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公平性及利用效率评价

2020-10-19 12:47李芙蓉袁清青陈丹镝
医学与社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床位数公平性医护

李芙蓉,袁清青,陈丹镝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卫生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居民的健康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人民对于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也愈加复杂。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全部健康需求[1],我国卫生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分配不合理、配置不公平,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体制建设和医疗需求关系错位等问题突出[2],使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有碍卫生公平性和卫生事业道德目标的实现。卫生资源的配置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合理、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内容。本研究对我国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和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分析,为改善卫生资源利用现状和人民群众健康状况提供建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选用2018年医院数、医疗机构床位数、卫生人力资源、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等卫生资源数据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选择医护比及床护比两个指标来反映我国卫生资源机构的合理性;选择医院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作为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评价指标,卫生资源配置的人口公平性和地理公平性用卫生人力资源密度指数(HRDI指数)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 (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进行效率评价[3],将医院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床位数、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5个指标作为投入指标,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数作为产出指标,借助DEAP 2.1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分析我国31个省份的卫生资源利用相对有效性。

2 结果

2.1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及公平性评价

2.1.1 卫生资源结构。表1显示,除天津、河北、吉林和西藏以外,我国其他省份的医护比均大于1,医护比倒置现象得到初步转变,但医护比例仍接近1∶1;床护比各省份均小于1,我国护士数量在总量上及相对数上均存在不足。医护比东部地区低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高;床护比东部地区最高,西部略高于中部。

2.1.2 HRDI指数。2018年我国卫生资源的密度指数如表2。总量上,结合人口和地理面积来看,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床位数、医院数上海均为最多;北京位居第二;西藏的卫生资源除医院外的4项指标均最小,青海医院数最少,其余4项卫生资源指标仅多于西藏。5项资源的HRDI指数均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

表1 2018年我国31个省份医护比及床护比

卫生技术人员最多和最少的城市相比相差54.42倍,执业(助理)医师相差46.19倍,注册护士相差83.14倍,床位相差43.46倍,医院相差8.33倍,表明医院数量在31个省份间的分布差异相对较小,但人力资源及床位数在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注册护士数在各省份间的差异更加显著。

表2 2018年我国31省份的卫生资源HRDI指数

2.2 我国卫生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表3显示,中国卫生资源的利用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906、0.954、0.948。从产出和投入指标的松弛量来看,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冗余。整体来看,我国卫生资源的利用并未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水平。

13个省份(41.94%)的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为1,松弛量为0,规模报酬为不变,表明这些省份的卫生资源配置为DEA相对有效,其卫生资源投入增速等于产出增速,规模较为合理。6个省份(19.35%)的技术效率为1,综合效率及规模效率小于1,松弛量为1,规模报酬均为递增,卫生资源配置为DEA弱有效;12个省份(38.71%)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小于1,松弛量不为1,规模报酬均为递增,卫生资源配置为非DEA有效。对6个弱有效及12个非DEA有效的省份而言,其规模报酬均为递增,这表明这18个省份的规模和投入、产出不相匹配,即按照这样的投入没有实现产出最大化和投入最小化,其卫生资源规模与最优规模相比较小,投入增速小于产出增速,扩大卫生资源配置规模时可进一步增加卫生资源产出。其中以山西省综合效率最低,为0.624,卫生资源仅发挥了62.4%的效率。

东部地区2个省份(18.18%)为非DEA有效,3个省份(27.27%)为弱有效,6个省份(54.55%)相对有效;中部地区4个省份(50%)为非DEA有效,4个省份(50%)为相对有效;西部地区6个省份(50%)为非DEA有效,3个省份(25%)为弱有效,3个省份(25%)相对有效;利用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3 讨论

3.1 注册护士数相对不足,医护比、床护比不合理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应不断适应医学技术进步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4]。整体来看,我国依旧存在医生多于护士的不合理现象,离1∶2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5]。床位数与护理人员数量也处于床位数多于护理人员数的不合理情况,这一方面与近年来对床位数的不合理投入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护理工作在我国的行业现状造成的。为提高卫生行业的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必须重视护理人才的培养、储备,着力提高护理人才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改革医学人才培养机制;还要注重规模效益,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投入重点向严重缺乏的地区转移,促进资源总量与卫生需求相适应[6]。

表3 2018年我国31个省份卫生资源的效率值和松弛量

3.2 卫生资源配置、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护比东部地区低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高;床护比东部地区最高,西部略高于中部。这应该与西部地区整体执业(助理)医师及床位数绝对数值较少有关,使得西部地区护士数量相对充足。HRDI指数及数据包络分析结果均显示地区经济状况、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相一致。经济状况对资源分布的公平性有着正向作用[7],因此在制定资源投入计划时应将经济状况作为重要因素进行考量。其次,应该增强政府在资源调配过程中的作用,降低分配的不公平性。

3.3 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差,规模效益不高是主要原因

当前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目的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与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关系极为密切[8]。而我国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东部最多,中部其次,西部最少。经济状况不仅影响卫生资源的投入,也影响着卫生服务的质量。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应将卫生投入的重心转移至卫生经济状况落后及资源较少的地区[9-10]。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0. 906)、纯技术效率(0. 954)、规模效率(0. 948), 均值均未达到 1,综合效率值、规模效率值变化幅度较纯技术效率值大,各决策单元的纯技术效率相对较高,表明规模效率值才是导致各决策单元综合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扩大卫生资源规模,以达到最优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或着力优化将现有规模资源结构。

3.4 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同时存在投入不足及产出过剩的问题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仍旧有14个省份的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可能与为保障人们的卫生服务需求以及响应国家充分就医的号召,部分省份不顾实际需求,只注重加大卫生资源投入量,而忽略了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配置有关[11]。这不仅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反而会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和医药费用的过快上涨,加重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经济负担[12]。非 DEA 有效地区存在现有资源利用、服务产出不足等情况,这与人员、经费、设备的投入不尽合理,管理、考评等制度不健全等有关。不单单以某一因素为主要依据,而应综合考虑人口、经济、素质等因素来配置资源。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在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逐步的改变了卫生资源的利用途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卫生医疗资源信息网络建设,打破省域间地理的局限性,使省域间卫生资源能够达到空间共享,减少卫生资源的重复浪费,实现我国省域间卫生资源信息与服务的共建和共享[1]。做好调研工作,科学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杜绝卫生资源过度投入和浪费。

猜你喜欢
床位数公平性医护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高管薪酬外部公平性、机构投资者与并购溢价
全国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
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全国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关于公平性的思考
基于普查数据的我国18个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及公平性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