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博 王晨燕 车勇良 栗绍文 周伦江*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福州 350013;2.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武汉 430070)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是细菌粘附聚集到有生命或无生命固体表面的一种群体性行为,是细菌适应应激环境(不利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及免疫逃逸性[1],是造成临床慢性感染和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细菌生物被膜不仅造成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上的治疗失败[2],也影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消毒效果,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同样有着极大的威胁[3]。 生物被膜存在于农产品加工业、乳品加工业、鱼品加工业、禽和肉品加工业以及即食食品加工业[4],存在于食品工业中的生物被膜细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可以存在于所有类型食品加工装置塑料、玻璃、金属、木头、食品产品的表面[6-8],成为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隐患。因此,控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在兽医、医学、食品等领域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T-A)最早是在1983 年被发现,存在于低拷贝质粒上[9],目前发现T-A 系统普遍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的染色体上,包括人类和动物的致病菌, 每个系统都有2 个共表达基因组成,其中一个基因编码毒素蛋白,另一个编码抗毒素;毒素通常比较稳定,抑制细菌生长;而抗毒素不稳定, 则可以通过中和毒素, 对细菌起保护作用。 II 型T-A 系统编码的抗毒素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中和相应的毒素, 并且可以通过与启动子区域的操纵元件结合调控T-A 操纵子转录。 关于T-A 系统对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的研究较少, 报道与生物被膜形成具有直接作用的第一个T-A 系统为MqsRA[10-11],并且对其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较为深入。 本研究通过缺失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毒素-抗毒素系统yafON 基因, 研究yafON 毒素-抗毒素系统缺失对ExPEC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为解析毒素-抗毒素系统yafON 调控生物被膜形成机制奠定基础。
1.1 菌株和质粒 ExPEC 野生菌株PPECC42、大肠杆菌χ7213、 自杀性载体pRE112 均由华中农业大学栗绍文副教授惠赠。 大肠杆菌DH5α 购自北京庄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主要试剂 试验所需限制性内切酶、高保真聚合酶Premix Prime STAR○RHS(Loading dye mix)、T4-DNA 连接酶购自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TakaRa);PCR MIX 和各种DNA marker 购自东盛生物有限公司; 细菌培养用培养基和蔗糖购自OXOID 公司;试验所用抗生素购自Amresco 公司;2,6-二氨基庚二酸(DAP)购自Sigma 公司;核酸回收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 (北京) 有限公司;96 孔培养板购自NUNC公司。
1.3 引物的设计 根据ExPEC PPECC42 菌株基因组序列信息和重叠PCR (Over-Lapping PCR) 的原理,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 设计靶基因缺失的上下游引物以及鉴定引物,其序列见表1,由南京金斯瑞生物有限公司合成。
1.4 缺失菌株的构建及鉴定
1.4.1 靶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的重叠PCR 扩增 根据重叠PCR(overlapping-PCR)的原理和方法,使用P1/P2,P3/P4 两对引物分别对靶基因yafON 的上游片段和下游片段进行扩增,扩增反应体系如下:Premix Prime STAHS 12.5 μL、P1/P2 或P3/P4 各0.5 μL、 模板1 μL、ddH2O 10.5 μL; 扩增反应条件为:98 ℃、10 s,56 ℃、5 s,72 ℃、1 min,共计30 个循环。将上下游片段的扩增产物分别切胶回收,将回收的产物作为模板,利用重叠PCR 对上下游同源臂进行重叠PCR。以引物P1/P4 为模板进行扩增,扩增体系如下:Premix Prime STARHS 12.5 μL、上游片段回收产物1 μL、 下游片段回收产物1 μL、ddH2O 10.5 μL,先扩增5 个循环后,再加入引物P1/P4 各1 μL 进行扩增;扩增反应条件为:98 ℃、10 s,56 ℃、5 s,72 ℃、1 min40 s,共计5/28 个循环。
表1 yafON 双缺失株构建所用引物序列和PCR 产物大小
1.4.2 同源重组供体菌的构建 将上述over-lapping PCR 产物进行切胶回收,将回收产物和自杀性载体pRE112 进行Xba I、Sac I 双酶切,对酶切产物切胶回收后与载体片段连接, 转化感受态细胞χ7213,在含氯霉素(终浓度25 μg/mL)的L-A 平板(含1‰DAP)上挑取单菌落培养后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将鉴定正确的测序验证。
1.4.3 靶基因缺失株的筛选与鉴定 根据参考文献[12]中的方法,将构建正确的阳性克隆χ7213 供体菌和野生亲本菌株进行接合转移。 将筛选到的氯霉素抗性、蔗糖敏感的接合子接种在无NaCl、无抗性的LB 液体中,37 ℃振荡培养17~18 h 后,筛选氯霉素敏感、蔗糖抗性的菌落,使用引物P5/P6 进行PCR鉴定,PCR 反应体系:PCR MIX 12.5 μL、P5/P6 各0.5 μL、模板1.5 μL、ddH2O 10 μL ;PCR 反应条件:95 ℃、3 min,95 ℃、30 s,56 ℃、30 s,72 ℃、1 min,30 个循环,72 ℃、10 min。
1.5 ExPEC 野生菌株与yafON 基因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比较 根据参考文献[13]中的方法修改进行, 将野生菌株、yafON 基因缺失株分别接种LB 培养基,37 ℃振荡培养过夜,将过夜培养物分别用新鲜M9 培养基进行1:100 稀释,稀释好的菌液分别加入96 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 μL,每株细菌分别设8 个重复。 以无菌培养基作空白对照,28 ℃或37 ℃静置培养24 h 或5 d,将过夜培养物轻轻吸出,用灭菌蒸馏水洗涤微孔三次,晾干,96 孔板中,每孔加1%结晶紫125 μL 染色15 min,用流水轻轻冲掉染液,轻甩晾干,再每孔加入33%乙酸150 μL,振荡溶解10 min,置于酶标仪下测定OD630值,运用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
2.1 ExPEC yafON 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鉴定 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和自杀性质粒pRE112 进行缺失株的构建。首先扩增yafON 基因的上下游片段,其大小分别为665 bp、690 bp,扩增结果见图1。 将扩增的上下游片段纯化后采用重叠PCR 的方法扩增同源重组所需基因缺失片段ΔyafON, 其大小为1 330 bp,扩增结果见图2。 将重叠PCR 产物的片段回收,与自杀性载体pRE112 同时酶切,纯化回收酶切产物,连接后转入χ7213,挑单菌落扩大培养抽提质粒进行酶切鉴定, 将酶切条带位置正确的质粒再经过测序证实序列缺失正确。
图1 yafON 基因上下游片段扩增PCR 产物电泳结果
图2 yafON 基因上下游片段重叠PCR 产物电泳结果
接合转移后,经两次筛选,将表型正确的单菌落接种于LB 培养基,扩大培养后,采用引物P5/P6 进行PCR 鉴定,PCR 产物经电泳鉴定(见图3),结果显示yafON 基因缺失菌株即ExPEC PPECC42-ΔyafON 菌株的PCR 扩增产物大小为277 bp, 对照野生菌株ExPEC PPECC42 的PCR 扩增产物大小为817 bp,与预期结果一致,初步证实yafON 基因缺失菌株构建成功,并且将PCR 产物片段回收纯化后测序,证实缺失序列正确。
图3 鉴定引物P5/P6 扩增缺失菌株及野生菌株的yafON 基因产物电泳结果
2.2 ExPEC yafON 基因缺失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为探索yafON 在ExPEC 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ExPEC 野生菌株PPECC42 和 yafON 基因缺失菌株ExPEC PPECC42-ΔyafON 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在M9 培养基28 ℃条件下培养5 d,野生菌株ExPEC PPECC42 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非常强,为强生物被膜形成菌株,而yafON 基因缺失菌株ExPEC PPECC42-ΔyafON 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见图4。
图4 缺失菌株与野生菌株生物被膜形成情况
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 coli,ExPEC)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不仅可以引起人、宠物以及食用动物的肠外感染,比如新生儿脑膜炎、败血症、肺炎和乳房炎[14-16],还是一种重要的食源菌,可通过污染的饮水、食品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17-18];ExPEC 菌株目前在不同的国家广泛地从零售鸡肉、牛肉、猪肉、餐馆、即食食品(包括肉类、水果和蔬菜)中分离得到[19-20],因此,推测肉制品可能是人ExPEC 感染的最重要来源。本研究对猪源ExPEC 的yafON 毒素-抗毒素基因缺失后,与野生株相比,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证实yafON 毒素-抗毒素系统参与了ExPEC 生物被膜形成过程, 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但yafON 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具体作用还不清楚,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尚待研究。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T-A)广泛存在于细菌基因组中,在细菌的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促进抗生素压力下持留细胞的形成、增强噬菌体感染的耐受性、调控细菌细胞程序性死亡、在细菌致病中发挥作用, 在本研究中发现还参与了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因此,T-A 系统成为多重耐药病原菌致病机理和防控技术研究的新靶标, 可以作为控制ExPEC 乃至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和生物被膜形成新的潜在的药物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