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同度调查研究

2020-10-19 07:56:22邓雨露周谢红陈艳黎
教育观察 2020年24期

邓雨露,周谢红,陈艳黎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一、问题提出

学前融合教育是指为3—6岁的特殊幼儿提供正常化、非隔离的教学环境,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的服务措施,从而促使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共同学习,达到真正的融合的教育。[1]实施融合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特殊幼儿在认知、社会性、情感以及行为技能等方面的发展[2],而且能促进普通幼儿的人格养成和心理健康发展,也有利于高校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及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3]。可以看出,学前融合教育是必然发展趋势,幼儿教师作为学前融合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同度,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学前融合教育对普通幼儿教师也有正面影响。[4]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S省8所幼儿园的87名在职幼儿教师以及S省与G省2所高等师范学校308名职前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S省学校196名,G省学校112名。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95份,问卷有效率为94.1%。

(二)研究工具与数据处理

问卷主要改编自郑易安的“融合教育观念调查问卷(教师版)”[5]与曾乐平的“学前教育本科生早期融合教育素养调查问卷”[6]。在职教师问卷共34题,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共8题。第二部分为问卷核心内容,共24题,包含在职教师对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7题),在职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作用的看法(12题),关于对教师学前融合教育能力的看法(5题)。第三部分2题。职前教师问卷共34题,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6题),第二部分内容与在职幼儿教师问卷内容基本一致,共25题。第三部分共3题。调查数据全部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在职幼儿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同度情况

1.在职幼儿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基本认可(见表1)

表1 在职幼儿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同度的总体情况

2.所能接受的不同残疾程度,在职教师在态度及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整体认同度上差异显著(见表2)

表2 在职幼儿教师在对残疾程度上的差异看法上的分析

(二)职前幼儿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同度情况

1.不同年级的职前幼儿教师在对能力的看法上差异极显著(见表3)

表3 职前幼儿教师在对年级上的差异看法上的分析

2.不同地区的职前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都基本认可,在对作用的看法上差异显著(见表4)

表4 职前幼儿教师在对地区上的差异的看法上的分析

(三)在职及职前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同度的差异状况

在职与职前教师在对学前融合教育能力方面的看法上差异极显著(见表5)

表5 在职与职前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同度差异分析

四、讨论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认同度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幼儿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持基本认可的态度。在态度方面得分最高,他们普遍认为普通幼儿园也承担着教育特殊儿童的责任,融合教育可以兼顾儿童之间的不同需要等。但是,也有教师认为这会给幼儿园管理、教学及组织等方面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在对作用的看法方面,有许多教师表示没有听说过“学前融合教育”这个词,说明我国在融合教育宣传方面还有待努力。在对能力的看法方面,分数相对较高。由于可以通过实践经验积累、摸索,通过模仿其他专业人士或者教师进行学习,因此融合教育相对比较容易掌握。[7]

在职与职前教师认同度差异方面,在职教师更加认可实施学前融合教育,在对教师融合教育能力的看法方面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职教师比职前教师更加自信,这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许多教师的班级里都有特殊儿童,在如何实施融合教育方面,在职教师做起来得心应手。但是,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职教师对融合教育作用的了解并不如职前教师,还有待提高。

(二)在职幼儿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认同度的基本情况

在职幼儿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基本认可,其认同度在性别、年龄、教龄、班级和幼儿园性质上差异不显著,在幼儿教师文化程度和所能接受的残疾程度上差异显著。有6—10年教龄的教师整体认同度及各个维度得分最低,这与郑易安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他的研究认为该教龄的教师对于实施融合教育比其他教龄的教师表现得更为积极。[5]公立幼儿园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同度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其更需要按照国家政策文件施教,以及接受更严格的国家管理监督与评价。我国正在大力宣传融合教育,因此公立幼儿园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接纳度和执行度更高。在残疾程度上差异显著(P<0.05),且所能接受的残疾程度越高认同度越高。学前融合教育意味着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班级与普通幼儿一起接受教育,因此,各种程度都能接受的教师对特殊幼儿进入自己的班级接纳度较高。

(三)职前幼儿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认同度的基本情况

职前幼儿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也持基本认可态度,其认同度在性别、年级和地区上差异不显著,在教师所能接受的残疾程度上差异极显著。职前幼儿教师与在职幼儿教师在对能力方面的看法上差异极显著(P<0.01),主要是因为大四年级学生在大四时选修过特殊儿童心理和健康课程,他们了解了更多关于特殊教育的相关理论,特殊教育素养有一定提高。另外,大四年级学生已经历过幼儿园实习,他们有相关方面的经验。华南地区的整体认同度及各维度得分均相对较高,在对作用的看法方面,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地区发展水平和华南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开展了学前融合教育实践导致的。职前幼儿教师的认同度及各维度在残疾程度上差异极显著(P<0.01),各种程度都无法接受的得分最低,在理论中值附近徘徊。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特殊儿童的观念方面有待改变。

五、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建议

(一)积极关注和宣传学前融合教育

目前,许多人对特殊教育还抱着传统的观点,特别是不少幼儿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学前融合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对其存有顾虑和怀疑。[8]因此,政府、社会力量以及相关幼儿园等应该大力普及学前融合教育,营造积极气氛。国家应该发挥主要作用,健全学前融合教育法律法规。蒋玲娟认为,学前融合教育相关法律不完善,使融合教育的开展并不顺利,还需从财政、宣传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学前融合教育更多的支持。[9]

(二)加强特殊教育、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

高校应该为学生创造学前融合教育的实践机会,如组织学生进入康复医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开展志愿服务或观摩学习。调查发现,接触过特殊儿童的职前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同度更高。高校应加强相关教育课程的改革,提高学前融合教育课程的比重,并将其作为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让职前教师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调查发现,特殊教育课程主要是以选修课形式展开的,稳定性较差,部分高校在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方面有待改革。

王雁等人的研究发现,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比没有接受过的教师在随班就读专业素养各维度上均有着明显的优势。[10]幼儿园应该增加幼儿教师与特殊幼儿互动的机会,让教师参与学前融合教育实践,组织教师进入融合、半融合幼儿园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等实地接触更多的特殊儿童。另外,幼儿园要鼓励幼儿教师参加相关的科研学习,定期组织相关讲座与比赛,让教师更加了解学前融合教育,并提升自身融合教育素养。

(三)积极借鉴融合教育的成功经验

国内外对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有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幼儿园学习和借鉴。许多成功的融合教育例子应该普及开来,幼儿园教师可以成功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参观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观摩,借鉴相关的经验。相关部门也可以设立学前融合教育试验区,逐步开展融合教育,实现学前融合教育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