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幼儿园“游戏中学习”的启示
——基于对加拿大安大略省《幼儿园大纲》的解读

2020-10-19 07:56:24孙晓女
教育观察 2020年24期

孙晓女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辽宁大连,116029)

如今,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进行了幼教改革。美、英、韩等国纷纷推行新的学前教育计划。2016年9月,加拿大安大略省(以下简称安省)政府颁布了一项服务全日制幼儿园4—5岁幼儿的为期两年的学习发展计划——《幼儿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的特色在于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探究取向下的“游戏中学习”,并通过研究和实践实现儿童在游戏中学习。[1]《大纲》从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对学前教育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指导,它是安省所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法律依据。本文着重对《大纲》相关精神和主要内容加以解读,并探讨《大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一、安省《大纲》颁布的背景

加拿大是联邦制国家,各省拥有独立的教育立法权。安省是加拿大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省,早在1998年就颁布了该省历史上第一部《幼儿园大纲》,并于2006年进行修订。此后,安省在2010年出台《全日制幼儿园大纲(草案)》。2016年9月,安省施行新版《幼儿园大纲》,全面取代《全日制幼儿园大纲(草案)》。《大纲》的宗旨是以儿童为中心,主张创造适宜的、安全的、以游戏为主的学习环境,为儿童的早期学习和智力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为儿童顺利实现幼小衔接以及未来获得完满的生活奠定基础。

二、《大纲》“游戏中学习”部分的解读

(一)“游戏中学习”的深远意义

《大纲》认为,“基于游戏的学习可以给儿童带来更大的社交、情感和学业的成功”[2]。儿童是通过游戏积极探索自己周围的环境和世界的,当儿童操纵物体、进行角色扮演、尝试各种材料时,也在探索和发展语言与思维,即儿童是通过游戏进行学习的。基于游戏是促进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媒介的思想,加拿大幼儿园十分注重儿童的自主游戏,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为了实现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加拿大幼儿园尽力提供各种材料和道具。虽然《大纲》没有明确界定什么是“游戏中学习”,但通过对该部分内容的梳理和解读,可以发现,《大纲》中所表达的“游戏中学习”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基于游戏的学习环境,并在幼儿园课堂中利用游戏和物理环境来观察和指导儿童通过玩耍实现探究,从而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学习过程。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也支持“游戏中学习”的科学性。儿童大脑的神经通路经游戏过程的探索活动被激活或打通,从而使儿童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4-6]

(二)“游戏中学习”的探究取向

《大纲》认为,幼儿园应通过探究过程,利用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促进儿童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探究使儿童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它允许儿童决定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展示自己是如何学习的。探究是科学和技术的核心。《大纲》明确指出:“探究不是一套操作步骤和技能,而是一种普遍的方法或‘立场’,一种贯穿于儿童全天思考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思维习惯。”[7]探究不限于一个领域、一个主题、一个项目或一天中特定的某个时段,它是“游戏中学习”至关重要的条件。《大纲》将探究定位为“所有学科领域的学习核心”,是幼教工作者需要采取的一种“游戏中学习”的取向。也就是说,教育者要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游戏活动与儿童共同构建探究,以支持儿童的学习。探究取向要求教育者鼓励儿童协作学习,为儿童创造一种尊重个体想法和意见并鼓励冒险的探究空间,让儿童充分了解自己的思维和学习,以此激发儿童强烈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得以发展。

(三)如何实现“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发生学习的机制很复杂,为了使幼教工作者有据可循、有章可依,《大纲》提出了一个“幼儿园课堂探究环节及师生行为”框架(见表1)。该框架希望在操作层面上指导教育者设计合理的学习活动并与儿童一起进行探究,从而促进儿童创造性地思考、探索和调查、解决问题、自我调节,并与他人分享学习经验。

表1 幼儿园课堂探究环节及师生行为[8]

从表1可以看出,幼儿的探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步参与阶段、探索阶段、调查规划阶段、沟通阶段。教育工作者在不同的阶段要根据儿童的行为对儿童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引导和支持。

三、安省幼儿园“游戏中学习”的启示

(一)坚持“以儿童为本”的幼教理念

安省教育有四大目标,其中之一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丰富的、从出生直到成年的学习体验”[10]。为此,安省幼儿教育特别关注儿童主体性的发挥,鼓励儿童自主探究,并从全社会的角度营造尊重儿童发展规律的氛围,培养儿童自我发展、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提倡“以儿童为本”的幼教理念。

“游戏中学习”主张教育者设计各种游戏活动,让儿童亲身体验各种角色,运用自我中心语言。教育者在游戏中扮演儿童的助手、引导者、参与者、玩伴及安全的守护者的角色,引导儿童的行为,使儿童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各种真实的感受,帮助儿童内化自己的经验,获得经验知识并不断积累,达成学习目标。安省幼儿园坚信学习能够在游戏中发生,学习发生在教育者有意创设的游戏环境中,幼儿园通过为儿童搭建学习桥梁、在儿童遇到问题或困难时给予适时指导、不断提出启发式的问题、提供各种工具、鼓励合作,激发儿童的创造性。

(二)重视儿童课堂探究过程

《大纲》提出了一个“幼儿园课堂探究环节及师生行为”框架,将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儿童的行为和探究过程的环节合理运用于游戏活动中。儿童经历提出问题、探索再生问题、选择解决问题途径及工具、讨论分享的过程,完成初步参与、探索、调查、沟通四个探究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旁观者又是激励者和激发者,更是提升者,教师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儿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学习活动。这里既强调教育者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尊重,特别是对儿童成长过程的尊重,又强调有效促进儿童学习的教育策略。

1.初步参与阶段

在初步参与阶段,儿童的探究活动始于关注,他们玩或摆弄一些物品,进而对这些对象或事件产生兴趣和想要更深入了解的冲动和欲望。教师作为一个旁观者,要仔细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用心聆听儿童的言语表达。

案例片段1:一天早上,一个孩子将一些蝌蚪带到幼儿园。当这个孩子发表关于蝌蚪的想法、事实和观点时,其他对蝌蚪感兴趣的孩子也加入进来。教师让孩子们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探索更多细节,澄清问题。然而,教师没有提供有关蝌蚪的信息,而是大声说出孩子们共同找到的一些问题的答案。

2.探索阶段

在探索阶段,儿童会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探索和观察周围的事物,获得一定的探索结果,并形成问题。教师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儿童仔细观察,并交流彼此的观点,最终引导儿童提出有思想的、开放的问题。

案例片段2:一个孩子表达了蝌蚪变成青蛙的想法。教师提出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发现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各小组在一段时间内观察蝌蚪并说出他们的观察结果。有些儿童讨论了他们需要为蝌蚪提供的照顾。在观察蝌蚪一段时间后,教师引导儿童提出更多有意思的问题,如“这对于发展意味着什么?当蝌蚪的外面发生变化时,蝌蚪内部会发生什么呢”。

3.调查规划阶段

在该阶段,儿童将使用各种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对观察的事物进行信息收集、比较、排序、分类、描述和解释,并得出所观察事物的简单特征或属性等结论。教育者则需要给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资源,并有策略地质疑和观察儿童的发现,进而澄清和扩展儿童的思想,最终引导儿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

案例片段3:教育者应考虑到儿童可能会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他们的观察和想法,以及给他们提供需要的工具和设备。教育者应告诉儿童科学家是如何调查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的,并确信孩子们现在正在成为“科学家”。教育者把手镜和材料放在有蝌蚪的桌子上,告诉孩子们他们使用的正是和科学家相同的工具,正在经历和科学家相同的科学研究过程(例如观察、思考、提问和产生理论、交流、共同工作)。当儿童进行调查时,教育者需要观察并记录他们的言行,然后与儿童一起思考问题,并讨论可能添加或删除的材料,为进一步探究儿童关于蝌蚪的想法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观点做铺垫。教育者也可以向儿童展示其他生物的变化过程,从而推动更进一步的探究,例如种子、鸡蛋,甚至是人类的发展变化。

4.沟通阶段

在沟通阶段,儿童将分享独立活动或与他人合作得到的调查结果。教育者则需要耐心倾听儿童的想法,并帮助他们建立已有知识和新发现之间的联系。

(三)增加儿童亲近自然的游戏活动

安省幼儿教育尊重儿童成长规律,重视和鼓励儿童与大自然全面互动,增强儿童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比如,安省幼儿园设计了诸多类似雪地考察、采集枫浆、玩水玩沙等回归大自然的游戏活动,不仅要给儿童提供观看、倾听、闻嗅自然物品的机会,而且给儿童提供触摸、摆弄、操作自然材料的机会,使儿童沉浸在大自然里,享受探究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9]在参与各种亲近自然的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够不断地感知万物的生长变化,从而体悟生命的宝贵。这启发我们在促进儿童发展时,要重视发挥各种自然教育元素的作用,引导儿童参与到亲近自然的活动中去,把生命教育的种子播撒进儿童的心田,使儿童从小就形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结合地域特色推进幼儿学习

《大纲》的制定是基于安省的省情和地域特点的。我国目前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差异较大。在这种背景下,幼儿教育也需要适应区域发展水平及其特点。我国学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主要是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这些文件规范主要是对全国的学前教育进行指导,但是,各省份没有根据地方特色制定相关政策、标准。受到《大纲》的启发,我国也可以考虑根据地方特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相应的幼儿教育指导标准,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例如,云南可以依托傣族泼水节、基诺族大鼓舞、傈僳族阿尺木刮等来丰富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大纲》是加拿大幼儿教育计划的一个缩影,在这一计划下的安省幼儿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部署周密。它既体现了安省幼儿教育的传统,又彰显了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既体现了幼儿教育的内容,又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既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又吸引了社区、家长的共同参与。希望这些做法能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