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风格

2020-10-18 07:50文字孟锦慧
音乐爱好者 2020年10期
关键词:塔吉克族音程咬字

文字_孟锦慧

新疆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碰撞,十三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的高山终年积雪,沙漠壮美雄阔,河流迂回曲折,色彩神秘而热烈的丝绸与美丽的脸庞交相辉映,神奇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展现出它独一无二的韵味。

我出生在新疆,自小耳濡目染,对新疆各少数民族音乐有着深厚的情感。2004年、2009年和2017年,我先后出版了声乐教材《罗布泊——民族声乐独唱歌曲选》《中国声乐曲选》和《丝绸之路上的歌声》。之后,我带领学生举办讲座和音乐会,传播这些优秀的声乐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中璀璨的瑰宝,感受少数民族民歌迷人的魅力。

我演唱过许多新疆民歌,比如喀什民歌《亚鲁》《米赞古丽》《阿达尔古丽》、库车民歌《阿勒屯江》、伊犁民歌《牡丹汗》《阿瓦尔古丽》、阿图什民歌《罗兹兰》《龟兹》等,它们旋律优美,充满异域风情。初学少数民族民歌时大多靠模仿来还原其本身的语言风格,这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将把握新疆民歌风格与声乐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我认为,只有了解歌曲所属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性格特征、语言特点和音乐特点,才能真正了解与掌握其演唱方法。如果不从历史与人文上追溯源头,那么这样的继承与发展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禾木白桦林

新疆的人们大多生活在塔里木河、开都河、玛纳斯河等河流与湖畔的两岸,农耕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正是这些被称作“绿洲”的生命岛屿镶嵌在高山与大漠之间,组成了人们繁衍生息的乐园。在这里,人们常说一句谚语:“只有穿过戈壁,才能到达绿洲。”生活在绿洲的人一旦走出绿色的屏障,就要饱受烈日炙烤、风沙漫卷、饥寒干渴之苦。他们在这种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只能凭借乐观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扎下根来。他们对人生的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孤独寂寞的痛苦有着切身的体验,因此他们“苦中作乐”的精神与生俱来,渗透在各个角落。我心中多年的疑惑也终于有了答案:为什么维吾尔族民歌那么忧伤、那么热烈、那么缠绵、那么奔放?

《亚鲁》是一首南疆喀什民歌,歌词大意是:在那高高的山顶上,闪耀着灯光,那不是灯光,那是热烈爱情的光芒。在那高高的山顶上,雄鹰在飞翔,那不是雄鹰,那是情人的歌声在飘荡。维吾尔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它的发音与汉语的发音有很大区别,任何一个重音、长音、短音、元音、辅音等都是语言发音的重要因素。维吾尔族歌曲演唱时的咬字、吐字与讲话时是一样的,即母音统一延长连贯,辅音短促清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维吾尔族语言的发音中有一些特殊的辅音和元音是汉语中没有的,比如弹舌音“r”、小舌塞音“q”、小舌擦音“k”、喉擦音“h”,还有介于“ê”和“Ü”之间的元音“θ”等。以歌曲《亚鲁》为例,其中“ja ru”的弹舌音“r”“ku j”的小舌擦音“k”“ε”“huxum”的喉擦音“h”“sendæ qi zi”的小舌塞音“q”“gyljã ll”的“gyl”元音为“θ”等,这些在演唱时都需要格外注意。掌握了这些特殊的辅音,多加练习,发音自然也就准确了。

维吾尔族民歌的调式调性繁多,且调性变化频繁。除了使用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外,四分中立音被大量运用在旋律中,几乎随处可见。其调性属于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上下游移的四分中立音是这一调式的显著特点。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掌握维吾尔族民歌的韵味,唱出维吾尔族民歌的灵魂。

禾木白桦林

在《亚鲁》开头第一句,第二小节至第五小节的延长音上就有很多游移音,第四小节中的八分音符与十二分音符交替出现处也有游移音出现,只是谱面上难以标记,需要细致地模仿。再比如第十三小节至第十六小节“ja ru”所对应的旋律,还有第二十小节至第二十二小节和第二十五小节至第二十六小节延长音的乐句都存在很多游移音。在唱准这些十六分音符的同时,要寻找游移音的出处。还记得我刚开始学习这首作品时,无论如何都唱不出这些游移音的特点,我就翻来覆去地听旋律,寻找音乐的走向和规律。另外,旋律中的“升la”和“升sol”唱的比实际音高要高,听上去似乎不太准,不是很协和,但这恰恰是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特有的调性特点。另外,第二十一小节和第三十三小节“la”“升sol”的逆波音,以及第四十九小节和第五十小节“do”“升la”的逆波音,要唱得比正常的波音幅度大。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做到心领神会、游刃有余了。

维吾尔族民歌的节奏变化多端,除了常规的2/4拍、4/4拍、3/4拍之外,还有大量的不规则节奏,如7/8拍、5/8拍、8/9拍等“增盈节拍”。《亚鲁》这首民歌采用了单二部曲式结构,A段为2/4拍规整节奏,B段为“增盈节拍”5/8拍节奏。5/8拍即一小节中有两个重拍:前三拍的第一个音是重拍,后两拍的第一个音是次重拍。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种不规则的律动,似舞蹈一般给人以慵懒、放松的感觉。在演唱这段旋律时,情绪与前半段要有鲜明的对比,要更加热烈奔放、充满激情。第五十五小节至第五十八小节节拍回到了2/4拍,舒展自由,婉转悠扬。第五十九小节至结尾节拍又回到了5/8拍。整首歌曲充满了动与静、热情与理性的强烈对比,堪称经典。

少数民族歌曲往往有它特殊的演唱方式。在我的记忆中,维吾尔族民歌如艾德莱斯绣花一般纷繁复杂、变化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维吾尔族姑娘的嗓音像哈密瓜一样甘甜,像百灵鸟一样清脆。演唱《亚鲁》时首先设定它的音色——总体是明亮、清脆、甜美的。但是A、B两段的音色又有区别:A段要柔美,B段要明亮。在气息的运用上,结合咬字,要收放自如——A段的气息要宽广舒展,音量要控制,音色柔和,咬字深沉,赋予内在的含义;B段的气息要有爆发,音量稍强,音色明亮清脆,咬字干净利落,字头清晰而短促,声音有弹性。两段在音色、咬字、情绪上形成对比,要把一个美丽的姑娘灵动而端庄,高贵典雅又不失活泼与妩媚的气质表现出来。

《牧归》是一首塔吉克族风格的歌曲。塔吉克族人生活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附近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区。塔什库尔干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南有海拔八千六百多米的世界第二峰——乔戈里峰,北有海拔七千五百多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诸山之间的谷底也高达海拔三千米左右。古代塔什库尔干地区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东西方交通的要塞,汉族、羌族、藏族以及突厥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阿拉伯文化在这里交汇、沉淀。

帕米尔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喻为“离太阳最近的人”。塔吉克族人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以半农半牧为主要生产方式。高原人豪放、淳朴,他们的心灵像高原碧蓝的天空一样晶莹剔透,他们的音乐似搏击长空的苍鹰般激昂、高亢。

创作《牧归》的作曲家姜一民在新疆生活了二十五年之久,对新疆音乐的风格与特点有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创作过大量新疆风格的歌曲,这首作品就是其中一首典型的塔吉克族风格的歌曲。

塔吉克族民歌篇幅小,结构多呈对称性、方整性,多种乐律、调式并存,多为七声调式,由“re、sol、la、do”四声或由“re、mi、sol、la、do”五声构成调式。这表明塔吉克族传统音乐与羌族、藏族传统音乐有着渊源关系,当然这也与它们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帕米尔高原与青藏高原接壤。音乐旋律中半音或四分音的变化十分常见,这一现象被称为“中立三度”。在《牧归》这首歌曲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中立三度”音,我个人将其理解为增二度音程,这样可能会更加直观。比如,第五小节中的“升do”和“降si”之间的关系,第九小节中“降si”和“升do”的波音,第十小节中“升fa”和“降mi”的关系。唱这些增二度音程时,“降mi”要向“re”靠近,“升fa”要向“sol”靠近,这样比较容易找到这种“不协和感”。增一度音程在这首歌曲中也随处可见,如第二小节的“do”和“升do”、“fa”和“升fa”,第七小节的“降si”和“si”等。另外,第三小节的“fa”上有一个装饰音——波音,波音上有升记号标记,在唱这个装饰音时应该唱成“fa—升fa—fa”;第五小节的“降si”上也有一个带升记号的波音,应该唱成“降si—升do—降si”,即装饰音里也要唱出增二度音程和增一度音程。这些特殊音程是塔吉克族民歌的特点,也是歌曲中的难点,只有准确掌握,才能唱出这首作品特有的风格。

《牧归》这首歌曲为三段体结构。A段为4/4拍节奏,B段为7/8拍节奏,再现部分又回到了4/4拍节奏。A段要唱得舒缓自由,描绘美丽的牧场景象。B段为7/8拍“增盈节拍”。塔吉克族民歌多为7/8拍节奏,既有热情奔放的一面,也有舒展的一面。通常男生的肢体动作似鹰击长空般苍劲有力,女生的肢体动作则舒展优美、刚柔并济。跟着这种节奏舞蹈,就好像漫步在高原,懒散自在,极其放松。演唱时最好能学会跳塔吉克族舞蹈,便于体会音乐中的律动感。再现部分的节拍又回到了4/4拍,这一段要唱得辽阔悠长,表现出塔吉克族人对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整首歌曲音域宽广,音程大跳多,且增二度、增一度的特殊音程随处可见,演唱时要格外注意音准的训练。A段要唱得宽广自如,气息流动舒展,唱出大起大落的磅礴气势。B段声音松弛流动,咬字干净利落,要唱得从容潇洒。另外,第二十二小节和第三十九小节的衬词“呃”要唱出一个大幅度的下滑音;第三十小节至三十七小节的“啊”乐句,注意不要因为字少而失去7/8拍的音乐律动,在长乐句中更要强调内在的律动,使这种特有的节奏感贯穿始终。

在风格与声音训练的结合上,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维吾尔族人和塔吉克族人的嗓音甜美、醉人心田,但这样甜美的嗓音也必须经过训练与打磨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演唱少数民族民歌应在深入研究民歌音乐风格的同时,兼顾声音基本功的打磨。学会用气息歌唱,真正实现在共鸣腔里歌唱,这样才能使音色更加漂亮、持久。

猜你喜欢
塔吉克族音程咬字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传统音乐类】 塔吉克族民歌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黎明
快乐民族行
具有雄鹰气质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