镇化水平,但二者差距在逐渐缩小。虽然第一阶段河南户籍人口城镇率高,但实际的城镇化率并没有那么高,但第一阶段河南新型城鎮化水平增长速度较快,说明河南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第二个阶段,在2013年之后,河南新型城镇化水平高于户籍城镇化水平,二者差距逐渐拉大。2017年河南新型城镇化高于户籍城镇化水平29.8个百分点,差距比较大。所以,通过多层次指标体系构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更能综合反映区域城镇化的实际情况。户籍城镇化率上升缓慢,主要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制约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特别是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除了大专院校毕业生,很大一部分还有农民工和其他进城务工人员,长期居住在城镇,但一直是农村户口。实际这部分人群对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不小,迫切需要共享城镇发展带来的成果。
五、河南新型工业化动态发展分析
通过熵值法计算河南2008-2017年新型工业化20项指标的权重,得出河南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效益、科技实力、人力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状况五个功能层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169、0.2025、0.2547、0.1861、0.1397。(如表3所示)
从表5和图3可以看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水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2723增长到2017年的0.7530,年均增长率12%。从工业化效益维度来看,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较大,由2008年的0.9653下降到2017年的0.0000,主要原因是此维度的几个指标基本都呈下降趋势,如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08年的66.5%下降到2017年的43.5%,规模以上总资产贡献率由2008年的23.5%下降到2017年的13.1%,规模以上成本费用利润率由2008年的11.6%下降到2017年的7%,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由2008年的19.6%下降到2017年的7.2%。工业化效益中的四个指标,2017年都是最低的,所以综合得分2017年也是最低为0.0000。从科技水平和人力资源这两个维度看,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环境资源这个维度总体波动中增长。说明河南省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成果还是比较显著的,对工业扬尘污染、日常排污管理、大气污染防治都加大力度,取得不错的成绩。
六、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协调度动态变动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河南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度得分由2008年的0.5268增加到2017年的0.8757,由勉强协调变动到优质协调。协调度的变动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08到2011年,协调度得分在0.6以下,虽然协调度也在上升,但协调度增长缓慢,都属于勉强协调。第二个阶段从2012到2017年,协调度得分在0.6以上,且上涨较快,协调程度从中等协调变动到优质协调。整体来说,河南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二者在动态发展过程中趋向于向良性发展转变。
从图4可以看出,2010-2015年河南新型工业化水平高于新型城镇化水平,此阶段新型城镇化在加快发展,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城镇发展的助力器,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支撑。工业化引起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化,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企业和劳动力在地理区位上的集聚又加快了城镇化的发展。2016年后新型城镇化水平高于新型工业化水平,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镇的聚集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发展条件,城镇的发展吸引了大批的劳动力资源,城镇基础社会在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不断降低。
综上所述,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城市化由工业化来推进,工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对工业化有反作用。河南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步调基本一致,整体纵向来看协调性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刘战伟.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关系研究[J].市场论坛,2014(8):23-25.
[2] 胡尔斯.乐山市沙湾区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3] 王 浩.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6.
[4] 刘耀彬,王启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J].经济地理,2004 (5):600-613.
[5] 李 培,叶裕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性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9):36-40.
[6] 王 昕.四川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责任编辑:方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