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强烈意识,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把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行为作为学生语文思维开发之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获取个性化阅读成果,训练语文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方式;创新;提升;效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强烈意识,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课堂训练中获得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提高,他们也才能在学习中突破前人的桎梏,获得全新的感悟与体会。并因此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推陈出新,求得自我发展乃至助力国家与社会的进步。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作为新时代的人才,是否具备快速、有效提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他学习、工作、生活的能力。而实际上,一个人信息提取处理能力和他的阅读能力高低密不可分。所以说,作为工具学科的语文教学责任重大,而作为起始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是责无旁贷。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可塑性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有利因素,通过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着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还要把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行为作为学生语文思维开发之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获取个性化阅读成果,训练培养语文终身学习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阅读创新教学呢?
一、 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创新欲望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到的是教师孜孜不倦的讲解分析。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语文教师的讲解分析往往是从考试考查的角度出发的,是符合教学参考里的主流思想,很少有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更不用说让学生进行教材的个性化解读了。所以说,在这样的传统语文课堂上,学生仅仅是被动地吸收知识,他们很少有机会去亲身解读文本,并因此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阅读了。幸运的是,像这样的教与学的情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已以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语文教师的精心组织下独立阅读文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大胆地从批判辩证的角度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与见解,达到创新阅读的目标。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来说,我们提倡学生的独立自主阅读,同时也要强调对学生的阅读氛围创设及课内的阅读指导。通过学生阅读氛围的创设,我们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立足自身,大胆创新思辨的良好阅读品质;通过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使得他们能够提高阅读效率,保证阅读的方向,促进良好阅读效果的产出。所以说,随便扔给学生一本书,要求他们进行独立阅读其实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为学生的阅读经验还不够丰富,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样的放任自流的阅读只能是浪费他们的时间,造成了阅读效率的低下。因此,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阅读氛围,适时地进行阅读方式方法的指导。
以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教学专题。这个单元收录了《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一)和(二)计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有着“文字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共同特点。因此,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还是执着于教师的全盘讲解分析,那么学生独立阅读探究的权力就被剥夺了,他们当然就无法提出自己个性的见解,更谈不上创新性阅读了。但是,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做任何的氛围创设与阅读指导,放任学生自流地阅读,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只记住了情节与人物形象,对于学习的目标则抛在脑后。所以说,较好的教法是先由语文教师介绍一下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以及整体特点,创设良好的读前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读后感想。然后再组织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批判地接受。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小学生就能够从民间故事以及神话传说中发现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海力布虽然救了小白蛇,可是他一样伤害了老鹰呀,怎么能说他善良呢?”,还比如说“明明是牛郎偷了织女的衣服,织女为什么会喜欢上牛郎呢?”。这个时候,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善于从民间故事以及神话传说的文体特点出发,引导他们不要太过计较故事情节的真实性,而要侧重理解作者在文本之中所要寄托的中心意思,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单元教学目标的学习。
二、 拓宽阅读渠道,培养创新思维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因为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次阅读感受的形成,对于促进他们深入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成果有着突出的作用。所以说,在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努力拓宽学生阅读的渠道。这样的话,学生才能在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感受体会,由此培养其創新思维。
(一)勇于质疑探究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诚然,完全相信书本就意味着闭塞了求知的大门,而勇于质疑探究则是开启创新求异的大门。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当然是学生对文本初步感知的首要目标。因为只有经过这个教学环节,我们才能教会学生通过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和行文技法来表达情感,传递写作意图。但是在精读感悟环节,语文教师就会适当引导学生从个人经验与认识出发,结合时代发展变化因素,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看法与主张了,纵使是学生提出的见解、看法与主张可能并不是非常的准确与完善。但恰恰是在这个否定与修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他们也能够经由异议的提出与完善而达到思维的不断发展,促成创新思维的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的质疑探究,甚至于要给学生的质疑探究定个硬性的“指标”,要求他们至少要完成几个与作者的不同意见。这样习惯性的质疑探究下来,相信学生们就能够学会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去辩证地阅读文本,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促进创新思维的提高。
(二)开展诵读比赛
前文述及了阅读过程需要多种感官角度的综合参与。质疑探究更多地属于眼睛与大脑协同的活动。应该说,这种阅读渠道是最常见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是依靠阅读渠道的话,相信学生会觉得单调乏味,容易疲倦困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积极引进口眼一致,心口合一,那么学生就能够在不同的阅读渠道中获得不一样的体会感悟了。
学生大声朗读文本的积极意义在于他们深入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通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的灵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是直接的,是深刻的,而这恰恰是单纯地用眼睛去观看,用心去领会所無法达到的。而且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去领会语言文字的奥妙。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正是抓住了阅读教学的核心。
(三)大胆改编创演
从阅读理解来看,看和读是一回事,思与悟又是另外一回事,而把内在的阅读表现出来却又是与众不同的一回事。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倡导学生对文本的大胆改编创演。因为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大胆改编创演,他们就能够很好地完成对文本的深加工,并且在文本深加工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促成对文本的重新认识。
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十分丰富的,他们的表现欲望也是非常强烈的。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往往就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创造性地理解文本,很快地代入具体的情境、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中,而这恰恰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意旨,完成创新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建议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改编创演。
三、 教给阅读方法,训练创新能力
小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赖于语文教师阅读氛围的创设和学生阅读渠道的拓宽。除此之外,正确的阅读方法也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分析得出结论的要素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的阅读面还不够宽,阅读能力还不够强,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不现实的。所以说,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语文教师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运用,以保证他们的阅读成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根据不同的文体,教给学生相关文本的基本特点,如果是涉及学生原来从未学过的表现手法的话,教师还要一并加以简单介绍。这样的话,学生才能很好地排除语言文字以及表现手法的障碍,准确把握不同文体的行文特点。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岛》一课为例。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记叙文文体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从六要素的角度去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理清文章基本思路;然后才是组织学生运用批画圈点的方式进行深读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文章的行文特点,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关于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结尾的方式方法。这样的话,学生才会对倒数第二个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有深刻的领会。并且通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学会运用人物活动特写来结尾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其好处,并且在以后的作文训练中加以学习运用,达到学习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绍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J].速读,2016.
[2]闫星.小学语文的阅读创新教学[J].教学研究,2017.
[3]卢万铭.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2017.
[4]郭勇.新时期小学语文创新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学,2019.
作者简介:
杨民勇,福建省龙海市,福建省龙海市隆教畲族乡镇海小学。