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黎红辉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平台被广泛运用到高校教学中。动物标本馆微信公众平台与高校动物学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弥补现有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通过发布标本信息、发布微视频、推送动物学相关文章、野外实习地标本数据库的构建及发布,可以提高动物标本馆微信公众平台在动物学实践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动物标本馆;微信公众号;实践教学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发展,加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微信平台是当前移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入口,功能非常强大,应用广泛,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极大便利[2]。《2018微信影响力报告》公布,2018年,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超过10亿。微信占到用户总数据流量的34%,其中18—35岁的年轻用户中有一半的人,微信数据流量消费占到30%[3]。而当今的00后大学生正是微信使用的主力军,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以及校园网络的全面覆盖,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查阅信息和即时学习已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
高校动物学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是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是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包括实验教学和上山、海滨野外实习。本校动物标本馆拥有动物标本6万多份,其中脊椎动物标本1万多份,无脊椎动物标本5万多份,包括新种近30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7种,二级保护动物71种,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最齐全的标本馆。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给动物标本馆助力实践教学提供新的途径,提高标本馆在实践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创建了“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微信公众号。
1 动物学实践教学的现况
1.1 实践教学资源紧缺
随着大学本科的扩招,高校学生的数量显著增长,已由以往30人的小班发展成50多人的大班,实验室资源有限,3~4人共用一套实验设备和材料的情况普遍存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无法保障所有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学习内容。同时,教师资源非常有限,在实验课及野外实习过程中,老师无法有效地对所有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障。
1.2 标本馆资源辅助实践教学的效率不高
动物标本馆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应该为实验教学提供充分的可作为直观教具及教学材料的动物标本资源,但是由于实验课堂场地有限,仅能提供极少量小型的标本;标本馆现场教学因学生人数多、课堂时间有限而无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动物学知识;标本馆因为教师资源很少,管理工作繁多,无法随时接待需要进馆学习的学生,不便为学生提供可反复学习的机会,学生在野外实习后也难有机会进馆进行资料查阅和标本对比来鉴定自己所采的标本。以上均导致标本馆资源利用率不高,在实践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有限。
1.3 学生学习兴趣偏低
动物学因其内容量大、知识体系庞杂、综合性强,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抽象难记,导致缺乏兴趣、学习效率低。如鱼类的分类实验,因其种类多而繁杂,种名生僻字多,不同物种间外形特征相似度高,不易分辨,在直观教具不足、不能反复学习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记住,导致学习兴趣普遍偏低。
1.4 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不足
现有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往往是先由教师讲解实验内容、演示实验步骤,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报告。因课堂时间紧凑,学生人数多,在实验过程中,师生间缺乏互动交流的时间。在野外实习中,也是由教师对实习地所发现的动物进行讲解,对部分所采标本进行鉴定,然后学生再对标本和分类结果进行观察学习。导致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式地接受知识,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不足。
2 标本馆微信公众号辅助动物学实践教学的路径
2.1 及时发布标本信息
“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公众号将发布馆藏标本的相关信息,包括其图片、分类地位、标本采集信息、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栖息环境等等。学生可关注公众号进行自主学习,灵活掌握动物学知识。这就打破了实验课堂上空间、时间的限制,简化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师资、教育环境、场地等资源的需求,提升了时间的利用率,可随时随地实现移动学习[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 制作和发布微视频
本院动物学专业拥有蜘蛛系统学、昆虫学、野生动物保育与利用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专家,经常需要野外作业,会拍摄各种动物的生态照片及野外活动视频。例如,在探索昆虫食料和饲养方法的科学实验中,会记录整个昆虫生活史的视频和图片,包括昆虫从卵孵化、幼虫的取食和生长、蜕皮、化蛹、羽化出成虫的全过程。在短嘴金丝燕保育与利用的研究中,将在其洞穴放置红外摄像机等设备来记录其叫声、昼夜活动规律、洞穴生活特征等。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同时针对教学内容整合动物标本与互联网相关资源制作微视频发布在微信公众平台,让学生能随时了解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等,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动物学知识。
同时公众平台设有视频征集模块,鼓励学生在实验课程学习过程中以及野外实习过程中拍摄和制作所观察动物的微视频提交,制作优良的视频将发布在公众号,便于其他学生学习借鉴。例如:在原生动物门草履虫的观察中,有学生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有性生殖(接合生殖)以及他们的运动规律制作成微视频“爱的魔力转圈圈”;在野外实习中,有学生将采集到的棘皮动物门的海羊齿放入盛有海水的容器中,拍摄其外形及运动规律制成微视频,其他没有观察到的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共同学习。学生在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興趣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掌握学习内容,培养观察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2.3 推送动物学相关文章
“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公众号将定期推送动物学相关文章,包括动物保护方面的最新法规,如2018年最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让学生了解相关动物保护级别的变动;动物学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让学生及时了解动物学最新研究进展;与动物学相关的社会关注热点,特别是最新热点的科普文章,如新型冠状病毒系列科普专题,让学生了解病毒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联,增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寄生虫疾病的系列科普文章,让学生了解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控等知识等等。
开展科普文章征集及评选活动,鼓励本科生对在实验课及野外实习过程中观察到的有科普价值的动物进行科普文章的创作,优秀的作品将发布在标本馆微信公众平台。如学生在野外实习中通过对两爬动物的观察,提出了龟为什么能活那么久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作了科普作品“为什么龟能活那么久”,并发布在标本馆公众号,供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动物进行仔细观察并拍照,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充分掌握其理论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学习内容还能大大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2.4 微信公众平台野外实习地标本数据库的构建及发布
为了推进本科生实践教学的发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使学生认识更多的野生动物,了解更多的野生动物知识,我们创建了上山实习地及海滨实习地标本数据库。
动物标本馆馆藏有大量动物学相关专著,如《中国动物志·鸟纲》《湖南省动物志·爬行纲》《湖南省动物志·鸟纲·雀形目》《湖南省动物志·两栖纲》《湖南省动物志·蜘蛛类》《中国野生哺乳动物》《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中国海洋贝类图鉴》等等。在充分利用动物标本馆标本及文献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本科生实习的特点,在上山及海滨实习后,利用余暇时间,组织感兴趣的学生,进入标本馆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整理,在标本馆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资料、比对馆藏标本来分类进行鉴定,并建立实习地标本数据库,包括动物的外形及生境图、分类地位、形态特征描述等信息,并发布在“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公众号,供今后学生实习参考。
本科生在野外实习前可关注“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公众号,了解实习地采集标本数据库中的物种,自主查阅教材及网络,丰富这些物种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野外实习任务。在野外实习中,学生可将采集到的标本与微信平台上野外实习采集标本数据库中的物种进行比对,从而认识所采标本。对库中没有的标本,实习结束返校后再进入标本馆查阅文献资料、比对馆藏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并对新增标本进行进一步的信息完善,补充已有的野外实习地采集标本数据库。
学生通过提前了解实习地物种、自主学习其相关知识,实习后参与野外实习标本数据库的建设,有助于辨认各类常见动物,更好地掌握动物学知识和动物学分类方法,提高野外实习效果。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科学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提前进入实验室学习和今后的科研鉴定了良好的基础。
2.5 开放微信平台预约功能
标本馆新增了学生入馆学习的功能,每周设有固定的开放时间,有需要的学生可通过微信平台进行预约,选择适当的时间段进馆学习,弥补了课堂教学中标本数量不足及学习时间有限的缺陷。标本馆老师也可以根据预约情况,提前安排,以便为入馆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学生通过标本馆老师的讲解及自己对不同分类阶元下大量物种的观察比较,有助于系统的掌握不同门类生物间的区别及动物进化关系。这种直观地学习方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 结语
将动物标本馆微信公众平台与动物学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即时性,可满足学生重复学习的需求,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5]。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科学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教高[2018]2号.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2]杨素芳,孙雨琳,查媌,石柔.论微信平台在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风,2019(27):60-61.
[3]微信2018影响力报告.https://xw.qq.com/cmsid/20180514A1TCXT00.
[4]张春燕,农铮,覃琼花.基于微信的移动平台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移动学习模式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20,(5):136-137.
[5]严幸钰,严兰兰.微信辅助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内江科技,2020,(1):62-64.
资助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普专项“动植物标本科技场馆系列科普活动及微信公众号创建”(2019ZK4008)
作者简介:刘萍(1982—),女,汉族,湖南郴州人,博士,实验师,研究方向:无脊椎动物学及动物标本管理;黎红辉(1963—),女,漢族,湖南长沙人,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脊椎动物学及动物标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