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1002)李芃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以心源性外的多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引起的缺氧性呼吸衰竭,该病进展快预后差,容易引发多器官衰竭[1]。而小儿急性肺损伤是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阶段,是由各种直接或间接致伤因素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造成的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出现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及时治疗急性肺损伤以及并发症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痛苦与经济压力。现就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所致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
1.1 资料来源 选取我院 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肺损伤所致并发症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选取的样本数据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在1~7岁,平均年龄(4.23±1.5)岁;观察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在1~8岁,平均年龄(4.12±1.98)岁。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均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来我院就诊,并建立病历档案;②适宜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病情较稳定的患者;③患者依从性好;④截至入组前尚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不适宜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肺损伤患者;②临床资料不全,且病情危重反复不定的患者排除;③依从性差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入组的所有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定压通气的模式,对呼出气的潮气量进行监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10~12ml/kg潮气量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给予小潮气量6~8ml/kg机械通气。在治疗过程中,每4个小时便对血气分析进行监测1次,根据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平衡指标以及PaO2(动脉血氧分压)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调整。在治疗的同时及时监测血气并进行分析,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调整,当PaCO2<50mmHg、PaO2>60mmHg,自主呼吸有力,逐渐调整RR(呼吸频率)、PEEP(呼吸末正压)、PIP(吸气峰压)[2]。当停止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患者仍能正常维持血氧饱和度时,撤去通气机械。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观察患者肺炎症状是否有所改善;呼吸指标是否达标;肺功能是否存在异常;并发症的状况以及严重程度。
疗效判定:显效:肺炎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功能恢复正常,呼吸功能的相关指标均已达到正常水平;有效:肺炎症状明显减轻,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呼吸功能的相关指标改善幅度>50%;无效:肺炎症状无变化,甚至可能出现恶化的现象,肺功能仍存在明显异常,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改善≤50%[3]。同时根据并发症的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否可逆以及治愈时间判断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1.5 统计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4.0版本对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P等相关数据处理与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状况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状况来看,有效患者数量差别较小,但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远远高于对照组75.68%,两组总有效率比例相差较大。可能由于样本数据不够大,占比方面有较大差异。
2.2 两组患者治疗状况对比分析 研究两组患者治疗状况发现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以及肺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相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状况 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紊乱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脓气胸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观察组出现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紊乱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没有发现脓气胸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肺损伤是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4],该病发病率极高。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机械通气来对该病的患者进行支持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不良反应较多,影响患者恢复。而本文小潮气量器械通气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
本文发现了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紊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气胸等并发症。另有研究表明[5],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由于肺部炎性反应,其肺毛细血管透过性增强引发肺渗出液内蛋白质含量增高,出现肺水肿及透明膜。但在本研究中尚未发现相关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但在临床中应进一步观察与研究。同时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动脉血气的酸碱平衡情况以及是否缺氧、是否有通气不足等相关指标与实际状况,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模式和相关参数。
宋邵华[6]等笔者指出,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改善小儿急性肺损伤/急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与本文治疗状况相似,小潮气量通气对肺部保护有一定的优势。董力杰[7]认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水肿、出血等情况的发生,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喻文亮[8]的研究证明,急性肺损伤的患者使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进行辅助治疗时,发现患者机体内的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表明该方式能减轻肺组织损伤。在此次研究中没有重点研究IL-6、TNF-α的水平变化差异性,在后续的临床治疗中需更充分的研究与讨论。
综上所述,潮气量小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案更有助于改善婴幼儿患者的急性肺损伤及预后,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快的得到好转。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